《凤凰古城导游词优秀15篇》
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 1
朋友们!现在我们开始游览黄丝桥古城。
黄丝桥古城位于县城正西24公里处,古称渭阳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20xx年),朝廷为了安抚和镇压少数民族,这里设立了凤凰直隶厅和沅永靖兵备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这里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苗民起义,从此清朝走向末落。黄丝桥古城属南方长城的一部分,是苗汉相争的前沿阵地。
古城座西朝东是一座青石结构的石头城,城墙所用石料皆采用石灰岩的青光巨石,最大的约重20xx斤,小的也有1000余斤,石面平整,工艺讲究。
城墙周长686米,东西长153米,南北长190米,总面积29070平方米,城墙高5.6米,厚2.9米,城墙上走道宽2.4米可以跑马,大小箭垛300个,开东、西、北三门。1983年10月黄丝桥古城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朋友们,黄丝桥古城旅游到此结束!我们继续前往下一个景点参观。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 2
沱江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前面这条江是沱江。沱江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便是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沱江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似一幅韵味颇浓的山水画。
沱江跳岩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跳岩。沱江跳岩是古城人气最旺的风景之一,这是一座古道桥梁,最早建于唐代,是乾州进入当时的五寨司城唯一的必经之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重修,仍是凤凰至乾城的古道。
跳岩最初由四十多个红色长方体岩墩子组成,每墩相距二尺,便于乡民肩挑背驮入城,但每年涨洪水时总有跳岩石墩被冲倒或冲走。民国时期县长李宗祺让在跳岩上架以木板,这比以前行走更为方便,但仍连墩带跳板被冲走。1950年又重新补缺换新将石墩加大,将两个墩子联成一个,跳岩全长100米、共15个岩墩,上铺厚实的木板,并以铁链在河底从岩上打眼,用铁丝系紧,跳岩坚固牢实,保存完好,如今不仅仍是两岸人民来往的要道,而
20__年秋为了进一步改善群众过河的条件,也为了更好地美化装点古城,凤凰县拨款在老跳岩几十米距离的河下游,新修了一道双墩跳岩,两排跳岩相隔一尺左右、一高一低、并排而立、横跨江上,每排跳岩66墩,一字列于江面,每个石墩之间的距离也就一小步左右,来的走一排,去的走另一排。每每情人牵手走过,别有一番风景,又称“情人桥”。
田家祠堂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田家祠堂。田家祠堂位于沱江北岸的老营哨街,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为时任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士田兴恕率族人捐资兴建。民国初湘西镇守使、国民党中将田应诏(田兴恕之子)又斥巨资最后修建完工。
这是一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氏族祠堂建筑群,有大门、正殿、戏台和20多间屋宇,并有天井、天池、回廊,还设有“五福”、“六顺”两门,祠堂大门前有有六级用红砂条石砌成的扇形台阶。阶前有一块较宽的空坪,大门左中右三间,中间大门呈八字形,两边次间均为青砖砌就,有石象一对、石鼓一双,极具气派。
祠堂正殿是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构架、硬山顶,高、深、面阔都是20米,殿柱基石均为石鼓,猫拱背山墙,正殿门前砌青石台阶。田家祠堂的戏台为六角飞檐古建筑、歇山顶、饰如意斗拱,左右有次间,是演职员演出间歇休息的场所。
沱江泛舟
跟着伍阿哥穿过北门瓮城出来的景点是北门码头。这里是沱江泛舟的放舟处。因为有了沱江的沁润,凤凰古城才会变得这么悠闲而又美好,来到凤凰是绝对不能错过在沱江上泛舟这一环节的。放舟的多是汉子,他们年轻力强,能够牢牢控制住舟船的稳定,能给游客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小心翼翼地坐上乌篷船,就把自己全然放心地交给为我们划船把舵的船老大,和这一方绮丽的山水之中。
月牙形的小船撑离岸边,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江面上闪闪跳跃的细浪仿佛把沱江唤醒了。沱江的水很清很绿,水中泛出绿油油的水草,迎着江水作出曼妙的舞姿,它们伸长衣袖似在向远道而来的我们柔柔地挥着,探手水中还未触碰到那充满灵性的水草。
沱江两岸全是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有着百年历史的吊脚楼,一排排扎根岸边,探出身子似要拥抱沱江。木柱作架纵纵横横的杉木板组装,支撑起富有湘西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叠叠仄仄的黑瓦把所有的相依相偎、高低错落的楼房连成一片。装饰着木栏杆和雕花的窗户,挑出一串各式各样的红灯笼,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那和谐、淡雅的意境,只有从唐诗宋词和水墨山水画中才寻得见。让人不由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想起翠翠在茶洞的渡口边对着水面无止境的凝望和等待。
沱江的水虽然不深,却很有层次感。沱江中每隔不远的一段,便会在水中埋下跳石,以供两岸的人们相互走动。这些跳石不宽不窄刚刚好,绝不会妨碍两个相对的人来来去去。正因为这些跳石,一条沱江就更富情趣了,水遇到跳石会聚集为一股股的水流往下冲,发出淙淙声,阳光照着颤动的水花,水影迭起,形成厚厚的白色浪层,不停地耀着人的眼睛。而沱江便被拉成了高低几层,让人看过走过越发难忘。
古老的水车转个不停,夜以继日从容不迫,度量着地久与天长。挤满河畔的浣衣女的阵阵杵声与她们的说笑语相互应和,她们大概看惯了游人们新奇的表情,淡然一笑,仍继续着日常的工作。这里是她们的家,她们生活的地方,而我们不过是从他们生活中匆匆来去的过客。沿着河两边走着的是一群新鲜而攒动的旅客,有拿着数码相机瞄着喜拍照的旅游者,有浑身都是口袋、扛着三脚架的摄影师,也有蓄着胡须剃着光头肩背画夹的写生者。他们在沱江边留连,从不同的角度采撷沱江的绝美精华。江边一叶渔舟双桨点水,欸乃声声,几只慵懒的鱼鹰随渔翁的号子扎进水里,荡起圈圈涟漪,思绪也就在这一圈一圈的涟漪中慢慢扩展开来。
从北门到东门的水面上有一个小小瀑布,扶好船舷在感受到一秒钟的心脏停止跳动之后,小船将重新回落到平静的水面上。回望刚才的落差处,水流如泻,奔腾不已。乌篷船是从跳石不远的地方顺水而下的,过了古城,过了吊脚楼,沱江背后的青山便完全地呈现出来了。这时水中有山,沱江变得绿如翡翠,竹篙一划,水面深深浅浅地漾起,似乎是画家黄永玉的画笔带过,无比的淋漓畅快。
在江面缓急交替的感受中,船已近虹桥风雨楼。船过虹桥到回龙潭,水流渐行渐缓,回旋成一个宽阔平静的水面。别看在上面浅,水到了这里一下子深了,有十几米。此时此地吊脚楼已经不再群体出现,而是零落的了。在缓缓行进中的船中,仔细观赏那倚河而搭、连绵不断的吊脚楼,根根木柱撑起一栋栋小巧玲珑的房子,撑起了一个个甜蜜温暖的家。偶有一扇朝江的窗户撑开,刹那间给了人无数的绮思梦想,一时间镜头和目光一律对准了它,却久久没有动静。窗外的那块蓝印花布,也一直垂着不动,并没有“翠翠”从那窗边探出头来,清脆地招呼我们。
凤凰有着浓郁的湘西风情,每逢端午赛龙舟的时候,吊脚楼的人们打开临河的每一扇窗户,看一河的龙舟喧嚷竞渡。锣鼓敲着,人们嚷着,然后都抱了几只鸭子,从窗口呼噜噜甩出。成千上万的鸭子跌落水中,翻筋头,拍翅膀,于是许多人赤了胳搏腿肚,跃水追鸭。这满河的鸭子有政府拨款买的,有百姓自掏腰包捐的,谁捉了归谁。而这时候有女人们包一篮篮热乎乎的粽子吃不完就倒入沱江,祭祀屈原与祖先的亡灵。
沱江如同一副淡雅素色的丹青画卷,在我们的面前徐徐展开。虽然它的吊脚楼比之晋商的豪宅、徽州的精舍显得有些简约,但是却又显得不那么简单,这正是我们所要追寻的一份不加雕琢的质朴,一个山水之间自然真实的生活,一种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感受。如果说江南的村落是诗意委婉的丝竹,沱江则质朴得有些粗砺,如同苗族阿妹随口唱出的山歌。而这山歌至今在我们耳边清晰地萦绕。沱江一江穿城而过的水,一江给人无尽遐思的水,希望就这样随着它缓缓悠游,直到夕阳斜下。
万寿宫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万寿宫。万寿宫又叫水府庙,因为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习惯叫江西会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东门外沙湾,北靠东岭、面瞰沱江,万寿宫占地4000多平方米,是凤凰最大的民间建筑物,宫内的遐昌阁仍然保留完整。
万寿宫始建于明末清初,最初规模建筑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咸丰四年(1854年)江西人杨泗在西侧建遐昌阁,民国十七年(1928)又在大门北侧建阳楼。至此万寿宫形成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精巧独特,雕琢玲珑剔透的建筑群落。
凤凰人于是在万寿宫对面山腰修建了一座寺庙叫准提庵,又叫江心禅寺,此庵在前面土红色墙上开了两个丈余直径的圆型大窗,对着万寿宫。
江西人又在沙湾修了一座小白塔,尖顶在阳光下十分耀眼,刺向准提庵墙。
凤凰人于是在准提庵后殿塑了一尊“骷髅子菩萨”。此菩萨形似济公和尚,手张着一个大大的“乾坤袋”。
万名塔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万名塔。步入沙湾,可以看到凤凰县旧时八大景中的“溪桥夜月”、“龙潭渔火”、“奇峰挺秀”三大景。
万名塔位于沱江沙湾北岸,与遐昌阁、虹桥相映。塔用青砖和混合沙浆以及钢筋混泥土砌筑而成。塔为六方、七级,每层六个翘角,且悬挂铜制风铃。塔高22.98米,一层直径4.5米,向上每层直径缩小0.3米。一层有楹联六副,皆为名人所题,或颂或感,风格各异。
