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七颗钻石》(最新10篇)正文

《《七颗钻石》(最新10篇)》

时间: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如下就为大家收集了七颗钻石课文原文。仅供参考!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七颗钻石》(最新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七颗钻石》 篇1

(请与我交流教案,我需要江苏版七年级2、5、20、24以及诵读欣赏的教案,其余的我都有。邮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能复述故事;概括探究课文主旨;培养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图片与投影辅助教学;一课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列举有爱心的人和事,激发他们对待生活要充满爱心。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闪烁烁,似乎想要告诉我们无数的秘密。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学生谈)是的,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介绍大熊星座的来历 : 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个美丽的少女,叫卡力斯托。她成天跟着狩猎女神在深山密林中追逐野兽。有一天,天上最大的神宙斯从这儿经过,他爱上了她。后来,卡力斯托便怀了孕,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取名阿卡斯。这件事被宙斯的老婆神后赫拉知道了,女人的嫉妒心使她再也按奈不住,她便来到密林,使用法力把这个美丽的少女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大狗熊,临走还抢走了她的儿子阿卡斯。过了15年,阿卡斯已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少年,神后便设法使他们母子俩在林中相会。阿卡斯来到卡力斯托所在密林中打猎,卡力斯托一眼便认出眼前的少年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张开双臂去拥抱他,阿卡斯看到一只大狗熊向他扑来,便张弓搭箭准备一箭把她射死。危急之时,宙斯来了,为了拯救她们母子俩的性命,也使用法力把阿卡斯变成了一只小狗熊。阿卡斯一变成小狗熊,马上认出眼前的大狗熊是自己的母亲,于是扑上去,娘俩紧紧地偎依在一起。为了使其母子免受神后加害,宙斯把他们提升到了天界,并且给了他们两个荣耀的宝座,这就是大熊座和小熊座的来历。)

可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另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他重新阐释了大熊星座的来历。一起去感受吧。

(二)            整体把握:

1、学生分散朗读,四人一组,每人一节,一生读,其余三人听。再推选代表朗读。

(投影加点字,在书上注好音;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准字音:

1、干涸(he)  2、水罐(guan)  3、绊(ban)倒   4、舔(tian)净

5、一瞬(shun)间   6、咽(yan)了一口唾( tuo)沫(mo)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让水的感人故事。

(三)            课文探究:

出示探究题,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

1.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3是什么让这个罐变得如此神奇?为什么?

女孩→母亲(孝心)母亲→女孩(母爱) 女孩→小狗(善心) 女孩→陌生人(爱心)

4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朗读并说说理由。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小结: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童话)

提示:爱心像北斗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四)            拓展延伸:

1.提示:,这个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周围的人都充满了爱心,是“爱”让这个罐子变得神奇起来。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和“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好吗?

(五)            当堂作文训练: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

1.文中小姑娘找水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如果你是她会梦到什么?

2.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

3.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欣喜之景。

4、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

(六)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词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七)作业 :

1.发挥想象,另创一个故事,讲述大熊星座的来历。

2.制作爱心贺卡,送给你周围有爱心的人。

《七颗钻石》综合资料 篇2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山东省高密市高戈庄中学        李宗刚

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初步了解、学习想像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投影显示星空的画面)一看到这幅画面,同学们肯定会有很多的遐想,你能告诉大家你想到了什么吗?

生甲答:我想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生乙答:我想到的是巴金写的《繁星》一课,他在文中还提到了巨人座。

生丙答:我想到了天上最亮的星——北极星。

生丁答:由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北极星,我想到了勺星。(众生笑)

师:勺星是我们本地的称法,实际上它就是——

生齐答:北斗星。

师:关于北斗星,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这就是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显示板书课题)

师:下面同学们看看有关作者的知识,画下来,并记住它。

(学生自读,并动手)

师: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因此,我们这一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大家说能不能做到?

生齐答:能!

师:下面我找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写到一个神奇的罐子,它的神奇表现在哪里?

(读完)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流畅,(同学们已急于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

师:不要急于举手,下面,前后桌讨论讨论,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并想想通过这罐子的神奇表现,体现了文中人物怎样的品质?

(探讨交流:前后桌四人一组自由探讨。)

(同学们自主回答)

生甲:小姑娘夜里为她妈妈找不到水,累倒在地上,醒来时却见罐子里装满了水。这表现了罐子的神奇。

师:在哪一段落?在回答问题时应该说清楚。

生甲:在第二段。

师:对吗?

部分生:对。

师:在这部分有句话“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这一句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生甲:应该是高兴吧?

生乙:该是欣喜……

(部分学生笑、点头)

师:都一样。

师(对生甲):那你能读一下吗?

(学生试读,不太成功。)

生乙;老师,我读。

师:好你试试。

(生乙读,读得很好)

师:不错。

师:那么,同学们考虑一下,是什么原因,使得罐子装满了水呢?

(学生自由发挥)

生甲:我觉得是有个神仙给她的。

生乙:我认为是过路人给她的。

师:为什么?

