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立秋古诗合集大全(优秀14篇)正文

《立秋古诗合集大全(优秀14篇)》

时间: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蝶恋花·七夕寄瑶,时在立秋后二日,次小晏韵 1

词牌名:蝶恋花|朝代:汉朝|作者:刘雄

谁使祝融成勒驾。消受新凉,团扇初捐夜。省识春容惟对画,离心却向青林挂。

关于立秋古诗词赏析 2

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朝代:唐朝|作者:元稹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译文

没有料到夏天就这样走到尽头,凉风吹起偷偷地迎来了秋天。

夜晚星河之上是谁搭成了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幽会在仙居。

寒蝉鸣叫声在耳畔喧闹响起,晶莹露珠在林间枝头缓缓滴下。

一片叶子惊起了心中的情思,怎样才能够不会再增添忧愁呢。

注释

1.不期:不料、想不到、没有约定。

2.朱夏:夏季。《尔雅·释天》:“夏为朱明。”

3.凉吹:凉风吹起。

4.迎秋:古代祭礼之一。这里指迎接秋季到来。

5.天汉:古时指银河。泛指浩瀚星空或宇宙。

6.桥鹊:源见“乌鹊填桥”。指喜鹊。

7.星娥: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织女。天上的仙子。

8.玉楼:传说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

9.寒声:寒蝉的鸣叫声。

10.白露:晶莹剔透的露水。

11.林头:林间枝头。

12.一叶:一片叶子。

13.心绪:心思,心情(多就安宁或紊乱说)。

赏析

不经意间,炎热的夏天就走到了时间的尽头,有不舍,有留恋,还有怀念。夏天带给我们的,总是热烈、肆意、激情与希望,于是当一缕凉风吹至,便会有时光偷换流年之感。秋天来了,心底才会突生感叹,时间不等人。首联,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正是带着时间转换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去描写的。

颔联,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天汉,指银河。遥远的夜空,银河横亘天空,仿佛搭成了一座鹊桥。牛郎织女幽会在美丽的玉楼仙境。如果第一联是感叹“凉风至”,那么第二联则是期待“鹊桥会”。秋天,也有令人神往的日子,美丽的七夕节就在七月七,即今年的8月25日。这里诗人是由牛郎织女的爱情,想起人间的爱情,继而想起自己的爱情。失去另一半伴侣的诗人,在此为尾联的“如何得不愁”埋下了伏笔。

颈联,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这里的“寒声”理解是全诗的关键。许多不了解节气物候的人,很简单的将“寒声”,理解为寒冷的秋声,这其实是不对的。寒冷的秋声怎么能够喧闹呢,显然与“喧耳外”不符合。再结合立秋三候: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里的“寒声”指代寒蝉的鸣叫声,与下句“白露”形成工稳对仗。如此巧妙将立秋二候编织进一联中,不得不赞叹元稹处理语句的高妙。第三候“凉风至”,则在首联下句出现。

“寒声”对“白露”,比“寒蝉”对“白露”要更含蓄,更完整。寒蝉的鸣叫声,才能在耳畔喧闹,正好对应,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林间枝头滴下。“喧耳外”,其实是“耳外喧”;“滴林头”,其实是“林头滴”,倒装之后,使人感受到“喧”与“滴”带来的动感冲击,与上两句的静态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使人感受到诗人观察自然的细致入微,连白露轻轻滴下的画面也能够捕捉到。

尾联,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可谓立秋的名句。一叶知秋,一叶惊心。秋天,就在那一片片变黄的叶子里,悄然而至。当人们面对肃杀的秋天,面对阵阵凉意,心中怎能不想起去年的秋天,人生的秋天,以及疾驶而去的半年光景。秋天是美丽的,秋天也是令人伤感的,因为秋后,好多动物和植物都将离开这个世间,包括上面的寒蝉。面对即将凋零的万物,人们心中自然会感应万物的变化,生出同样的悲伤情绪。《黄帝内经》劝我们秋天要使志安宁,不要过分悲秋,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如何得不愁”呢?千古以来没有答案。不过,毛主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气势,不妨可以学一学。毛主席在面对秋天肃杀表现出来的不愁且更加豪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立秋节气的古诗词 3