万名塔如同玉树临风的谦谦君子,静静地站在眼前。万名塔曾经是当地读书人焚化字纸的地方,然而这一燃烧着笔墨书香、人文蔚起的象征,在文革中被推倒了,直到1987年,才在黄永玉的倡导下重建。
民俗园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地方是民俗园。我们顺着这条羊肠小道便到达了民俗园。民俗园是一个以凤凰当地民俗� 还能顺带了解一下湘西的民俗文化,如染布、织布、苗银的制作等,是一个能较好的了解凤凰文化的地方。
另外这里也是一个酒店比较集中的地方,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各式各样各种规格的酒店,算是比较方便的居住选择地之一。
熊希龄和他的夫人。
我们广场中间有两尊铜像,左边的是熊希龄,右边的是他的最后一位夫人毛彦文。很明显熊希龄夫人看着比熊希龄年轻很多,那么我给大家介绍下熊希龄与他的夫人的一些故事。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熊希龄是一个好人,他做了一辈子的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历史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从政的历程虽然短暂,但是经历和参与了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立宪变法、辛亥革命、走向共和、武夫当国、抗日救亡的全过程。近来熊希龄作为一名成功的慈善家教育家被重新审视。熊希龄一生经历了无数变数,宦海沉浮,却有最爱的人陪伴。熊希龄虽然有三位妻子,但是他对每一个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纳妾。可能是他的妻子们红颜薄命,未能相伴到老。熊希龄一生共娶了三位夫人(廖氏、朱其慧、毛彦文),这三个女人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配夫人廖氏。
熊希龄的原配夫人廖氏是贵州镇远人,与熊希龄成婚后夫妻很恩爱,但好景不长,廖氏后因病去世。
第二位夫人朱其惠。
熊希龄的第二位夫人是才女朱其慧。当时熊希龄在沅水校经堂念书,沅洲府的太守朱其懿是宝山人,兼任书院院长和主讲。他有一个胞妹朱其慧才貌双全,自幼有“宝山才女”之誉,随兄来书院求读,与希龄是同学。朱其慧擅长诗词歌赋,非一般人所及,那时正是二八芳龄。朱太守得知熊希龄丧妻,见男生中有不少品貌兼优的少年,顿生为妹择佳婿之念。决定拟联征对选郎,上联曰:“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
征婚联用红纸贴出,全院男生震动不已。一个个欢欣如狂,绞尽脑汁想获取美貌佳人,可是都未博得其慧一笑。熊希龄本一心只想读书,以图飞黄腾达,但见了此情,觉得有失男儿尊严,于是来个无心插柳,随手写出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
朱太守见罢拍案叫绝:“竟有如此奇才,难得难得”。当晚将妹妹叫到书房,问她意下如何?
朱其慧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此人才华出众,前途无量”。
朱太守:“如此看来,你同意了?”
朱其慧:“小妹年幼,婚姻大事由兄作主便是”。朱太守遂将妹妹嫁给了熊希龄。
熊希龄得此佳偶自然兴奋无比,学习更加用功,熊希龄与朱其慧感情甚佳,相敬如宾,家庭生活非常融洽,被世人传为美谈。谁知红颜女子命薄,� 熊希龄失去爱妻悲痛万分,整日精神恍惚。为怀念爱妻,蓄长须,持手杖,以洁身自爱,鳏居多年,不再续弦。一心办慈幼事业。
第三位夫人毛彦文。
熊希龄的第三位夫人是毛彦文。当年熊希龄“割须求爱”,白发得红颜,一时传为奇谈。
1934年初,熊希龄先后到青岛、上海疗养,始有续弦之意。同年8月下旬,熊希龄赴上海创办中华慈幼协会,寄居内侄、时任财政部盐务署署长朱庭琪私邸。
毛彦文乳名月仙,号毛海伦,1896年出生于浙江江山县,小熊希龄26岁。毛彦文的父亲毛华东在将她许配给徽州面业大亨方家小老板为媳。结婚的时候毛彦文以逃婚抗拒。面对僵局毛家只得赔偿方家的一切损失。事后毛彦文与表兄朱君毅订婚。
毛彦文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讲习所。因品学兼优,且长得漂亮,因而有“女师校花”之称。1919年毛彦文考取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外语科,当转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时,巧遇熊希龄之女熊芷,与之同班学习,彼此间关系密切。毛彦文善于社交,频频投入社会活动,并出任中国女权运动同盟会浙江支会临时主席。
1923年,朱君毅由美获取博士学位归国,出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他对毛彦文的社会交际有所不满,同时经人介绍另谋新爱,双方达成协议:1.表兄妹限于血缘关系,不宜结婚。今后以正常的亲戚兄妹关系相称。2.由朱给毛四千元作为精神损失费,分五年付清。3.前所订婚约,即日起作废。
毛彦文经两次婚变刺激后,重新对自己作了调整,将一切烦恼抛弃,一心学习,考取美国密雪根大学教育系。回国后毛彦文多次到正在办慈善学院的熊府去玩。毛彦文和熊希龄妻子朱其慧的侄女朱曦也是朋友,她到熊家受到熊希龄的热情接待。他们谈时局,谈诗文,毛彦文对熊希龄非常钦佩。朱其慧去世,毛彦文为之惋惜之馀,对熊希龄的鳏居深表不安。大概朱曦在一旁看出她的心意,极力从中斡旋,熊希龄考虑到慈幼事业亦须后继有人,又见彦文美貌可爱,于是向毛彦文写了求婚信。
由于经历过婚姻的磨难,毛彦文一气之下,闪电般嫁给了熊希龄。只是婚前向熊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剃须丢杖”。熊希龄当即答应。
两人于1935年2月9日在上海结成终生伉丽,当时熊希龄66岁(毛彦文39岁)。此时熊希龄非常高兴,脱口而出一支定曲云:“世事蹉回首,觉年年饱经忧患,病容消瘦。我欲寻求新生命,惟有精神奋斗。渐转运,春回枯柳。楼外江山如此好,有神针细把鸳鸯绣。黄歇浦,共携手;求凤乐谱新声奏,敢跨云老菜郭,隐耕箕帚。教育生涯共偕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更不止家族浓厚。五百婴儿勤护念,众摇篮在需慈母,天作全,得佳偶。”
结婚时一个年近古稀,一个刚过“不惑”,可他们婚后非常美满。结婚那天上海名流齐聚一堂,朋友送联:“以近古稀之年,奏凤求凰之曲,九九月成,恰好三三行满;探朱其慧之慧,睹毛彦文之文,双双如愿,谁云六六无能”。“灰心未已,茅塞顿开”。“凤凰于飞,祥兆熊梦;琴瑟静好,乐谱毛诗。”
婚后这对老夫少妻恩爱无比,爱情上是夫妻,事业上是志同道合、同舟共济的战友。毛彦文继承熊希龄的事业,协助他主持慈幼院工作。继而又出任中国妇女红十字会会长。
1937年12月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沦陷。熊希龄和毛彦文转道香港绕广州到湖南,料理香山慈幼院迁址并设立湖南芷江和广西柳州两个分院事宜。在18日抵达香港时,熊希龄突发脑病,于25日病逝于香港。毛彦文一时肝肠欲断。此后毛彦文含泪撰写了《熊秉三先生遗像遗墨事略》,详细地介绍了熊希龄的一生。
1992年4月在熊希龄去世55年后,毛彦文给熊希龄写了一篇长达近二千字的祭文。希龄去世后毛彦文一直未嫁,1949年离开大陆去中国台湾,1999年10月3日毛彦文病逝家中,享年102岁。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 3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
凤凰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城内的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唐代修建的黄丝桥古城至今都保存地非常完好。
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好了,我们现在到的这个地方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朝同治元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中国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这里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先生的故居。1870年7月23日熊希龄先生就出生在这间小平房里。熊先生少年时期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9岁的时候,他的私塾教师出了一副上联:“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一时传为佳话。
熊先生成名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经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后来,熊先生又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务,1913年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政府总理,当时的这一任政府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后� 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清朝康熙九年又经过加修,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l956年修公路的时候,原来的楼亭和两侧的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桥下大家可以看到有一排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赛龙舟的地方。
大家沿着当年官道,到达的就是沈从文的墓地。达里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大家看到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这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的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大地!