生乙继续答:后来小姑娘把水不是也给过路人了嘛,可见这的人都很善良。

师:你的回答很有道理。

生丙:我猜想可能是小姑娘感动了上帝。

师:这种猜想也不错。

……

师:可见,归结到一个字,那就是“爱”,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就这样,她把一颗爱心投到了罐子里。

(投影:把一颗爱心投入罐中)

师:神奇之二呢?

生甲:小姑娘由于急匆匆地向家赶,罐子倒在地上,本来得洒得满地都是,可她的水罐还是满的。

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生甲;因为她急匆地往回跑是自己不舍得喝,想给母亲送回去。

师:噢,是这样,那她口渴吗?你想像一下,小姑娘口渴时的情景。

生乙:渴。

师:你能想像她口渴时的样子?

生乙:特别想喝水,嗓子都哑了。

师:还有呢?想想口渴时的嘴——

生乙:裂开了,很痛。

师:甚至想哭都哭不出眼泪了,是吗?

(生点头)

师:可她就是这样,她也没舍得喝,归结到一字,——

生齐答:“爱”。

(投影:把第二颗心投入到罐中)

师:还有吗?

生甲:后来,本是木头制的罐子变成了银的。

生乙:这是因为她对一只小狗也不舍得让它渴死,把水给了它一点。

生丙:这是对小狗这些小动物的爱。

(投影:投入罐中第三颗爱心)

师:同学们分析得都不错。那还有呢?

生甲:后来银罐子又变成了金的。

生乙:这是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

(投影:投入罐中第四颗爱心)

生丙:老师,还有,最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并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看来这只罐子越来越神奇了。那是又什么事使得它具有了这种力量?

生戊:小姑娘把母女两人不舍得喝的水让给了一个陌生的过路人。

师:可见,能够有这样的长流水的出现,归结到一个字,也是“爱”,是推广到了对众人的爱。             (投影:投入第五颗心)

师:小姑娘的爱,引来了清水,设想一下当水流出来时的情景:……

生甲:小姑娘可高兴了,连忙给她母亲提去了一大桶。

生乙:她母亲的病也好了。还有那只小狗也重新站起来了。

生丙:河流,重新唱起了欢快的进行曲……

师:这个描述不错,还用了拟人的手法。还有想说的吗?

生丁:小草也发绿了。

生戊:我觉得可以用课本中的一句话: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众生笑起来)

师:很好,很好。引用的十分恰当。

师:正是小姑娘的一片爱心,拯救了人们,也正是这宽泛的爱心,形成了七颗钻石,升到天空,变成了大熊星座。

(投影:七颗星星相继升到了空中)

(生发出了赞叹声)

师:爱心升到了天上普照人间。在这七颗星上寄托了作者的希望。

师: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大家了解到正是曲折的故事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联想构成了美丽的童话。那么,同学们请看下面这段故事,将其补充完整:

(实物投影仪显示:下面的一段文字:自从《蛙井观天》的故事传开以后,一只蟾蜍很不以为然,到处宣扬它比青蛙聪明,“我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我还知道月亮比井口小,不像那只青蛙完完全全是一幅傻样。”这一天,他爬上了正要向月球起飞的宇宙飞船……)(生准备几分钟后)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像?

(生抢举手)

生甲:蟾蜍爬上了宇宙飞船,被带上了月球,见到了实际的月亮,才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受到了教育。回到了地球,变得谦虚了,从此,一心一意地为庄稼捉虫子,不再到处走。

师:这位同学的想像怎么样?

生乙答:有意思。

师:你能说说吗?

生乙:我想蟾蜍可能羞得不再回来了。

师:这个倒很新奇,为什么?

生乙:因为在传说中的蟾蜍上了月宫。

(生笑)

师:这位同学的想像很有特色。有逆向思维的习惯。

…………

(各位同学回答后。师总结)

师:只要有想像,就会有优美动听的故事。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思维被开拓出来了。希望大家能在以后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描述出来,或许就是一篇可与《七颗钻石》相媲美的优美童话。

师:好,这节课就到这里。

《七颗钻石》

江苏省响水县老舍中心校 刘春雷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个动人的故事。(投影)

师:在这个故事里,爱心体现在哪里?爱心创造了什么奇迹?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一篇关于爱心的童话故事

师:我们小学都学过哪些童话?

师:你们喜欢童话吗?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

(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师: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吗?

师(打出大屏幕)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生于贵族家庭,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师:我们看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大声地朗读一遍,要求能复述故事。

师:读完后同学们看到这篇课文没有生字,看看大屏幕上的这些字你会读吗?

师:(打出大屏幕)

干涸    水罐      捡      瞬间     舔    唾沫     绊倒

师:哪位同学能够把这篇童话讲给同学们和听听?

生复述故事

师:他说得好吗?

师:他说得很好!

师:同学们现在带着问题听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师(打出大屏幕:flash)

读一读  想一想

1、童话中水罐和罐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这些神奇的变化是在人物什么行动后发生的?

生听课文--------------生讨论

师:你们讨论有结果了吗?

生1: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

师:什么是变化过程?由……到……才是变化过程呢!

