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8篇)正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8篇)》

时间:

《读不完的大书》讲的是作者小时候没有玩具,他在大自然中探索奥秘,获得乐趣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 1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文章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体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的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初读课文掌握大致内容,其次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教学结构,后朗读课文完美结束。

2、利用多媒体吸引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兴趣,使之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感兴趣,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3、抓住了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从初读课文,了解注意内容,到精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都在引导学生自读自学,小组合作,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效果不错。

三、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有些锻炼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的活动,完成得不够到位。

四、改进措施

1、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应重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后,谈感受,再把感受读出来,感情朗读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2、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想象,然后再学会领悟语言,细细品味语言,生发感情,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读不完的大书》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麻、旋”等9个生字,会写“读、麻”等10个字,会写“高远、沉思”等17个词语。

2.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简单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

(一)激趣导入,引发期待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让我们通过视频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视频)请看,空中有浮云飞鸟,地上有房屋、池塘、竹林,一个小男孩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沉思、遐想。大自然,多么生动有趣!处处都是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个单元中描写大自然的第二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课件出示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指导书写

1.初读课文,示范朗读。

同学们,读完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带着你的疑问,认真听课文朗读。(课件出示课文朗读录音)

2.认读课文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词语。

高远

沉思

麻雀

蚂蚁

搬家

井然

精神

趣味

鲜美

如同

温柔

倒映

倒影画册

无穷

无尽

乐趣

3.书写本课生字。(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我们再来看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

下面,我们来写“麻”和“册”字。

麻:“广字头”要写得大,将“林”包住,首笔点在竖中线的上端。“林”的第二个“木”稍大,横画略超出“广字头”,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册:整体不要太宽,左边略小,右边略大。横折钩中的“横”要写得短。长横穿过左右两部分,略向右上倾斜。

大家拿出纸笔,每个字练习写两遍,注意书写姿势。

(三)梳理主要描写事物,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读文释疑,揭示题意。

这篇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本“大书”指的是什么?“书中的内容”又是什么?(课件出示)

我们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这本书指的是大自然,我们来一起读。(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我五六岁时,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

在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书中的内容就是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对于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这是最让他们感兴趣的。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些好玩的东西吧。(课件出示)

高远的天空,

广阔的大地,

空中的浮云飞鸟,

水里的虾蟹游鱼,

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

是啊,“高远、广阔”这两个词语说明大自然真是无边无际,又列举出了“有空中的,水里的,地上的”,说明种类繁多!文中的省略号更是给了我们无边无际的遐想。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生动优美的语言。

2.梳理主要事物,把握内容

课文中还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呢?请大家朗读第2~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圈画出来。(课件出示课文的图片)

描写的事物依次是:小麻雀、老鹰、蚂蚁、花草、以及房前屋后的果树、竹子、棕榈等。

(四)感受大自然的乐趣,体会生动的语言

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好玩的东西?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

1.我们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这几句话。(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句子)

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

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这三句话分别描写了小麻雀、老鹰和蚂蚁。作者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来描写它们呢?请你圈画出来。

分别是“叽叽喳喳、蹦蹦跳跳、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井然有序、勇敢忠贞”。(课件将这些词语变色)。我们把这些词语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三种动物不同的样子。

“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真是一只活泼的小麻雀!这些词语把小麻雀活泼可爱的一面写出来了,句子读来充满了画面感。让我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吧!(课件出示句子)

老鹰高空盘旋,展翅翱翔的画面你们见过吗?我们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视频)老鹰飞翔的姿态是多么自由自在,捕猎时又是“勇猛而下”,又快又准,令人叹服,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小蚂蚁呢,虽然弱小,却也活出了“勇敢忠贞”的精神,令人敬佩,请你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每一种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姿态,大自然因为他们更加多样和好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这三句话都是描写动物给人的印象。但每句话的结尾表达的形式却不一样。(课件标黄)