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橼巨笔,将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全世界。在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妹张允和女士的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了,希望凤凰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有机会我们再相聚凤凰,谢谢大家!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 4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
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
斜阳西下,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顽童脱个精光,在水中嬉戏,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浅水处享受流水轻柔的抚摸。岸边更有不少写生的学生,也为小城增添了一道风景
凤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但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沈从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内中营街的石板小巷深处,共两进两厢,颇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个故居都是砖木结构,青瓦白墙,木格花窗。经风雨桥,过东城门,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担的乡民、老屋、挑担的乡民与红伞,形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图画。
就像沈从文早已仙去,凤凰古城并不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画卷,但你还是能从一个个的局部来感受到她灵光一现的魅力。凤凰古城也适合一两个人在一个小雨的天气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过去。
湖南凤凰古城英文导游词 5
ladies and gentlemen , welcome to Fenghuang, the place where were arriving is one of the two most beautiful town in China----the old town of fenghuang, its a very important point that connects huaihua hunan and tongren guizhou together.and its the hometown of mr shengcongwen.
fenghuang has wonderful natural landscapes,its very hot for travelling since the old time. even a lot of teleplays were produced here.fenghuang is also a dradle for famous people ,shencongwen and xiongxiling are both spent their childhood , lets set out to enjoy these fantastic good views.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SHENCONGWEN
This is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shencongwen,a very famous auther, archaeologist and historian in china.
lined in the zhongying street in the south part of the fenghuang old town, the residence is a typical spacious ancient countryard with special tectonic style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walk into the yard, you can find that there is a small patio in the center of the countryard. which is built with red rock. around the patio , there are about 10 rooms which are small but decorated by special carved wooden windows .its so beautiful.
common people,and know their tragic lives. this special experience stunned up his enthusiasm of writhing . so in 1919, mr shen went to beijing alone, and began his hard writing . after his series of works WEST OF HUNAN FRINGE TOWN were punished, mr shen became nation -wide well -known.at that time, he was even as famous as luxun, another famous auther in chiese literature area. its said that shencongwen is the one who is the most possible to win the prize.
mr shen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writing,his 5-million word works are though as the precious legacy to the world , these works are also very veluable date for researching the history of hunan province and even china.
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209国道和湘黔省道从县境穿叉过,铜仁大兴机场距县城仅27公里, 交通实为便利。
各位朋友,大家好---吗?(声音洪亮)今天小导和大家一起去闯闯美丽的龙潭虎穴-----湘西,解放初期湘西就一直有中国的盲肠之称。闭塞的交通、恶劣的环境、一种诡异的鬼神文化、一群忠厚血性的蛮人,构成了原始神秘又不失美艳的大湘西,等候大家千年之久的凤凰古城就坐落在这样的环境之中。
不远千里,花钱若干,再加上四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就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国最美丽的小城的绝世风貌了。漫漫的征程一点都不会让我们寂寞,一小时后我们将闻到刘晓庆米豆腐的清香、茶叶飘香的古丈今天还留有宋祖英的嘹亮歌声、高度自治的州政府吉首会让你感受土司自治的遗风、209国道的按摩路定会一扫旅途的疲劳,凤凰古城就在200多公里的那头静静的等着我们。
五代十国,天下割据,各国之间的门户之争非常激烈,楚王马殷与湘西部落的战争就发生在湘西门户永顺县的酉水之畔。江西人士彭士愁定居在永顺后凭借其厚重的德性竟然被推举为土家部落首领,马殷之子马希范(第二代楚王)为了征服湘西的山民,便与彭在酉水(猛洞河)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结果双方僵持不下,被迫签订了有名的溪州停战协议,并将协议内容可在国家二级文物溪州铜柱上。按照协议,湘西各部落开始进入了自治管理的阶段,这就是在湘西延续了800多年的土司制度的诞生,当年酉水旁边的一个小村落也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土司王府所在地,这个村庄到现在还被称为王村,如果不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大事情,我想王村之名还不会落寞下去。
1986年,一群扛着古怪仪器的人来到了这里,一番折腾之后竟然成就了第七界中国电影金鸡奖的传世佳作芙蓉镇。姜文饰演的右派分子秦书田和刘晓庆饰演的豆腐西施胡玉英在 四清五反的运动中不顾环境的艰辛,依然决定将爱情进行到底,在当时感动了多少性情中人啊,这部影片也成了大导演谢晋的扛鼎之作。导演走了,米豆腐的香味却留了下来,昔日胡玉英的113号豆腐店生意还是那么火爆,电影看过了,芙蓉镇的名字也随之留了下来,现在很多人只知道有芙蓉镇,而不知王村在何处。
(进入古丈)
影后的豆腐我们也吃了,芙蓉镇的美艳也见识过了,过了身后不远的芙蓉镇大桥我们就到了湘西的金凤凰宋祖英的家乡了,同时也是著名歌唱家何继光的家乡。 2003年,宋祖英在世界的音乐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了首个华人演唱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婉转动听的山歌让人如痴如醉;全身上下光芒四射的苗家盛装更是人人叹为观止。苗家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唱歌和苗家人为什么那么崇拜银饰就成了耐人寻味的问题。
苗族人从遥远的北方迁徙过来,历经了太多的磨难,最后在山高林密的湘西地区和黔东南地区安顿下来,靠自己的坚韧性格逐渐人丁兴旺,生活安定。苗族人南迁的时候象形文字都还没有形成,所以直到今天苗族人都还没有文字,所有关于民族历史的记忆都是靠把图案刻画在一种白色金属来记载的,这种金属就是白银。因此对苗族人而言,白银不是装饰品,而是一种书,记录着她们必须流传的民族文化,也包含着她们的民族深情。长期巫傩文化的影响也让苗族 银离子特殊的杀菌、抗辐射的保健功效也是苗族人朴实的养生观念。所以这个民族对银饰的崇拜是其他民族没办法相比的,四千年的绘画工艺和白银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银手工锻造技艺。到了风凰城你就不难发现,古城最火爆的买卖就是白银交易。
苗家人爱唱歌我想可能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吧。长期以来,湘西都是通讯靠吼、交通靠走的局面,这也就练就了他们的一副好嗓子。山区山高林密,浓雾遮目,早上出门为了不让自己被早起的猎人误伤,所以必须边哼唱边劳动。你再看看古丈的环境,是不是茶树特别多,采新茶必须在有露水的时候采,就要起的很早,所以早上以茶园的歌声最嘹亮,而古丈走出去的两位歌唱家都和茶有关系。何继光老师在很多年以前就唱了脍炙人口的《挑担茶叶上北京》,而宋祖英为了家乡茶业的发展也唱了一首《古丈茶歌》,经过两代人的努力,今天的古丈茶已经位列中国十大名茶,古丈县也有了茶城之说。
为了感谢大家这么长时间的听我胡说八道,接下来我用自己公鸭似的嗓音为大家带来野兽派歌手的真情嚎叫,一首挑担茶叶上北京带给大家,为我家乡的稀有物产打打气,加加油。先鼓掌,后欣赏。
(进入吉首)
很快我们就进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吉首了,距离我们翘首盼望的美丽小城只有区区54公里了。在我们右手边的一大片厂房便是湘西北地区最大的国企----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湘泉集团)。我们国家白酒的三大巨头: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湘西酒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处于我国大西南的云贵高原一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后来一些风水先生揭开了其中的秘密。高原多山,在五行中属金,而金生水,所以山青永远和水秀是联系在一起的,有了好水自然就能酿出好酒了。五行中水对应着人体的肾脏,酒是水的精华,因此就有了多喝伤肝,少饮养肾的说法。让我们打开车窗去品味一下曾经最贵白酒的酒香味,湘泉和酒鬼系列都是中国的上等白酒,有可能的话我还可以带大家去参观酒厂,而且可以免费的喝上二两。
作为湘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吉首也有山城的显著特点。城市不大,应势而建,交通也不是很通畅,布局也不是太规范,随处可见市场,这可能也算是土司制度的遗留问题吧。
(进入209国道)
凤凰城的游览其实就是一个自由购物的过程,古城虽大,却只卖四种东西。交易量最大的就是白银,其次是凤凰有名的千年小吃姜糖和猕猴桃,最后是湘西腊味。
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白银行业也变得不单纯了,良莠不齐了。几百家银饰店我也不知道哪家的好,但我告诉大家两个衡量标准之后,买到假货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期货原银的价格已经到了十块了,所以加上手工费还有店面、人员等成本,一个正常的纯银饰品的售价应该是在25----32之间,这是价格的标准。说到质量,你千万不要相信假一罚十的鬼话,也不可全信导游的话,如果可以用一千多的高温进行煅烧的银器才是纯度好的银器。进入古城后,我会先带大家去县政府授牌的苗族银饰手工锻造所去参观,在研究所里面可以了解到现在古城销售的都有些什么样的银饰品,还可以直观的看到高温是如何检验银器的。所谓的基地啊、研究所啊在古城也不少,大家一定要好好看看牌子,要是政府单位民族局的授牌才是真的哦。要说品牌啊,还是老杨家的后人创建的天下宏兴堂为最好,那可是湘西最大的民营集团哦。
湖南凤凰古城导游词 6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凤凰不仅仅是翱翔于天空的吉祥神鸟。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更是人们渴望美好的圣洁期盼!