生1:水罐内  由无水变成有水

罐内涌出水并且出现了钻石

水罐   第一次由木做的变成银的

第二次由银的变成金的

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生1:小姑娘为她的母亲找水的时候睡着了,醒来时从无水变成了有水,接下来绊倒了,水罐从空中摔下,水一点也没有洒,水罐端正地放在地上,小姑娘倒水给小狗喝,水罐变成了银的,……水罐由银的变成了金的,小姑娘把水给过路人喝,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了清泉。

师:小姑娘想喝水吗?

师: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想喝个够”

生2:“咽了一口唾沫”

师:小姑娘把水让给小狗、母亲、路人喝,小姑娘充满了爱心!

师:小姑娘希望爱心普照人间,文中哪里能够体现?

生:越升越高……

师:一起读一遍

师:大熊星座就是这样形成的?

生:不是

师:这是童话,什么是童话呢?

师:介绍童话,童话是……

大屏幕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师:这篇童话也是借助夸张和想象的。

师:那现实生活中大熊座是什么样子的呢?(投影大熊座)

师:“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的话,她会梦到什么呢?

生1:仙女送水

恶梦  没有水

生2:梦到小溪,把水带回家,母亲的病也好了,然后自己舀水喝!

生3:恶梦,一路上有渴死的动物、人,回头一看是漫天的黄沙!

生4:梦到上帝,上帝造井救活了人们,救活了母亲!

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的目的是找水。

师:她充满了爱心,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些充满爱心的故事。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

生3:家长把好吃的留给我们

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师: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身边的人都在关爱着我们,我们充满了感动。我们学过的有一些诗句也是表达爱心的。

生1:《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亲情

生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我们的世界充满了亲情,充满了爱心,让我们拥抱这个世界,让我们感受爱心,享受爱心,营造爱心

师:让我们在韦唯的《爱的奉献》中结束这一堂课。

《七颗钻石》 篇3

19 七颗钻石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 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  清澈新鲜  劳累   竟然  哀伤  舔水   反正

涌出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递给  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七颗钻石》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有关大熊星座的动人故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话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体裁。设计这一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为这节课奠定了一个好的基调。)

二、请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请学生自读课文前,布置给学生如下阅读任务:

1、自读课文,注意语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2、你认为这个小姑娘是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语句做简单说明。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

4、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读课文。(一篇好的文章重在朗读,从读中感悟字句的意义,从读中去感悟文章内容及作者在文中所蕴涵的感情。这一环节以读为本,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环节的教学,准备设计以下问题:

1、全班推荐同学参加讲故事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奖品。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然后由四人一小组的小组长派代表回答问题。争取做到人人参与。

3、师生共同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点。之后教师作归纳小结。

4、佳句欣赏。品味佳句。同学们可以几人一伙地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品读佳句。

5、师生共同交流能体现文章主题的句子。

(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自读、共赏,从而能自我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进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这一环节也贯穿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综合训练,培养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如下两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差异性),然后全班交流。

1、童话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个梦她会做一个怎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如何续写下去呢?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应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本文的内容较为简单,一读就懂,所以就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作出有个性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于是设计了想像创作题)

五、语文活动,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下列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写出你的设计方案,小组交流后推选出代表作全班交流。

关爱每个伙伴

假设在你的伙伴中,有人或者因学习方法不当而考试分数偏低,或者因家庭环境不好而内心痛苦,或者因外形不佳而自惭形秽……请你与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针对这些伙伴的具体情况,给予切实的帮助?怎样使每个人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与大家一起快乐地成长?

同在一片蓝天下

报刊上,不时有关于伟人、英雄、成功者业绩的报道;荧屏上,经常闪现各种明星的身影。你能否把目光从报刊、荧屏转向街头墙角,看看那些摆小摊的、扫大街的、捡破烂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建议与他们交谈,甚至有一些交往,让彼此心灵沟通。然后全班或分组交流,每人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与感受。

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请关心最近媒体的报道:某地有个孩子因天灾人祸而失学,某人因意外事故而落下终身残疾,某人突然患上重病却缺少医疗费用……全班分组讨论一下,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应该怎样帮助他们?然后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六、小结:让同学在纸片上写一句话(和爱有关的),表达自己上完这节课的感悟和体会。

七、拓展作业:

(1)让学生以“爱”为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创作一则童话。

(2)阅读童话,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经过加工,讲给你的弟弟和妹妹听。

《七颗钻石》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钱库镇一小信息中心组    点击数:66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

作者:方冬棉

《七颗钻石》是人教课标版第6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设计在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读中悟,悟中读,努力构建扎实、有效、真实而流动生命对话的第一范文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教学目标:

1、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像力。

2、  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懂得关爱他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色彩,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看,在这美丽神奇的夜空中,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北斗七星。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明亮的北斗七星,再次用心地感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动人故事。

2、  出示课题,齐读。

3、  谈谈这个故事怎么样?

(二)寻找神奇,感知奇迹

1、  说说是什么让你感到神奇

2、  快速读课文,划出水罐变化的神奇句子

3、  出示水罐5次变化的句子,小结板书

(三)探究神奇,感受爱的奇迹

1、  学习第1、2次奇迹

(1)       出示: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个别读)

(2)       学习第一小节

真是个奇迹啊,让我们来看看当时地球发生了什么情况?

