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人物诸葛亮的介绍【优秀14篇】》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诸葛亮的事迹吧!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一生神机妙算闻名天下!现在我们以诸葛亮作为聪明的代名词!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吧!
诸葛亮生平简介 1
他是烽火连天时蛰居深山的伏龙,十年沉潜未出,却既能观天下之大势,又能享田园之乐,好不快活;他是羽扇纶巾吟诗作赋的谦谦君子,才比管仲,智堪无双;他是洞悉战局的谋士,满腹经纶,虽书生意气,却安坐营帐中指点江山,屡立战功。他是诸葛亮,是东汉末年三国群雄并起时的一颗明星。
公元181年,琅琊郡县,诸葛亮呱呱坠地,即今天的山东沂南县,虽琅琊郡县已经消散在历史的起承转合中,但琅琊诸葛氏却因着诸葛亮的名字永远的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中原曹氏,江东孙氏,琅琊诸葛氏,在硝烟四起的东汉末年,似乎在冥冥中,给了诸葛亮一个绝佳的舞台,是跌宕起伏的时势,还是因了他心中的匡天下之志也未可知,才有了这样精彩绝伦的历史画卷。
建安十二年,未及而立之年,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就得到了刘备的青睐,于是有了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他面对地图,清晰而精辟的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这是诸葛亮从悠闲自得的乡野踏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步,他用自己的观察和谋略为刘备勾画出了一个详细的战略蓝图,而果不其然,随后刘备的战略部署基本都是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进的。
诸葛亮心中是怀着统一汉室的理想的,这也是他蛰居多年未出,最后却选择站在刘备的阵营的原因之一,火烧赤壁,三国鼎立之势方成;夺荆州,占益州,上兵伐谋,他以智取胜,势如破竹,让敌人闻风丧胆。建安二十六年,蜀汉政权建立了,这是诸葛亮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英雄终究是气短,公元234年,诸葛亮出师北伐时身上已经带着伤病,他最终没能等到江东孙氏的援兵,阖然长逝。可谓真真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智激周瑜 2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
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
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
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
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六出祁山 3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
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
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
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
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
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火烧新野 4
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
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
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
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
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
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
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5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火烧赤壁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
空城计
诸葛亮长眠五丈原
国历史人物诸葛亮的名言 6
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的环境。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计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
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计算机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
猜你感兴趣:
1.历史人物诸葛亮简介
2.三国历史名人
3.三国历史人物鲁肃简介
4.三国历史人物朱然简介
5.三国历史人物司马懿简介
6.三国名人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舌战群儒 7
相传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就只有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实力有限,一口吞并这两股势力比较困难,就派人拿着他的亲笔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但是孙权的手下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可是鲁肃自己也知道很难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些谋士,但这些人并非普通的泛泛之辈,每个人都是有学识的。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所以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所以,就有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 8
刘备兵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土人言:“此处地名鱼腹浦。
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
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
”逊入阵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黄承彦放出。
八阵图“名八阵图。
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诸葛亮生平简介 9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是著名的谋士,非常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书法家。
诸葛亮出身官吏之家,少年时期就颇有才华,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结交了许多名士包括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人,后娶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为妻,黄月英黄头发黑皮肤,但是有才华。诸葛亮初躬耕陇亩,后刘备三顾茅庐求见诸葛亮,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策,深得刘备的信任,于是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在赤壁之战等战斗中都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刘备登基之后,任用诸葛亮为丞相,后张飞遇害,诸葛亮又接司隶校尉一职。
公元223年,刘备病重,临死前将嗣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刘备过世后,刘禅即位,将诸葛亮封为武乡侯。刘禅无能,没有治国之力,于是朝政上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依赖诸葛亮。诸葛亮一面协助刘禅管理朝政,一面进行南征北战,最�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终年五十四岁,刘禅追谥忠武侯。
七擒孟获 10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态势,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
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
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
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
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
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
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
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
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
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
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
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
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意志坚定 性格倔强
诸葛亮三气周瑜 11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桥段,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诸葛孔明的足智多谋和周瑜的心胸狭窄。
一气周瑜:赤壁大战后的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当时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曹仁据守的南郡失败,刘备再去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时失利受伤,于是便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真是一举两得!
二气周瑜:相传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仁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迷惑刘备,使之丧失争夺天下的雄心,可是又失败了。诸葛亮随后使计让刘备安然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叫士兵高唱“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嘲讽周瑜,让周瑜气得吐血。
三气周瑜:话说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想要发展壮大自己,但是东吴怕刘备强大后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拒绝东吴的要求,却又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就想出了名为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实则攻取荆州之际,不想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吴军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最终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感叹而不治身亡。
其实,热爱周瑜的也没有必要难过,因为“以上纯属虚构”。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羽扇纶巾 12
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
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
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
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军纪严明,以身作则
诸葛亮简介 13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孔明巧布八阵图 14
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
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
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
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
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