“为了您,这座古城已经等了千年!”为了千年等一回,我们将要去凤凰,寻找那活了千年的生命,和死去千年的标本。凤凰地处湘西这个边陲小镇。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兵城,也是一个商城。走进凤凰,每一扇窗户上都有一扇顾盼流芳的眼睛,每一块石板上都有情侣的倩影。每一条小河边都有苗家姑娘洗衣棒锤在石板上带着节奏的混响,还有那婉转悠扬的歌声。
说到凤凰,我不能不说苗族。苗族可以说是中国迁徙最频繁的民族,无数次的迁徙留下了一部悲壮而又苦难的历史。虽然是第一个发明水稻种植技术的民族,但是聪明的苗族人也没能改变战败迁徙的命运。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历史,用智慧和坚韧传承了文明。逐鹿之战估计大家都听说过,这就是讲的皇帝无数次被苗族打败以后联络了炎帝反败为胜,打败苗族,逼着我们的领袖蚩尤带着我们迁徙到这大山深处,万山丛中。为了生存,我们采集野果野草,像蒿草粑粑,到现在还是我们餐桌上的食物。
为了顺应自然,在这潮湿的大山深处繁衍生息。我们吃生姜驱寒,所以姜糖成了我们的喜糖。为了战胜自然,我们彰显力量,在每一年的锥牛节上,男人杀死最厉害的公牛。女人们敲下牛角做成梳子别在自己的头上。向世人炫耀男人的战利品。为了填饱肚子,我们尝遍野果,把银子做成了餐具。来甄别哪些东西有毒。
大家知道我们苗族人的身份证最早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吗?你们看过血色湘西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纸做的,更不是塑料做的。而是银子做的。自古以来,苗族人就是最骁勇善战的民族,虽然跟朝廷的战争无休无止。但是每一次面对国家尊严和民族大义的时候,苗族人都冲锋陷阵、血染疆场。远的不说,湘军中最能打硬仗的就是竿子军,竿子就是指湘西的土家族和苗族人。所以凤凰以前称为镇竿镇。再就是日本人占领长沙、常德的时候,又是湘西的竿子军用和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保卫了家园,捍卫了湘西这块弹丸之地。每一次战争的胜利都是鲜血染红的战场。湘西人对于故土,有着一般人无法理解的眷恋。
就如沈从文的碑文: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要不回到故乡。客死他乡的英雄们无法尸体还乡,无法魂归故里。有的甚至都认不出模样。他们甚至是带不回只言片语的遗言。活着回来的人无法面对老人期盼的眼睛,无法面对妻子望眼欲穿的守望,更无法给孩子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们只能摘下那只象征着他们身份的耳环。一包包的耳环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亲人们接过自己家的耳环,供奉在祖宗的牌位上。告诉他们的后人,他们的祖宗不是孬种。
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戴吉祥鼓吗?难道仅仅就是吉祥如意吗?不,任何东西的存在一定有它的原因。最早苗族人为了生存,为了驱逐野兽发明了鼓。好不容易在这蛮夷之地生存下来。战争却不期而至。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迁徙。从黄河流域到洞庭湖之滨,再到这边陲之地。无数次的颠沛流离,无数次的人走家随。鼓声成了战争的号角,当鼓声响起的时候,即使有再多的不舍。我们也不能停止迁徙的脚步。鼓声也意味着一个人都不能拉下。于是苗族人习惯了把所有的东西都铸成银器戴在自己的身上,随时准备迁徙。
大家知道我们的阿哥为什么要给阿妹送鱼纹的镯子吗?这不仅仅是检验女人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否能顺利传宗接代,更是一份家族的重托,一个民族的承诺。他是要告诉自己心爱的女人。总有一天,我会带着你,带着我们的孩子打回黄河流域,回到那有鱼有米的地方去的。
直到今天,当我们再一次面对商场昂贵的饮水机、洗衣机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销售员只是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它们都是带银离子杀毒的。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老祖宗的智慧。今天科技的进步让我可以精准的测量出银子的成分和功能,知道它可以杀死650多种细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的春风,那些老祖宗用了一辈子的餐具被我们搁置一旁。那些巧夺天工的加工技术被机器的复制替代。曾经被苗族人追捧的拉丝首饰也一度无人问津。知道什么是拉丝技术吗?拉丝顾名思义就是把银子拉成丝,拉得很细很细,甚至是细过了头发丝。这么说吧,一克银子能拉到一米左右。然后做成精美的首饰。知道为什么有拉丝吗?苗族人用银子彰显个性,妆点美丽。而贫穷的苗族人如何用有限的银子做出更大更张扬的饰品,廉价的劳动力和智慧的工匠创造了拉丝技术,满足了苗族人对银饰的喜好。
今天,我们再一次欣赏到拉丝,看到拉丝工艺这真是我们的幸运,也是苗族人的荣幸。为什么这么说呢?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民族的追捧,更要政府的支持,还要与市场接轨,跟利益挂钩。否则就成了市场经济的炮灰。就如山西的那些百年木屋,甚至是很多具有厚重历史文明的地标古建筑都由于政府维修基金的不到位而一座座破坏、拆除、坍塌。苗族的银器锻造技术也曾经被机器替代。20_年,凤凰对外开放以后。很多人看到了商机,政府也大力支持,招商引资。挖掘出苗族的文化瑰宝:比如银器锻造技术、蜡染技术、苗绣等等。其中银子的锻造技术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凤凰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那些具有精湛技术的工匠们再一次重出江湖。有的甚至是冠上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名号。无数的银器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在外人看来,湘西贫穷、落后、出土匪。湘西人野蛮、粗鲁。那是因为您不了解湘西,不了湘西人。湘西的女人热情奔放、敢爱敢恨。湘西的男人豪放粗狂、淳朴善良。在这里孕育了著名的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鬼才画家黄永玉、内阁总理熊希龄。沈从文的《边城》、《长河》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边城:一条清冽的小河,一个美丽的姑娘,几首动人的山歌,两个痴心的小伙,一只老黄狗,一个老爷爷。勾画了一副几乎完美的图画。读着他的书,字里行间几乎都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 只是当时的张兆和十分不领情的把情书扔到了胡适校长的桌上。胡适校长微笑着说:我看沈老师是顽固的爱着你哟。张兆和说:可是我顽固的不爱他啊。沈从文并不气馁。并且更加积极热烈的追求。终于抱得美人归。凤凰人就是这样:纯粹,执着,坚持到底。
在凤凰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苗族小伙子“阿牛”也跟沈老一样执着。他最早把苗族人家家户户都爱吃的一道菜:血粑鸭用真空包装,让游客带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带动了当地的老百姓脱贫致富。阿牛在质量上严格把关。绝对不做市面上的速成鸭子。他的原材料通通来源于本地的小麻鸭,一年才能长到两三斤。而且严格标明鸭肉和血粑的比例。凭着他的诚信和坚持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凤凰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在凤凰的大街小巷开满了银器店。工业用银和现代化的机器加工充斥着整个本地市场。打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到处倾销,偷换概念。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苗族人。阿牛心里十分不爽。于是他变卖祖业,筹集资金,深入苗寨,找到当年千锤百炼打造银器的能工巧匠。在凤凰古城门面最贵的地方开了凤凰最大的一家银器店,这是凤凰第一家手工银器店,所以起名《凤凰一号》。
开店初期,无数人说他傻,说他笨,人家都用工业银,机器加工。你一个人做手工,做足银,成本高出几倍,如何能赚钱,怎么卖得出去。阿牛对其充耳不闻,他就觉得,他是苗族人,他有义务和责任传承苗族的文化,并且发扬光大,人家越是看不懂,他倒越是觉得商机无限。凭着他的独到的眼光和不懈的坚持,《凤凰一号》又一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拥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阿牛又有了新的想法。于是他潜心打造凤凰的金字招牌,用心做每一个产品。最后在离凤凰古城五公里的地方购地二十亩。打造了整个湘西最大的聚产、购、餐一体的镇竿阿牛有限公司。让游客在镇竿阿牛可以吃到绝对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还能买到凤凰所有的特产。他的宗旨就是环保、绿色、天然、健康。
阿牛做事及其认真执着。比如一个大街小巷都有的蒿草粑,阿牛竟然请了我们湘西吉首大学和湖南大学的几个生物系教授研究它的配方。做出来的粑粑真的是秒杀了湘西所有的蒿草粑粑。那种如QQ糖一样的弹劲,还有完全看不到蒿草纤维的糯性。我们只能看到绿油油的粑粑。咬一口真的具有连舌头都吞进去的冲动。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阿牛从最初的一个小小门面。到今天凤凰古城里面的五个金字招牌:《凤凰一号银器店》、《凤凰一号牛角梳》、《镇竿阿牛姜糖》、《镇竿阿牛蒿草粑粑》、《镇竿阿牛血粑鸭专卖店》和城外的《镇竿阿牛有限公司》。让世界各地的客人都买到了具有凤凰记忆的。产品。而他自己却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为了回报养育自己的山山水水和帮助过自己的父老乡亲。除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与当地老百姓签订无公害蔬菜、蒿草、生姜供销合同。镇竿阿牛公司还拿出了专款用以扶贫助学。
一个大山深处的苗家汉子,用他满腔的的热情执着地做了一件事,就是让湘西的美食和苗族的服饰文化走出湘西,走向世界。让每一个来到湘西的人都能感受到湘西人的热情和真诚。而他,也是我们湘西人的骄傲,因为从他的身上,看到的就是典型的湘西精神:热情、豪爽、执着、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来自远方的您,希望您能接受我们湘西人的个性,喜欢我们民族的美食,喜欢湘西闪亮的饰品。真诚的邀请您能走进凤凰,来镇竿阿牛公司做客!