出示图  引读

点击:干涸  干枯  焦渴而死

读读这三个词看,有什么感受?个别读  齐读

采访:如果你就是生活在那个时代,如果你就是那里的一株草、一棵树,一朵花,你最需要什么?

小结:是啊,水,水,水,在当时是多么重要啊!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3)       出示: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上睡着了。

有这么一小姑娘,就生活在那个时代,看,她正拿着空罐子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呢?然而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引读。

想象一下小姑娘可能到哪里找水,会怎么样呢?

采访

配乐引读:是啊,想着生病的母亲,她还要继续找,就这样一个小时,二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岩石刮破了她的双手,荆棘割破了她的衣服,她还是—————————四个小时,五个小时,她终于————————————

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小姑娘?个别读  齐读

小姑娘之所以能这么做,都是缘于对妈妈的一种爱,板书。

也就是这种爱感动了上天,看奇迹发生了,出示第一次奇迹,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奇迹发生的原因。

对小姑娘来说,此时,在她眼里,仅仅是清澈新鲜的水吗?想想地球发生的情况,说说这又是什么水?

这是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她能不高兴吗?齐读

想想刚才找水是这么辛苦,现在一觉醒来竟有一罐满满的水,能不又惊又喜吗?齐读

课文中也有一个词表现了小姑娘此时的心情(喜出望外)

(4)       是啊,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小姑娘快喝吧,可把你累坏了

为什么不?

多好的小姑娘啊,再渴再累心里还一直牵挂着妈妈,乃至奇迹又一次发生

出示: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奇迹发生的原因。

2、  学习第三、四、五次奇迹

(1)自渎课文第3小节,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奇迹发生的原因。与同桌交流。

出示: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2)点拨第三、四次奇迹

a、 对小动物的爱

b、 妈妈对孩子的爱

你怎么知道?

是啊,母亲就是这样的爱孩子,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孩子,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种伟大的母爱就像金子一样发光。

(3)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对陌生人的爱,学习第五次奇迹

请问,小姑娘,这过路人是你什么人?

不认识,你干吗给他水,你不渴,不想喝吗?

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从哪里看出小姑娘很渴,很想喝?

点击:忍不住  咽了一口唾沫   个别读

b、小姑娘,你这么想喝,为什么还要给过路人?你有很多水吗?

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引读第一小节

大旱灾啊,孩子们,水是多么的宝贵啊,可小姑娘还是————————————————

这水来得容易吗?

引读: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找水是如此的艰辛啊,孩子们,可小姑娘还是————————————————————

何况现在再也忍不住了,可小姑娘还是———————————————————————

c、 小姑娘,在你把水递给过路人之前,你一定有很多想法,是吗?

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心想:———————————————————,于是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d、孩子们,一个过路人,仅仅是一个过路人,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可以有千万种不给的理由,而小姑娘却———————————,毫不犹豫地把———————你的眼前又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e、 如果说,母亲爱自己的孩子,把水让给了小姑娘,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小姑娘,这种爱像金子一样发光,那么这种对陌生人的爱,又是一种怎么样的爱?

是啊,,这是世间最无私,最伟大,最崇高的爱啊!

这种爱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读课题

这种爱像钻石一样纯洁,读课题

这种爱像钻石一样可贵,读课题

f、学习第五次奇迹

也正是因为这种爱感天动地,奇迹又出现了

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奇迹发生的原因。

个别读

正是这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解除了地球上的这次灾难,滋润了大地,拯救了万物

你瞧,出示:有水后的地球

说说有水后的地球

是什么创造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是爱让我们拥有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是爱创造了奇迹

3、学习最后一节

(1)你看,出示课件,师读最后一节,板:七颗星星

(2)小姑娘的爱就像天空中的七课星星那样闪闪发光,照亮每个人的心灵。

读最后一节

小姑娘的爱也想这天空中的七颗星星那样永留人间

读最后一节

(四)真情写话,情感升华

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想你们肯定有许多话想说,想对小姑娘说,也许想对自己说,也许想对所有的人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出示: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最想说:———————————————————————————————————————————————————————。

愿爱像满天的群星永远升起在每一片天空。

板书设计:                   七颗星星

七颗钻石

空              爱               金

↘                         ↗

水                银

↘        ↗

钱库镇一小信息中心组

《七颗钻石》 篇6

(无私的爱)

一,备整体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钻zuan","倒dao"及新词,认读5个字。能用"清澈"造句。

继续练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

展开想像,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发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爱之永恒。

课前准备:搜集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情况。

教学课时数:2课时

板书设计: 17,七颗钻石

水罐 空木 射出七颗钻石

有水 金

二,分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钻zuan","倒dao"及新词,认读5个字。能用"清澈"造句。

2.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三,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说明:放手让学生有序自学。

一,激情导入

二,正确读文,认读词语,导读句子

第一课时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质疑梳疑

四,学习词语,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

1.激情导入。

2,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检查预习情况。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

3,学习生字,寻找规律。

(1)音同声旁:绊 递

(2)音近声旁:钻 枯 咽 接

(3)多音字:

dǎo ( )

dao ( )

zuan ( )

zun ( )