叫人……

给人以……

真叫人……

课文这样写多有意思啊,我们再来读一读。

2.圈画语句,自读感悟

还有哪些描写生动的句子,快找出来和同学们交流吧。

有的。同学画出了第三自然段的这一句话。(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植物的开花、结籽,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

请你读一读这句话,并且说一说你的理解。

一年四季,四季之景不同,趣味也不尽相同。(课件出示图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滋味万物,大自然开始焕发出生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季到来,秀丽的风光和其他时节迥然不同,这碧绿的莲叶连接天际,红日与荷花相互呼应,色彩分外鲜艳娇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天的“一粒粟”,换来了秋天的“万颗子”,农民的劳动换来了丰收的景象。金灿灿,黄澄澄,多么丰富的色彩,秋季之美,美在硕果累累,美在色彩纷呈。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那墙角的几支梅花,冒着冬日的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远望去就知道是梅花呢?因为它隐隐传来阵阵香气,令人神清气爽,将冬日的寒冷也驱散了。

从这些古诗中,我们感受到春雨滋润万物,夏花色彩艳丽,秋日硕果金黄,冬日梅花绽放。各有各的风景,各有各的韵味。四季之景不同,带来的感受也不同。再读这句话,你应该有更深刻的体会,能感受到大自然这本大“书”内容的丰富多彩。

还有细心的“我”,在大自然的书中发现了花儿的不同色彩,草叶的不同形状。我们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

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草的叶子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还带着刺。

在第四自然段中,细心的“我”在房子前后栽种的果树的身上发现了三处不同。请你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我家房子前后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在不同的时间里,它们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刚从树上摘下的果子,味道格外鲜美。

三月,粉红的桃花开了,紧接着,雪白的梨花也来争艳,橘子树的,柚子树的,各有各的美,他们丰富了大自然的色彩。(课件出示图片)

秋天到了,丰收的果实也带来了不同的体验,梨的甜美,桃的多汁,橘子的酸甜,柚子的可口,你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丰富的味道。(课件出示图片)

大自然的书里,有色彩,有果实,不仅丰富,还有收获。想象着不同果树依次开花结果的美景,嘴里品味着果实的香甜,我们再来读一读。

有的同学找到了第五自然段,在这一段,作者最喜欢什么?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

我最喜爱的,是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

作者用哪些生动的语言来描写它们呢?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通过“沙沙”这个象声词,我们仿佛亲耳听到叶子在微风吹拂下沙沙作响,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说这情景“如同温柔的细语”,多么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你能想象出“温柔的细语”是什么样的声音吗?它会对“我”说些什么?“我”在成长,竹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它像“我”的伙伴,陪我长大,伴我说话。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我”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画面。

作者又是怎样写棕榈的?(课件出示句子)

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

这句话中作者把棕榈树的叶子比作大蒲扇,通过这样的比喻,把很多人少见的棕榈树叶的样子形象通俗地写了出来。(课件出示棕榈树图片)“高大挺拔、超凡脱俗”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非常生动,让人感受到了棕榈树的高大威武。

它还有另一种境界,我们来读读下面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你能想象出小鱼在倒影中游玩的情景吗?真是充满童真童趣的视角!只有孩子才会有这样灵性的观察,请你想象,“我”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情会是怎样的?

是欢喜,是开心喜悦。“我”在面对大自然时产生了无尽的遐想,获得了许多乐趣。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

3.多美的大自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视频)

辽阔的天空,浮云朵朵,飞鸟翱翔,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沁人的芳香,满山的果树,竹林生机勃勃,高大的棕榈树……多美啊!