湖南凤凰古城的导游词 7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是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称赞为中国两座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湖南凤凰古城。这里与风景名胜区湘西猛洞河、贵州梵净山毗邻,是湖南怀化、吉首和贵州铜仁三地间的必经之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辉、南华叠翠、龙潭鱼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和梵阁回涛等八大景。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唐代修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风动岩、壮观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达不峡、三门洞将军岩以及如画的屯粮山、凤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腊乐山都在向您招手,《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血鼓》、《粟裕大将》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贵州提督田兴恕等民族英雄和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
沈从文故居
现在沿着石板小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6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7年,沈先生15岁时,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军,离开了家乡,辗转于沅、澧、酉水流域,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年长他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中国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欣赏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赏他故事清新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在欣赏他文字朴实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隐伏的悲痛。现在大家一起去寻觅沈先生作品中的温馨甜美,去体会喧哗后面的。那片宁静,去游览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边城。
陈氏宗祠
现在到达的地方是朝阳宫,又叫陈家祠堂,是凤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它坐落于古城区内的西门坡,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由乡绅陈氏发动族人所建,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湘西王陈渠珍又率族人扩建整修,那时,每年的祭祖族议均在此聚会。
陈家祠堂分为正殿、戏台、左右包厢等,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四合院,尤其是进门处的古戏台,更是别具特色。一副‘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惠有神仙”的旧对联和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的怀古之情呢?
熊希龄故居
顺着小巷的砂石板小道,从大成殿——即孔子庙的挑檐下经过,然后来到文星街10号,这里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先生的故居。
熊希龄,号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这间小平房里。熊先生少年时就有湖南神童之称,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俗称点翰林)。
熊先生成名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我国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林伯渠、腾代远、国民党左派宋教仁、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学生。后来,熊先生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政府总理,当时的这一任政府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后来,因熊先生反对袁世凯独裁,被袁世凯逼迫解 散内阁,辞去总理职务。从此,熊先生转而献身实业和慈善事业,并开办香山慈幼院,收养了一大批孤儿。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凤凰县遭大旱,绝大部分田土无收,熊先生知道消息之后,送来赈灾款大洋10万元(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捐大洋4万元),救助了很多灾民。晚年,熊先生就任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会长,积极投身抗日战场战地救护,其功德可昭日月。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城楼及古城墙
凤凰县城所在地原名镇竿,元明两朝为五寨长官司所在地,当时建有土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改土城为砖城。清康熙年间,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水靖兵备道衙门设在这里。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建石城。石城周长2000米有余。开设四座城门,东门叫升恒门,南门叫静澜门,西门叫阜城门,北门叫壁辉门。各有巍峨的城楼。1940年,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以“城堡一旦落于敌手,反攻不易,而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通令所属各县将所有城墙拆除。凤凰东、北二门因防水需要,仅拆除城垛碉楼,其他城门城墙全部拆除。所以,现在只能看到东、北二门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
现在各位看到的是北门,门外的一道小木桥和码头上有捣衣女的身影等景象,想必大家在电影《湘西剿匪记》、《边城》、《湘女萧萧》、《血鼓》以及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里已经见到过好多次了,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沿着半壁旧城墙,出东门,是旅游商品——条街。这里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间工艺品供大家选购和参观,获得联合国颁证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吴景莲(吴花花)女士的扎染工艺品和东门内熊氏的蜡染国画更是别具一格,曾受到著名画家张仃先生的好评。
虹桥及沙湾风景区
现在来到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加修,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亭内设有32家店铺,1956年因修公路,原楼亭和两侧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一一赛龙舟的地方。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将两只运货的木船捆扎起来,在这个小河湾里一争高下,在沈先生的作品里,翠翠不就是在这祥的吊脚楼下看龙舟吗?
下了桥,步入沙湾,可以看到凤凰县旧时八大景中的“溪桥夜月”、“龙潭渔火”、“奇峰挺秀”三大景。
现在看到的是万寿宫,又叫水府庙,因为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习惯叫江西会馆。万寿宫占地4000多平方米,是凤凰最大的民间建筑物。宫内的遐昌阁仍然保留完整。
三王庙
现在到达的地方是三王庙,又叫天王庙、三侯祠。
三王庙正殿供奉的就是三王。后殿供奉的是苗家的始祖——傩娘。相传在原始洪荒时期,这里发生过一场特大洪水,只有一对兄妹逃脱性命。为了繁衍苗家人群,兄长提出与妹妹成亲,� 两叶磨盘滚下山后,鬼使神差地合成了一副,于是兄妹两人拜堂成了亲,将苗家繁衍了下来。因此,在千里苗山,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兄妹拜堂,地久天长。当然,那只是过去特殊时代发生的故事。这里现在还�
沈从文墓地
大家沿着当年官道,到达沈从文墓地。这条官道,是明清时期凤凰惟一通向外界的大道,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湖广总督林则徐曾从这条官道来到凤凰视察,然后向朝廷奏呈:“苗疆田土瘠薄,刀耕火种,终年勤劳所获不多,丰岁仅供口食,一遇歉收,辄形匮乏”,建议将道光十——年至十四年所欠屯租5000余担全数减免,将历年被水冲刷损坏的屯田223亩报废,体现了这位民族英雄忧国忧民的情怀。
到了沈氏墓地,上了几步石级,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斗方大字:“兴废周知”,这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手迹。1911年11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为响应辛亥革命,集结了凤凰、乾州、花垣、松桃四县苗、汉、土家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迫使驻凤凰的辰沅永靖兵备道道尹朱益浚引退,并在凤凰成立了新政权——湘西军政分府,黎元洪知道后,欣然命笔,为凤凰题写了这幅大字。
再上几步,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
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
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
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橼巨笔,将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妹张允和女士的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 8
沈从文墓地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沈从文墓地。沈从文墓地所在地原名叫“杜母园”,是清代曾任钦差大臣、云贵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士,田兴恕为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园。墓地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一块从墓穴后凿起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矗立,成为沈从文墓独特的标志。这块巨石高1.9米、重6吨多。”
大家沿着当年官道,到达沈从文墓地,这条官道是明清时期凤凰惟一通向外界的大道。道光十七年(1837年),湖广总督林则徐曾从这条官道来到凤凰视察,然后向朝廷奏呈:“苗疆田土瘠薄,刀耕火种,终年勤劳所获不多,丰岁仅供口食,一遇歉收,辄形匮乏”,建议将道光十—年至十四年所欠屯租5000余担全数减免,将历年被水冲刷损坏的屯田223亩报废,体现了这位民族英雄忧国忧民的情怀。
到了沈氏墓地,上了几步石级,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斗方大字:“兴废周知”,这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手迹。1911年11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为响应辛亥革命,集结了凤凰、乾州、花垣、松桃四县,苗、汉、土家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迫使驻凤凰的辰沅永靖兵备道道尹朱益浚引退,并在凤凰成立了新政权、湘西军政分府,黎元洪知道后,欣然命笔,为凤凰题写了这幅大字。
再上几步,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
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橼巨笔,将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妹、张允和女士的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四句话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是“从文让人”。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
文昌阁小学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地方是文昌阁小学。凤凰古城文昌阁小学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位于湘黔边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城南,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北麓,凤凰籍青年田兴奎东渡日本,留学弘文师范学堂,结识了黄兴、秋瑾等人,参加了同盟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学成归国,怀抱“振兴华厦,重在树人”的思想,在家乡凤凰南华山下创办了“蒙养学堂”(文昌阁小学前身),成为第一任校长。
各位朋友今天的游结束了,一趟凤凰古城之行,定会让您回味无穷,满载而归,非常高兴与各位共同度过这快乐的凤凰古城之旅,关于凤凰古城我就讲解到这里。今天我们有缘在一起,希望我们有缘再相会,欢迎您下次再游凤凰古城。祝各位旅途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一路顺风!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 9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江西省级风景名胜--凤凰古城。
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
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
斜阳西下,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顽童脱个精光,在水中嬉戏,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浅水处享受流水轻柔的抚摸。岸边更有不少写生的学生,也为小城增添了一道风景。
凤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但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沈从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内中营街的石板小巷深处,共两进两厢,颇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个故居都是砖木结构,青瓦白墙,木格花窗。经风雨桥,过东城门,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担的乡民、老屋、挑担的乡民与红伞,形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图画。