3.读读写写。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水井 干枯 干渴 清亮 清澈

绊倒 喜出望外 端端正正

4,看课后一题再读课文。默读课文。思考小姑娘的水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5,作业:

(1)抄写字词。

(2)造句:清澈: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

想一想,哪些内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

(3)搜集有关资料,说说你对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有哪些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

3展开想像,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发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过程:

想像钻石的样子,读题。

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内容。

轻声读课文,想想水罐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答,师相机板书:水罐,木(空)—有水—银—金—射出七颗钻石,涌出水流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1.默读课文,思考:小姑娘的水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词句,并简单做批注。

2.学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指导,指导生学习。

反馈:小姑娘的水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空→满

(有孝心,不怕累)

出示句子:小姑娘在哪也找不到水,她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1)在学生交流中抓住"哪"来理解。

发挥自己的想像,可能都去了哪儿

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灌走出家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 她来到( ),这里的( )干涸了,来到( ),这里的( )干枯了;来到( )这里,发现这里的( )也都( )而死,哪儿也找不到水,她又( )又( )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小姑娘走了这些地方,也找不到水,感受到什么了 读出来。

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告诉大家,水罐变满的原因吗

★ 木→银

二次水罐发生什么变化

小姑娘把水倒在手心里,让小狗喝,想想这时她会对着狗说些什么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 银→金

(1)小姑娘把水端到家以后,听了妈妈的话,你想像一下,她是怎么说的 怎么做的 试着演演。

(2)出示:小姑娘说什么也不肯喝,她用小勺一口一口地喂妈妈。

(3)想象她的动作,感悟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 射出钻石

过渡:小姑娘给妈妈喂完了水,看着妈妈睡着了,刚刚松了口气。这时又发生了什么情况

如果你是那个过路人,在这大旱之年,你会怎样你会怎样跟小姑娘说

出示表现小姑娘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那个过路人。师:你从这一递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填空: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 ,是 ,是 ,却忘了 .

三,体会爱心,回顾全文

同学们,读到这儿你们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爱心)

为什么用七颗钻石做题目了吗

2,小姑娘是多么无私,她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她有着钻石般闪亮的爱心。这爱心又一次创造了奇迹,出示:突然从水罐里面跳出了——并且涌出了——.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大熊星

把你心中的感受读出来。

同学们,这七颗钻石是小姑娘爱心的象征,上天让这七颗钻石变成七颗灿烂的星星永远挂在空中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4,再读全文。

《七颗钻石》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唾沫、焦渴、喜出望外”等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学难点】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师:今天,肖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师:知道这个故事吗?(让学生一起说说故事的题目)

师:这些都是——童话故事(生)

喜欢吗?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说: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

师:是呀,童话就是这样的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你们知道吗,童话富有丰富的想像,特别的神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

板书:神奇

一、出示课题,了解钻石:

师:今天,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1、出示课题(板书,课件),指名读。

2、师:小朋友,对钻石,你有所了解吗?

生自由说:钻石是闪闪发亮的,非常珍贵的,稀有的,很美好的东西……

师:是啊,钻石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课题——《七颗钻石》。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思考)

要求:自己读读这个故事,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学学生字。并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字词,随机正音:

师: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

凑  咽    干涸  干枯  焦渴  大旱灾    绊倒

唾沫    一瞬间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清澈新鲜

(自由读——指名4人读,随机正音(关注唾沫)——谁做小老师提醒大家,哪个读音要注意(指名2人)—— 去掉拼音齐读)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谁能用几句话来说一说,其他小朋友请仔细听。

主要内容: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她的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最后,七颗钻石变成了七颗星星。

(1)指名说(1人)

师评价:刚才仔细听的小朋友一定听出来了,告诉我们这个故事讲了谁?(一个小姑娘。)她去干什么?——(小姑娘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还说出了事情的结果。就是——她的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要是你能说得再简单一点,那我们听的人就更清楚了。这样吧,老师来帮帮你,咱们把这个故事说得再简单一点,

(2)出示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       ,一个小姑娘             ,       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了            ,涌出了           。最后,七颗钻石变成了             。

(自由说——指名说2人(谁也来说说))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今天我们还学到一个好方法,要概括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可以先说说故事主要讲了谁,他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说,咱们听的人就清楚明白了。

(过渡语)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当时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请你去找找,课文哪一段在写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板书:大旱灾

三、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

1、读文感悟

(1)出示第一段内容: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2)请小朋友自己仔细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从哪里知道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从“所有、都、许多  干涸  干枯  焦渴”  体会大旱灾)

(随机辨析词语:“涸”是三点水,看来,跟水有关系,干涸,专门指河道、水井里都没有了水。植物失去了水分,这就叫干枯,你看,枯是“木”字旁。人或者动物非常干渴,我们用——焦渴。课文用词多么准确啊!)