1、《立秋後一日,雨天欲暮,小立问月亭》

宋朝·杨万里

雨後林中别檨凉,意行幽径不知长。

风蝉幸自无星事,强为闲人报夕阳。

2、《立秋二首·对酒聊同楚人醉》

宋朝·张耒

对酒聊同楚人醉,哦诗惟听越吟声。

洞庭北岸孤城下,落月西风听晓莺。

3、《立秋後》

宋朝·苏辙

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後清风渥肺肝。

天地不仁谁念尔,身心无著偶能安。

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

谩许百年知到否,相从一日且盘桓。

4、《立秋后一日池上杂兴·小娃犹记喜归时》

宋朝·张镃

小娃犹记喜归时,故唱前年自赋词。

但得池边鸥鹭听,更须门外野人知。

5、《避暑驻跸山庄六月间阴霖少晴自立秋日晴霁喜怀》

清朝·康熙

亢旸望十雨,霪雨思晴天。

累日贯秋序,终朝潦水绵。

身虽无暑汗,心实抱迍邅。

忽睹西风紧,油云逐岭巅。

关于立秋的古诗 4

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朝代:唐朝|作者:元稹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有关立秋的古诗词 5

1、《立秋》

唐代: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2、《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代:杜甫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

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

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3、《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代: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4、《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代: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5、《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代: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立秋雨中 6

朝代:元朝|作者:周伯琦

新秋雨未解,似厌伏暑毒。霏微过前林,淅沥鸣幽屋。

枸杞珠璎明,双柏翠幢沃。推蓬喜昼凉,展卷理旧读。

不才逢休运,文苑忝丰禄。报效惭荒疏,奉持慎微独。

古道虽荆榛,人心炯明烛。唐虞岂难致,稷契宜自勖。

侧闻皂囊进,屡见新敕目。折槛久不闻,焚裘矫庸俗。

君子欣同心,芝兰共芬馥。孔融常不寐,杞国忧颇蹙。

寒暑有代谢,日月有盈缩。何以陶我怀,尊中湛

关于立秋的古诗 7

立秋前二日流河驿作

朝代:明朝|作者:皇甫涍

流河驿下未逢秋,那堪坠叶似行舟。宵窗乍见明波影,蘋末风来客倍愁。

燕南气殊物候改,叹我驱驰独未休。他乡岁月忽易度,故山芳杜空悠悠。

关于立秋的古诗精选 8

立秋後一日,雨天欲暮,小立问月亭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雨後林中别檨凉,意行幽径不知长。

风蝉幸自无星事,强为闲人报夕阳。

立秋古诗 9

鹊桥仙立秋后一日

南宋·张镃

暑云犹在,澄空欲变,入夜徘徊庭际。

新秋知是昨宵来,爱残月、纤纤西坠。

芭蕉老大,流萤衰健,静里细观天意。

轻风未有半分凉,奈人道、今宵好睡。

.《立秋夕有怀梦得》 10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立秋时节古诗 11

1、《立秋日言怀》

元朝·戴良

六龙不可顿,四序忽复移。

气变感人心,怆然已秋时。

池荷挺素质,园葵晔芳蕤。

岂无一日好,不久还当衰。

览物惜年迈,抚景伤志违。

日暮坐空堂,此怀当告谁。

2、《立秋日忆陈从训将至燕都》

明朝·郭第

黄鸟忽飞过,窅然思故人。

不知千里外,若个酒杯频。

客路燕山晓,河桥御水滨。

焦山凝望处,梧叶下秋旻。

3、《邸舍立秋·其一》

明朝·沈守正

候虫惊节换,不及客心明。

残暑犹昨日,夕凉枕簟生。

两年违故国,终日对高□。

转恨南飞雁,劳劳逐队征。

4、《七月初十日立秋》

清朝·乾隆

节令谁云稍迟留,来临少皞速于邮。

别新牛渚重重忆,波始洞庭渺渺愁。

知己梧桐飘一叶,有人西北倚高楼。

晚来月宇拈吟处,色色声声分与投。

5、《再赋立秋有怀仍前韵》

近现代·林士模

廿载折磨风雨收,此身虽在鬓先秋。

休残宁有挥戈志,病重何堪秉烛游。

世上是非随曲笔,胸中丘壑共登楼。

君怜鮀水凉犹热,热比凉来胜一筹。

立秋古诗 12

立秋

明初·谢应芳

苦热念秋至,立秋意欣欣。

一雨忽破块,千山净无尘。

新月挂高树,凉风洒衣巾。

重来囊中书,怀我堂上亲。

丈夫苟未遇,妻孥耕且耘。

胡为苦离别,低头长傍人。

立秋古诗 13

乙亥立秋

明·李梦阳

今日秋风起,连年湿病苏。

应时微雨歇,侵晓断云徂。

已复寒蝉集,空嗟蕙草孤。

步檐惊骤健,一叶下庭梧。

立秋古诗 14

立秋夕

南宋·武衍

水花香弄晚风清,闲立梧桐看月生。

夜漏向深秋始觉,一天星湿露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