就像沈从文早已仙去,凤凰古城并不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画卷,但你还是能从一个个的局部来感受到她灵光一现的魅力。凤凰古城也适合一两个人在一个小雨的天气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过去。
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凤凰古城导游词 10
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交通便利。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地杰人灵,名贤辈出。
美丽的小城凤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悬崖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码头边的浣纱姑笑声郎郎,……啊!凤凰犹如“一副浓墨浅彩的中国山水画”。当你徜徉古城用条石砌成的岩板街时,两边的古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亭台楼阁重重叠叠,如巨龙飞舞,似鳌鱼展翅。细雨声中,仿佛传来进香人的牛皮钉鞋敲击街面,发出“叮叮”的响声,使人产生隔世之感。
沈从文故居位于南中营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红石方石板铺成。天井四周为砖木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四间,共十余间。房屋矮小,虽无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特别是雕花的木窗带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就诞生在这里。他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故居历时一百多年,是沈从文祖父沈宏富手上置办的。由于历史演变,几经易� 1988年县人民政府决定购回此屋,重新整修。并带图样赴京送沈从文审定。沈从文带病接见,对图样提出意见,并说:“房子烂了,修一下也好,但要将就修上,不要花很多钱,家乡还很穷,要尽量节约”。
经过整修,使这百年古院再现原貌。现门上挂有“沈从文旧居”匾额。右边一室,是沈从文生平的照片,二室是沈从文书稿手迹,左边厢房陈列各种版本的从文著作。正屋中堂挂着沈从文的素描画像。左边房是卧室,是沈从文出生的地方。右边房陈列着大理石桌面的书桌等物。
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国6年(1917)夏秋之际京津一带水灾严重,他负责督办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并主持募捐,救济灾民。民国七年(1918),得政府同意,将香山静宜园改建为慈幼院,收养教育受灾流浪儿童。他自己掌管一切院务,时20年之久。他有一首诗写道:
万树桃花手自栽,病中犹为看花来。
儿童月与花俱长,各自拈花笑一回。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堂座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糸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中国南部长城位于湘黔边区,上自贵州铜仁,下至湖南保靖,全长380余里,建于明朝万历43年(公园1615),几经续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间定型,其碉堡墙一般高2.3米,基宽1.7米,顶宽1米,墙体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块,页岩砌成。中间填以乱石和泥土,绕山跨涧,曲折蜿蜒,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岭上,沿途建有1232座用于屯兵御用的汛堡、屯卡、哨台、碉堡、炮台、关厢、关门及无数用石块垒成的兵房,当时一般驻防军队8000人左右,如今的一些地名如阿拉营、天星营、黄合营、王坡屯营、得胜营、乾石营、振武营、牛斗营等带营字的地方都是长城边上的驻军要点。
湖南凤凰古城的导游词 11
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209国道和湘黔省道从县境穿叉过,铜仁大兴机场距县城仅27公里,交通实为便利。
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人杰地灵,名贤辈出。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怒斩外国不法传教士,一品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田兴恕;定海浴血抗英,万古流芳的民族英雄郑国鸿;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湖南神童”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
凤凰古城---远去的家园,梦里的故乡,古老而神秘的地方。
[沈丛文故居]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文物专家。他的文学作品被英、美、日、法、瑞士等几十个国家所翻译,如《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被誉为世界乡土文学之父。
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凤凰人民的骄傲。他的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也给后人研究中国和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故居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系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占地600平方米,分为前后两栋共有房屋10间,沈先生902年12月28日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88年沈老病逝于北京,骨灰葬于凤凰县听涛山下,同年故居大修并向游人开放,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沱江泛舟]
沱江河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伟。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久经沧桑,依然壮观。
沱江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可以撑一支长篙漫溯。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来的风景。
[熊希龄故居]
熊希龄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故居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69年6月25日(农历)熊希龄先生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他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
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1920年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这位风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
[南方长城]
中国南方长城绝大部分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内,据相关历史记载。南长城始修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三年,历时六十多年,于明朝天启三年才竣工(公元1554年——公元1622年)。长城南起贵州省铜仁市交界的亭子关,北到湘西吉首市的喜鹊营,被称为“苗疆万里墙”,全长三百八十二里,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最为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修建南长城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苗民起义,所以城墙每三五里便设有营盘、边关和哨卡。如比较有名的有:“阿拉关、靖边关、亭子关、乌巢关等”。虽然这些哨卡如今很多都已早毁坏,但仍然还依稀可见碉堡、炮台和边墙。
南方长城的修建,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开,以北为“化外之民”的“生界”规定“苗不出境,汉不入峒”,禁止了苗 、汉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往。
如今上百年过去,这条在历史长河中沉睡了的苗疆边墙,终于拂去了身上的尘埃,再一次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公元2000年4月22日,罗哲文教授最终确定这里就是南方长城,引起国内外的震动。
南长城壁残垣无声的诉说着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初墓的荒凉坚守这里时的承诺,仿佛带我们走入了一个古老的梦境,那梦中有狼烟、有牛角号、有鸣锣,还有哀怨的思乡长笛。
据当地的老百姓说:“南长城是沿山靠水,就地取材建筑而成的,如果有石头的话,就用石头来垒起,没有石头的话就用黄土夯制,尽管南长城不那么高大,但是他并不缺少作为长城性质的军事防御工程所应该有的一切,并且他的军事建筑,象哨卡、堡垒关口等等。比北方长城更为密集。”南长城今天的遗存让我们震撼。
南方长城,是个实实在在的历史文化实体遗存,它表现了一个朝代的特征,涵溶了那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现象,构架了那个朝代治国方法的精神实质,是研究明清两代对边远少数民族征服统治鲜活的历史史料。
现在战火硝烟已�
[杨家祠堂]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堂座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奇梁洞]
奇梁洞位于县城北四公里处,属典型的碳酸盐岩洞,该洞以奇、秀、阔、幽四大特色著称。洞长6000余米,共分五大景区:即古战场、画廊、天堂、龙宫和阴阳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它集奇岩巧石,流泉飞瀑于一洞,由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构成了一幅幅无比瑰丽的画卷。
一条小溪穿洞而过,水流平缓,灯光打在岩壁上,皱襞倒影在水中,如梦如幻。
岩洞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打在石笋、石幔及石花上,营造出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在洞内有一大厅,据传是苗民纠集的地方,厅里立着一块带一个小孔的石头,对着小孔“呜呜”地吹,整个大厅会回荡着低沉的号角声,当年的苗民就是用这种方式传令的。
[黄丝桥古城]
黄丝桥古城位于县城正西24公里处,古称渭阳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朝廷为了安抚和镇压少数民族,这里设立了凤凰直隶厅和沅永靖兵备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这里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苗民起义,也就是历史学家称这次起义是清朝中之战,从此清朝走向落。黄丝桥古城属南方长城的一部分,是苗汉相争的前沿阵地。
古城座西朝东是一座青石结构的石头城,城墙所用石料皆采用石灰岩的青光巨石,最大的约重2000斤,小的也有1000余斤,石面平整,工艺讲究。
城墙周长686米,东西长153米,南北长190米,总面积平方米,城墙高5.6米,厚2.9米,城墙上走道宽2.4米可以跑马,大小箭垛300个,开东、西、北三门。1983年10月黄丝桥古城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凤凰古城的导游词 12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然如一条长龙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蓬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五棓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凤凰古城,被称为中国最美小镇,也许它最初给人留下印象,就是在沈从文的短篇小说《边城》中吧,不然,为什么人们总说“读你千遍,不如一见”呢?我虽然没有读过《边城》,但看到别人那神往的样子,心中也对凤凰古城充满了憧憬,这个传说中的古城,真如凤凰一样美丽吗?
坐车六个小时到达凤凰古城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导游让我们先自己在凤凰古城吃饭,再去看边城的表演。我们穿过拥挤的人群,径直走向镇子里面导游推荐的一家店。沿途人山人海,导游说,在苗族,踩别人后脚跟就说明你看上了人家,那我今天岂不是发出去好几封情书了?沿途虽然看不到小镇的风光,地上的垃圾确是看到了不少,我不禁有些失望,原来传说中最美的凤凰古城,也和其他古城一样,逃不了被垃圾淹没的命运么?
看完表演,从剧场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了,回到凤凰古城,吆喝声,流水声,大笑声,以及小吃店里飘来的香味交织在一起,热闹极了,哪怕是谩骂声,都似乎成了这小城的一部分。都说凤凰的夜景是最漂亮的,可对于我,似乎除了热闹,并没有其他的感触了,凤凰的夜景美是美,可再美,到底只是彩灯,论看灯,不是干脆去看东方明珠?身后,又有几个人追着我们问要不要拍照,到处是小摊小贩,卖的东西竟也一模一样--一看就是在批发市场买的,脚下,是满地的西瓜皮,说来也奇怪,这儿的西瓜,不是大得惊人,就是小得可怜--总之,在凤凰古城的第一夜,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淳朴的感觉。
第二天,我早早地就醒了。没有了小商小贩的吆喝声,大部分游客也还没有起来,古城出奇的安静,但一点也不闷。恰恰相反,竟让人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尚且柔和的阳光薄薄的一层洒在水面上,水面像一面破碎的镜子,闪烁着零零散散的亮光。古城的景色顿时一览无余,有红墙的屋子,有白墙的屋子,都别有一番风味,还有苗族特色十足的吊脚楼,我一直以为,吊脚楼只有一两根竹竿撑着,几乎是悬在空中的,今天一见,才知道吊脚楼需要十几根竹根来支撑,虽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神奇,却丝毫不影响它的美貌。整齐的黑瓦,木杆阳台,有些人家竟然连墙都是木板做的,凤凰古城的。吊脚楼明显已经有些年代了,上面一层都破破烂烂,有些门都是歪的。还有一家,似乎格外的饱经风霜,楼下的竹竿都歪歪扭扭的, 我真是佩服这家人,要是让我住,我肯定走路都轻轻地,一点一点地走,连说话都不敢大声一� 阳台上,有一个人在向下张望,我猜他肯定也在心里琢磨着:这房子还能坚持多久? 城中渐渐有了些吆喝声,但也只有一两声,在宁静的古城中显得格外嘹亮,昨天晚上我十分厌恶的声音,现在却和山歌一样动听。可惜这宁静并没有持续多久,古城马上就人流如潮,稍稍停下脚步都有走失的可能,我只能一边跟紧导游的脚步,一边频繁地“东张西望”。现在想想,凤凰古城,真是比上海的七宝老街,城隍庙,和其他的古镇美太多了,中国第一小镇,名副其实。有道是“五岳归来不看山”,现在恐怕要变成“凤凰归来不游镇”了。
凤凰古城,真是“读你千遍,不如一见”,这次一见,我没有找到心中的“翠翠”,下次再见,我慢慢寻找回味,再听一回“翠翠”的轻轻絮语,可好?