·感悟焦渴:

小朋友有过口渴的时候吗?那这是不是书上说的焦渴?(书上的焦渴是人几天几夜没有喝到一口水,嗓子快要冒烟了,嘴唇都干裂了,干得实在不行了,要是再不喝水,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3)随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看图感悟

(1)师:让我们去看看当时的场面吧——(出示图片,背景音乐)

(2)小朋友, 你怎么那么惊讶?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可真是一场——大旱灾!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

(配乐齐读)

四、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孝心:

(过渡语)师:地球上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大旱灾,有一个小姑娘却要给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板书:找水

她找到了吗?接着会发生什么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划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者词语。

(一)自由读,教师随机地进行指导。

(二)交流:

师:课文第二段哪些地方特别让你感动?请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自由交流)

1、研读第一处感动之处(1、2两句):

(1)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说说,哪里感动了你?

(1)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为什么让你感动?(抓住“哪儿”体会)小姑娘会去哪些地方找水呢?

·出示句子,练习说话:

小姑娘去(     )找水,可是(      )。

·师小结:可能有水的地方,小姑娘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觉到小姑娘找了很多地方。

·还有那个地方也感动了你?(抓住“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体会)。

从“倒”可以看出小姑娘累得实在不行,倒下去了。沙地上睡着看出她实在太累了,在沙地上就睡着了,睡着了也可以看出她实在累得不行了。

老师评价语:你能抓住一个词语来体会,真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真是个好习惯。

·指名读一读,体会小姑娘的辛苦。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过渡:刚才大家体会得很好,请你再连起来读读这2句话,除了刚才我们体会到的地方,还有哪里很让你感动?(如找不出,老师可以范读一下,重点强调“夜里”。)

(抓住“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生病的母亲”)

师:对这句话的理解,谁还有补充?

是啊,一般来说,夜里,我们都在家里睡觉。那小姑娘为什么要出去呢?她是为了生病的母亲,能让母亲能够喝上一口水。这位小姑娘对妈妈多么——

(3)角色转换,练习说话(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小姑娘在漆黑的夜里,独自一个人出去为生病的妈妈找水,她找了那么多的地方,可是,水罐还是——空的。板书:空

小姑娘,小姑娘,这时,你心里怎样?(把你的心情说出来?你还想说什么?你还在想什么?)

师:你这都是为了生病的妈妈,真是个好孩子!

你自己这么累,还一心想着妈妈,真让人感动!

·指导朗读,小朋友,让我们再来读读这2句话,再来称赞称赞这位小姑娘。

(二)交流第二处感动的地方(3、4两句)

过渡:小姑娘为了能让生病的妈妈喝上一口水,夜里一个人出去,到处找水,真让我们感动。找找,还有哪里很让你感动?

1、出示: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板书:满

2、师:小朋友,如果那个小姑娘就是你,你到处找水都找不到,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你一觉醒来的时候,竟然发现,空空的罐子里装满了水。(指板书)

你会怎么做?你会怎么说?(你会说些什么?你的心情?)

(我高兴得跳了起来,非常高兴,她没想到罐子里会有水……师:这意外的惊喜就是书上说的——“喜出望外”,字体变红 )

3、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啊,让我们喜出望外地来读读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板书?

(水是怎么来的?是啊,罐子里怎么会有水呢?是小姑娘的孝心感动了神仙。这也就是童话故事的神奇。)板书:孝心

师: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配乐齐读)

师:正是小姑娘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你看,这是多么神奇啊!

(三)研读第三处感动的地方

(过渡语)师:咱们最后再来看看这儿,还有哪里也感动了你?

1、(出示二):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2、师:自己读一读,哪些地方让你很感动?

3、你还从哪些词语里也读出了她的急切?她这么急切是为什么啊?

(匆匆忙忙  没有注意  一下子  赶紧)

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生:我想着妈妈,急着为妈妈送水啊。   (你来读读这句话)

师:原来你是在担心妈妈呀,多么孝顺的孩子啊!

你能联系上文来理解,这样的读书习惯真好!(你来读读这句话)

(四)配乐齐读第二段

小朋友,小姑娘对妈妈多么有孝心啊!她的做法真让我们感动。来,咱们拿起语文书,一起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五、课堂写字:

今天,这个神奇的水罐给小姑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罐”字 。

大家看,罐是什么旁?是啊,大肚子小口子的瓦器我们就叫它“缶”,右边部分……

看老师写 ,自己书上写一个。

六、存疑,小结

指板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小姑娘为生病的妈妈找水,哪儿都找遍了,水罐还是空的,小姑娘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一觉醒来,却发现水罐里有了满满的一罐清澈新鲜的水,是小姑娘的孝心让水罐由空的变成了满了。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是啊,这个神奇的水罐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意外的惊喜呢?板书?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七颗钻石》 篇8

爱的奇迹

高一(11)班宋嘉

你相信奇迹吗?你相信能收到从天堂寄来的信吗?你相信爱是最伟大的,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来到你身旁吗?