故宫中英文导游词 13
Everybody is good! Welcome to the Palace Museum tourists sightseeing. Today, I will take you visit the Forbidden City, in the hope that visitors can enjoy me!!!!!!!
The tourists! The Palace Museum i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mperial palace, the Forbidden City built on the basis of a collec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collection, imperial palace culture art as one of the large-scale comprehensive museum. The Forbidden City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more than 100 square meters, construction area of about 1 square meters. A total of 24 emperors lived in the Forbidden City, the first is the Ming dynasty yongle emperor zhu di, the last one is the qing dynasty xuantong emperor, puyi, ruled the country for 491 years. So the Palace Museum of history is very long!
Visitors, please look up, this is the meridian gate, in ancient times, what kill people to kill in front of the meridian gate! From the meridian gate, we can see the jinshui bridge. From the jinshui bridge in the past, a gate, can see the Palace Museum of taihe palace, zhonghe palace and Baohe Palace, is the place where the emperor emperor, very grand. Out of Baohe Palace, a gate of heavenly purity, came to the palace of heavenly purity, this temple and palace of earthly tranquility, legend built the Forbidden City, is in order to world peace, to take these three places? Kun ning door, is the imperial garden, the garden scenery beautiful, there are a number of strange stone, come across these stones, remember pictures to commemorate!
Before the gate is her virginity and creature door, our trip to the Forbidden City is over. Look at this magnificent palace, and some loathe to give up?
大家好!欢迎游客们到故宫观光游览。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故宫,希望游客们能喜欢我!
游客们!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座集古代建筑群、宫廷收藏、历代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紫禁城占地面积约10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米。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代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是清代宣统皇帝溥仪,统治全国长达491年。所以说故宫的历史非常悠久呢!
游客们,请往上看,这就是午门,在古代,杀什么人都要在午门前杀呢!从午门进去,我们就可以看到内金水桥。从内金水桥过去,过一个太和门,就可以看到宫廷原状陈列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听政的地方,宏伟之极。从保和殿出来,过一个乾清门,就来到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传说修故宫时,是为了能天下太平,才修的这三个地方呢。过了坤宁门,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里景色秀美,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遇到这些石头时,记住留影纪念喔!
再过了顺贞门和神武门,我们的故宫之游就结束了。回头看看这雄伟的故宫,是不是有些舍不得呢?
Entering the Meridian Gate, there are five marble bridges on the Inner Golden Water River, shaped like a bow. The five marble bridges just look like five arrows reporting symbolically to heaven. The five bridges were supposed to represent the five virtues preached by Confucius-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rite, intelligence and fidelity.
Across the Inner Golden Water Bridge, we get to the Gate of Supreme Harmony. During th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here was the place where the emperor gave his audience, accepted documents from his ministers and made decisions here. There are two bronze lions guarding in front of the Gate of Supreme Harmony. The male lion was usually put on the left, playing with an embroidered design ball, which is said to show the emperor's supreme power. The other one on the right is the female lion, playing with a lion cub with its left paw symbolizing prosperity of the royal family's offsprings.
Across the Gate of Supreme Harmony , we come to 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Here the emperor held grand ceremonies such as the emperor's enthronement ceremony, the wedding ceremony, dispatched generals to the battles, and the emperor received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etc. Also, the emperor held grand feasts each year on New Year's Day, Winter solstice and his own birthday.
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is 35.5 meters high with double layered roof that represents the highest construction rank of all. Now, let's ascend the stairs and move on to look at articles in display on two sides of the hall. On the top layer of the terrace stands a sundial on the east an imperial grain measure on the west. The sundial is an ancient time measure or a time-measuring apparatus used in the old days. The sundial tells the time by seeing the shadow of the metal pin on the sundial, which has an inclination angle of 50 degrees with the graduation on it. The grain measure was used as the national standard measure in agriculture in the old days. Both the grain measure and the sundial were symbols of the emperor's justice and rectitude.
There are two pairs of incense burners in the shape of bronze dragon-headed tortoises and bronze cranes placed on each side. They are both symbols of longevity.
When you look up the building in the Forbidden City, you can see mythical animal statues on the eaves of each building. Originally, there used to be big wooden nails on the roof to prevent the tiles from sliding down. Later they were replaced by glazed tiles, which were shaped into mythical animal statues for better beautification. They are symbols of auspiciousness and peace, and people believed that they are capable of subduing fire and warding off evil spirits.
Inside of 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you can see the gilded caisson ceiling high above the throne with a magnificent sculpture of a curling dragon playing with a huge pear was called “Xuanyuan Jing”, representing orthodox succession.
This hall is supported by 72 giant columns inside. In the old days,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he Chinese to calculate a “room” is that: a square enclosed by four pillars was treated as one “room”, so the hall can be said to have 55 “rooms” in total. The six columns inside are gilded and painted with coiled dragon amidst clouds, and the rest are painted red.
The emperor's throne is placed on the dais in the center, and carved in cloud and dragon patterns and gil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hrone are a pair of elephant-shaped incense burners symbolize universal peace and two incense burners shaped as a mythical animal 9,000 kilometers per day and speaking all the languages of nearby kingdoms. Around the throne stand a pair of bronze cranes and in front of the dais is four cloisonné incense burners. The floor on the ground is paved with “Gold Bricks”, specially made in Suzhou.
The Hall of Middle Harmony is a square-shaped hall with a single pyramidic roof standing behind 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This was the place where the emperor would take a short rest before he went to 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for grand ceremonies. Every year before the emperor went to the Altars and Temples, the emperor would receive and read the sacrificial address here.
Before the emperor went to the Altar of Agriculture for offering the sacrifice, the seeds intended for spring sowing and the ploughs were examined here, just to show the concern of the emperor for agri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rule, the imperial genealogy should be revised every ten years. The ceremony of presenting the genealogy to the emperor for revision and approval would also be held here.
Now, we come to 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 the last of the three front hall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n each New Year's Eve and the 15th day of the lunar moth, banquets would be held to entertain the civil and military officials and the princes and envoys of the Mongolian nobles and other nationalities. To celebrate the princess's marriage, the emperor would incite the bridegroom and his father as well as their relatives who served for the imperial government to a banquet.
The Imperial Palace Exam was held here once every three years in the Qing dynasty.
Just behind 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 there is a big Marble Rampcarved with mountain cliffs, sea waves, clouds and nine dragons. It is 16.57 meters long, 3.07 meters wide and 1.7 meters thick, and weighs about 250 tons.