长大到现在读过不少关于爱的文章,有的把爱写得热烈温暖;有的写得感人至深。其中有一篇文章是永久铭刻在我心中,让我喜爱,令我感动,更给我深深震撼的文章一一《天堂回信》。

它刊登在多年前的一本修订本《读者》杂志上。平平淡淡的几页文字,普通的插图。吸引我的是“天堂回信”这特别的题目,我以为它是神话故事,我读了一一

它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一篇真实的故事一一我读了,读完以后,泪流满面……

那是一个关于收到“天堂回信”的小女孩的故事。

6岁的美国女孩凯瑟琳失去了父亲,年幼的她始终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与父亲还在的幻想之中,无法自拔。父亲生日那天,她突发奇想用气球向天堂寄信,给父亲送去生日祝愿,还希望父亲在几星期后她6岁生日那天寄礼物给她。

她将一个画着美人鱼图案的气球与一封信一同放飞长空……

我想你一定认为向天堂寄信的举动再荒谬不过了:人死了是不能复活的,更不存在什么天堂,当然,死人是不能寄信的。可这一切,奇迹般的发生在了6岁的美国女孩凯瑟琳身上。

冬日的清晨,在加拿大北部的爱德华王子岛上,守林人麦金农同往常一样出门工作,但这一天他没有去守林,而突然决定去附近的美人鱼湖畔散步。他发现了气球,并将它带回家。当麦金农夫妇看了信后都感慨不已:气球只花了几天就飘了这么远,来到美人鱼湖畔。我们命中注定要帮这个小女孩的。

他们写了回信,就这样凯瑟琳在生日那天收到了来自天堂的回信,她的愿望实现了。

读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泪水抑制不住泛出眼眶,我似乎看见远在天堂的凯瑟琳的父亲,怜爱地望着小女儿,请求上帝保佑她,请求上帝将他的爱告诉凯瑟琳……

当麦金农夫妇在美人鱼湖畔发现气球的那一刻;当他们决定写回信的那一刻,就是奇迹发生的那一刻。试想一下,即使气球被发现了,可发现它的人冷酷麻木,予于不屑,凯瑟琳会在生日那天实现愿望吗?那么这奇迹,就是爱的奇迹。是麦金农夫妇用怜悯与关爱,更是一种责任为凯瑟琳实现了愿望,为她创造了奇迹。

气球从遥远的美国飘到加拿大;印着美人鱼图案的气球飘到了美人鱼湖畔;守林人又突然决定去那儿散步,一切都那么巧合。的确,我们不否认,这是奇迹,可更重要的,是人类的爱,是这种爱在支撑奇迹的发生。

我们是否时常感叹命运的平凡?是否认为奇迹永远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那么,我们是否自我反省过,关于爱,它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其实每一次的关心,每一次对他人真诚的微笑,每一次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准备帮助他人时,我们就是在创造一种奇迹,一种爱的奇迹。不论奇迹的大小,那种接受未知的体贴与关爱的感觉,就如同在感受奇迹的发生。

如果你相信奇迹,你相信天堂的回信,你相信爱是最伟大的,它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而到来,那么一一就多付诸一些爱吧,使生命充满奇迹,让每一天,都有收到天堂回信的感动与喜悦!

这就是《天堂回信》教育我的,它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选自

爱是什么?

爱是付出,不求回报。

爱是什么?

爱是坚强,不会软弱。

爱是什么?

爱是伟大,绝不渺小。

爱是什么?

爱充满世界,

永远在我们的身边围绕。

——摘自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 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 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七颗星的传说

在北方天空有七颗较亮的星,在空中排成勺子形状,人们通常叫它“北斗七星”。

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北斗七星的神话故事。唐代有位著名的天文学家一行和尚(名张遂),小时候家里非常穷,邻居王姥姥常救济他,因此一行时常想报答她。后来,王姥姥的儿子因误伤人命进了监狱,王姥姥向一行求救,一行便命人取一大瓮,待黄昏后放到一废园内,晚上就有七只动物跑来,进入瓮内。第二天,唐玄宗急召一行询问:“北斗七星不见了,是何征兆?”一行回答说:“这是上天在警示你呀!若做好事,则可禳解。最大的好事,莫过于大赦天下。”玄宗接受了一行的建议,宣布大赦,王姥姥的儿子也就出狱了。当晚,玄宗得到报告说,北斗有一星重现,过了七天北斗七星相继重现天空。

古代的希腊人却没有把这七颗亮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星座,它们是把七颗及周围的一些暗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星座,并形象地命名为“大熊星座”。北斗七星的斗柄仅相当于熊的长尾巴,斗魁相当于熊的腹部,熊的头部和脚部的星,都是由一些暗星构成的。

在古希腊,流传着一个关于大熊与小熊星座的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相传,雅克迪亚国中,有一位美貌非凡的卡莉斯朵姑娘。远近各国王孙公子,竞献殷勤,都希望得到她的垂青。这件事引起了神后朱娜的嫉妒,便使用法术把这位如花美女变成一头狰狞丑陋的大熊。这样,美丽的卡莉斯朵只得在深山老林里过着凄凉的生活。

卡莉斯朵曾被天神宙斯欺辱过,生下一名男孩,名叫阿卡斯。十多年后,阿卡斯已成为一位英俊、勇敢的青年猎手。一天他在山上打猎,忽然有一只大熊出现在眼前,他并不知这只大熊就是自己的母亲,于是拔弓准备射箭,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被天神宙斯发现,以为他蓄意谋杀母亲,立即使法术把阿卡斯变成一只小熊,使他们母子成为同类,得以相聚。后来,天神又把大熊与小熊升入天界,固而有了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

大熊座中较亮的星有七颗,即北斗七星。其中又以玉衡最亮,亮度近一等星。另外五颗全是二等星,第七颗天权为三等星,在北斗七星中最暗弱。

如果你在晴朗的夜晚,迷失了方向,找到了北极星,就找到了北方。因为北极星即小熊星座,离北天极不到一度。北斗七星也因此获得了“指路明灯”的尊称。

美丽的大熊星座,从日落到天明,不停地围绕着北天极划圆圈,它一年四季都高挂在北方的天空上,俯视着人间,陪伴着我们。

《七颗钻石》 篇9

17   七颗钻石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钻zuan”、“倒dao”及新词,认读5个字。能用“清澈”造句。2.继续练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4.展开想像,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教学重点:发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课前准备:搜集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情况。教学课时数:2课时  板书设计:    17、七颗钻石

爱水罐       空木                   射出七颗钻石有水          金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钻zuan”、“倒dao”及新词,认读5个字。能用“清澈”造句。2.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    检查预习预习情况。(2)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3)    默读课文。说说小姑娘的水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2、学习生字:(1)音同声旁:绊  递(2)音近声旁:钻  枯  咽  接(3)多音字:          dǎo (       )    倒          dao (       )         zuan (       )   钻         zun  (       )3.读读写写。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水井   干枯   干渴  清亮   清澈  绊倒   喜出望外    端端正正4.                        作业:(1)抄写字词。(2)造句:清澈: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想一想,哪些内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3)搜集有关资料,说说你对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哪些了解?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3展开想像,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教学重点:发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教学过程:一、从课题导入课文的学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17 七颗钻石  齐读课题师:钻石闪闪发光,多美呀!读出来。二、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1.轻声读课文,想想水罐罐发生了哪些变化?2.生答,师相机板书:水罐,木(空)—有水—银—金—射出七颗钻石,涌出水流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1.默读课文,思考:小姑娘的水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词句,并简单做批注。2.学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指导,指导生学习。反馈:小姑娘的水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空→满谁来告诉大家,为什么有这些变化?(有孝心,不怕累)出示句子:小姑娘在哪也找不到水,她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1)在学生交流中抓住“哪”来理解。发挥你的想像,可能都去了哪儿?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灌走出家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她来到(         ),这里的(     )干涸了,来到(         ),这里的(     )干枯了;来到(        )这里,发现这里的(    )也都(    )而死,哪儿也找不到水,她又( )又(   )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小姑娘走了这些地方,也找不到水,多么辛苦呀!读出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告诉大家,水罐变满的原因。★ 木→银1. 二次水罐发生什么变化?2. 因呢?小姑娘把水倒在手心里,让小狗喝,想想这时她会对注狗说些什么?3.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4. ★ 银→金(1)小姑娘把水端到家以后,听了妈妈的话,你想像一下,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试着演演。(2)出示:小姑娘说什么也不肯喝,她用小勺一口一口地喂妈妈。(3)体会她的动作,感悟她的孝心。有感情地朗读。★ 射出钻石过渡:小姑娘给妈妈喂完了水,看着妈妈睡着了,刚刚松了口气。这时又发生了什么情况?(1)如果你是那个过路人,在这大旱之年,你会怎样你会怎样跟小姑娘说?(2)出示表现小姑娘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那个过路人。师:你从这一递中感受到了什么?3、出示填空: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       ,是      ,是      ,却忘了         。三、体会爱心,回顾全文1、同学们,读到这儿你们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爱心)2、展开你的想像,说说小姑娘的爱心象什么?这回你明白课文为什么用七颗钻石做题止了吗?2、小姑娘是多么无私,她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她有着钻石般闪亮的爱心。(去掉?画爱心)。这爱心又一次创造了奇迹,出示:突然从水罐里面跳出了——并且涌出了——。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大熊星把你心中的感受读出来。3、同学们,这七颗钻石主小姑娘爱心的象征,上天让这七颗钻石变成七颗灿烂的星星永远挂在空中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也像小姑娘一样把自己的一份爱心奉献给这个世界,让这成世界多一分温暖,多一分爱,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放课件

《七颗钻石》 篇10

19 七颗钻石

重庆市高新区森林小学人教版实验教材集体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1.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

2.交流作者。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

2.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三、认字

1.读准字音。

“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葱”“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

“咽”为多音字。

2.开火车认读。

3.记忆字形。

4.组词竞赛。

5.开火车认字组词。

四、写字

1.重点指导:

(1)“渴”“沫”“涌”左边相同,都是三点水。

(2)渴—竭、哀—享联系记忆。

(3)“累”下边不是“系”,“舔”右下部不是“小”字。舔—添

(4)“凑”的左边不是三点水,“沫”的右边不是“未”。

2.学生书写。

3.听写。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提问

1.接力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学生全班交流。

二、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教学。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由泡泡中的提示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

(3)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

2.主体部分教学。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1)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2)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3)水罐变成银的:引导学生由第一自然段“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

(4)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5)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别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

3.重点理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

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三、升华内容

1.理解课题。

思考: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四、课后延伸

1.课后选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