各位朋友,穿过午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故宫中这第一进院落就是太和门广场。首先我们看到是内金水河,它子西向东婉言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市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从紫禁城西北角筒子河涵道引入紫禁城,沿紫禁城内西侧南流,至武英殿东向,经武英殿门前,再东经涵道至太和门前。又经涵道东出至文渊阁前水池,从文渊阁东出经三座门前石桥,最后流入无门东侧筒子河,全长2100米。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宫中营造用水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分隔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跨过金水桥,这片广场曾经是明代皇帝玉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即前朝的正门,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叫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年后改称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不到百日,三大殿被大火烧毁,朱棣曾在此御门听政,处理国家朝政。清朝入关后,清世祖福临的登基典礼、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等活动都是在太和门举行的。
太和门东庑中间的门叫协和门,西庑中间的门叫熙和门。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加上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称为“六合”。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分别为昭德门和贞度门。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太和殿广场几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中间御路以青石,两侧青砖墁地。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殿, 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在每年的元旦、冬至以及皇帝登基、大婚、万寿这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大朝礼。
大家请看,远处正前方是一片汉白玉雕砌的三层高台基,呈“土”字形,俗称“三台”。台基高8.13米,台边缘高7.12米,三层台基间,分列着18尊鼎式香炉。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这些小龙头实际上是大殿的排水系统。如果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管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三重台基承托着雄伟的三大殿,这就是故宫的中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南部,各位可以先在这里留个影,然后我们就去参观太和殿。
好!现在我们面前这座高台上的宏伟建筑就是太和殿,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被视为黄泉的象征。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奉天殿,嘉靖年间重建后改称皇极殿。清初顺治年间改称太和殿,康熙年间又两次大规模改造,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 彖辞传》中的“乾道变化,各证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太”即大,“和”即和谐。意思是在天道的主宰夏,阴阳和合,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殿高35.05米,面积约2377平方米。它是紫禁城乃至全国现存的最高、最大、最尊贵的宫殿,也是现存的中国宫殿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在清明两代是举行大朝礼的地方。每逢元旦、冬至、万寿,即皇帝生日这三大节及皇帝登基、大婚、命将出征、金殿传胪等重大活动都要在他喝点举行隆重的庆典。此外,冬至圜丘坛大忌、孟春圜丘坛常雩礼、孟春祁谷坛前一日,皇帝也都要在太和殿阅视祭祀祝版。
大家请抬头看太和殿的屋顶,太和殿屋顶是采用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屋顶正脊上两头的这两大琉璃构件叫大吻,吻上的龙形有镇火的意思。除了装饰性,它的使用功能是密合殿顶正脊和垂脊的交会处,以防风雨侵蚀。这两个大吻高3.4米,宽2.68米,重4.3吨,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是现存古建中最大的吻。太和殿殿顶四面坡的筒子瓦上镶有琉璃帽钉两排,垂脊上还有10个垂脊兽,分别是龙、凤、狮、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脊兽钱是骑凤仙人。脊兽和帽钉既有装饰作用又有实用性,他们起着固定屋顶琉璃瓦的作用。在我国古代,脊兽的数量依照建筑物的等级高低而不同,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太和殿的脊兽共有10只,全国只有故宫的太和殿是这样。此外,太和殿装饰用的彩绘也是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登上高台来看看太和殿的内部陈设。太和殿由72根巨柱支撑,其中66根大红漆柱分布两侧,6根沥粉贴金蟠龙金柱分列宝座两旁。大殿内的地上是“金砖漫地”,这种金砖主要产于江苏省苏州,是专门为皇宫烧造的细料方砖。之所以叫金砖,是因为这种砖烧制时间130天,质地细密,敲之有金石之声。太和殿内的主要陈列室皇帝的宝座。宝座位于二米高的须弥式地平床上,通体雕以金龙,椅子后面是雕龙金漆的七扇屏风。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在袁世凯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西式靠背坐椅。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库房内发现了宝座的残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整修,终于恢复了宝座原貌。
现在请大家抬头看,宝座的上方时蟠龙藻井,上圆下方,深1.8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下层是方井,中层为八角形,上部为圆形。井内蟠龙俯首向下,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寓意下面宝座上的皇帝是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人。藻井的设置一方面是烘托帝王的尊严,另一方面还有镇火的含义。
号,再来看宝座前方,大家可以看到宝座前设有脚踏、香筒、甪端、仙鹤、宝象等。香筒是皇帝上朝的时候用于放置檀香的,通过燃烧着的袅袅的香烟,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再来看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则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称为太平有象。甪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鹤被古人看作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
看完了太和殿内景,现在,让我们转过头来再来看看殿外的陈设。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龙头乌龟和一只铜鹤。龟鹤都是祥瑞长寿的动物,摆在这里有千秋万代的含义。再仔细观察一下,大家可能会发现,龟鹤实际上是香炉,龟鹤背上有一块可以开启的盖子,里面可以放香料,上大朝时燃香用,届时香烟从龟鹤口中逸出,烘托了一种神秘庄严地气氛。此外,在太和殿丹陛的东南角还设有日晷。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针从晷盘中心垂直穿过。自古以来,皇帝就有向天下颁布历书的责任,所以日晷的设置是国家的重器之一。太和殿西南角设有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放置在这里象征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此外,在太和殿外东西两侧还各有鎏金青铜太平缸两口,每口重约2吨。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据说这么大的太平缸需要用黄金100两。不幸的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现在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缸身上留下的刀刮痕迹。太平缸的主要用途是储水,以备日常洒扫庭院、防火之用。据记载明朝时有热水处太监在每年的小雪节令,便给缸加盖,缸座底下加帖抽,用来生活,以防止缸内的水结冰,清朝时也是如此。紫禁城内现在共有明清两朝遗留下来的铜质及铁质太平缸308口,其中鎏金金铜缸18口。
以上就是太和殿的情况。我刚才说了,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在古代,举行各种大典都要选良辰吉日,那么皇帝在何处等待这里是性时刻的来临呢?就是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那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正处于“土”字形须弥座的中部。殿为方形,四角攒尖,鎏金宝顶。中和殿在明朝初� “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在明清两代,凡遇到三大节举行庆典前,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内阁、内大臣、都察院、翰林院官员及侍卫人员的朝贺。如果遇到皇帝亲自参加方泽、太庙、社稷及历代帝王庙、先师孔子、朝日、夕月等重大几点的时候,皇帝还要提前一天在中和殿阅览祝文,检查种子和农具。
过了中和殿,我们就来到了保和殿,它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后部,为重檐歇山顶。明初永乐年间这里叫做谨身殿,嘉靖时改为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保和殿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意思是统治者应该报纸天人合一,维护万物的平衡。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是偶,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时,每逢除夕,皇帝在这里举行宴会,宴请外藩王公。公主下嫁的宴请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到了乾隆皇帝以后,保和殿又多了一个用途,成为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地方。
大家随我往后走,大家看,在保和殿后的台阶上的这块石雕丹陛,是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制作非常精美,是难得的石雕珍品。这块丹陛石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这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块石雕丹陛,采自北京房山境内的大石窝。
好啦!故宫的前三点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作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湘西凤凰古城导游词 14
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209国道和湘黔省道从县境穿*过,铜仁大兴机场距县城仅27公里,交通便利。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地杰人灵,名贤辈出。
美丽的小城凤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悬崖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码头边的浣纱姑笑声郎郎,……啊!凤凰犹如“一副浓墨浅彩的中国山水画”。当你徜徉古城用条石砌成的岩板街时,两边的古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亭台楼阁重重叠叠,如巨龙飞舞,似鳌鱼展翅。细雨声中,仿佛传来进香人的牛皮钉鞋敲击街面,发出“叮叮”的响声,使人产生隔世之感。
沈从文故居位于南中营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红石方石板铺成。天井四周为砖木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四间,共十余间。房屋矮小,虽无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特别是雕花的木窗带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192019年12月28日,沈从文就诞生在这里。他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故居历时一百多年,是沈从文祖父沈宏富手上置办的。由于历史演变,几经易� 1988年县人民政府决定购回此屋,重新整修。并带图样赴京送沈从文审定。沈从文带病接见,对图样提出意见,并说:“房子烂了,修一下也好,但要将就修上,不要花很多钱,家乡还很穷,要尽量节约”。
经过整修,使这百年古院再现原貌。现门上挂有“沈从文旧居”匾额。右边一室,是沈从文生平的照片,二室是沈从文书稿手迹,左边厢房陈列各种版本的从文著作。正屋中堂挂着沈从文的素描画像。左边房是卧室,是沈从文出生的地方。右边房陈列着大理石桌面的书桌等物。
熊希龄故居位于凤凰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
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国6年(1917)夏秋之际京津一带水灾严重,他负责督办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并主持募捐,救济灾民。民国七年(1918),得政府同意,将香山静宜园改建为慈幼院,收养教育受灾流浪儿童。他自己掌管一切院务,时20年之久。
他有一首诗写道:
万树桃花手自栽,病中犹为看花来。
儿童月与花俱长,各自拈花笑一回。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2019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
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南部长城位于湘黔边区,上自贵州铜仁,下至湖南保靖,全长380余里,建于明朝万历
43年(公园1615),几经续修后于清朝嘉靖年间定型,其碉堡墙一般高2.3米,基宽1.7米,顶宽1米,墙体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块,页岩砌成。中间填以乱石和泥土,绕山跨涧,曲折蜿蜒,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岭上,沿途建有1232
座用于屯兵御用的汛堡、屯卡、哨台、碉堡、炮台、关厢、关门及无数用石块垒成的兵房,当时一般驻防军队8000人左右,如今的一些地名如阿拉营、天星营、黄合营、王坡屯营、得胜营、乾石营、振武营、
牛斗营等带营字的地方都是长城边上的驻军要点。
凤凰古城导游词 15
朋友们!现在我们开始游览黄丝桥古城。黄丝桥古城位于县城正西24公里处,古称渭阳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朝廷为了安抚和镇压少数民族,这里设立了凤凰直隶厅和沅永靖兵备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这里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苗民起义,从此清朝走向末落。黄丝桥古城属南方长城的一部分,是苗汉相争的前沿阵地。
古城座西朝东是一座青石结构的石头城,城墙所用石料皆采用石灰岩的青光巨石,最大的约重2000斤,小的也有1000余斤,石面平整,工艺讲究。
城墙周长686米,东西长153米,南北长190米,总面积29070平方米,城墙高5.6米,厚2.9米,城墙上走道宽2.4米可以跑马,大小箭垛300个,开东、西、北三门。1983年10月黄丝桥古城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朋友们,黄丝桥古城旅游到此结束!我们继续前往下一个景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