(1)这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一定是自在、舒服、幸福的。

(2)作者会有什么感受呢?(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所以作者说: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五)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读不完的大书”

大自然像书籍一样深奥,其中的乐趣,需要我们细心地寻找和感受,才能发现它的美。

(六)课后作业

1.抄写《读不完的大书》一课中要求会写的字。

2.朗读课文《读不完的大书》。

3.预习《父亲、树林和鸟》。

好,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读不完的大书》教材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置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板书课题)

问:看了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怎么样?)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小组读,互相纠正读音。

3、出示字词,小组学习。从以下几方面学习:1、有没有多音字;2、有没有需要辨音的字;3、哪个字你能扩词;4、完成填空

4、交流学习生字。

三、品读课文,自我感知

1、指名读文,思考学生课伊始提出的问题。

2、回答问题:这本大书是什么?(大自然)内容是什么?(自然万物)

这本书怎么样?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

3、自由读文,说说课文哪一句话或哪一段话你最喜欢,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学生广泛读文,并指导朗读。(采用多种方式读出兴趣,在读中积累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分组读全文。

2、齐读最后一段,你能将结尾再补充一句话吗?(点出仔细观察)

五、板书设计

读不完的大书

大自然

自然万物 细心观察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原文 4

我五六岁时,就到大自然里去找好玩的东西。繁茂的花草树木,空中的浮云飞鸟,地上的走兽昆虫,水中的是蟹游鱼等等,让人看不尽,玩不够。

小麻雀蹦蹦跳跳,快乐活泼的样子,叫你高兴。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有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小小的昆虫也常叫人不可思议。蚂蚁搬家,那么长的队伍,那么井然有序的阵营,个个尽自己的力量,搬迁货物。当它们两军对垒时,打得你死我活,直至尸体成堆。勇敢忠诚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寒荣枯,都有各种不同的趣味。草的叶子不一样,有长有短,有的还带刺;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给人无穷的乐趣。

我家房子的四周,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实。从树上直接摘下的果子,格外鲜美。屋子后面还有两丛竹子,是我爱的。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出土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青翠茎叶,亭亭玉立,显得那么纯洁。微风吹来,一片沙沙声,是那么温柔细腻。大风袭来时,竹林总是先发出刷刷的喧声。

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

三年级下册《读不完的大书》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大书中的一些生字和新词。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大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学生能够体验大书中的感情,培养爱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大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学生能够体验大书中的感情,培养爱读书的习惯。

教学难点:

1、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大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学生能够体验大书中的感情,培养爱读书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大书《读不完的大书》。

2、生字卡片。

3、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讲故事、放音乐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1、读故事。教师通过PPT呈现大书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

2、生字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生字卡片和生字组词等方式教授生字,让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认识生字,理解故事情节。

3、分析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大书中的人物性格,让学生通过对人物的了解,理解故事情节。

4、体验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大书中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培养爱读书的习惯。

三、课堂作业

1、朗读故事。

2、分析人物。

3、练习生字。

4、阅读其他相关的书籍。

教学评价:

1、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朗读和理解情况,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

2、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分析和练习情况,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阅读情况,评价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读不完的大书》教案 6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引入

1.小朋友们,老师想考考你们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2.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

3.有位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读不完的大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明确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流畅,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

(2)批画圈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学习体会。

(1)自由组合,互相交流学字学词收获。

(2)出示生字新词卡,联系上下文朗读品味。重点指导:“营、诚”的韵母是后鼻音;“腻”的声母是鼻音n。

3.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好了,愿意读给我们听听吗?(指名读,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评议)

(三)探究课文,细读领悟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指名说,随机板书)

3.分组朗读,小组轮读。

(四)精读赏析,突破重点

1.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有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2.作者还写了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现象?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1)小组合作交流,反复朗读品味第2、4、5自然段。

(2)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浮云飞鸟、走兽昆虫、虾蟹游鱼、展翅滑翔、不可思议、两军对垒、令人敬佩、暑寒荣枯、千姿百态、温柔细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大自然里奥秘无穷,你觉得哪段最有趣?自由读。

(二)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三)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用彩笔画下来。

三年级下册《读不完的大书》优秀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阅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情节;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Step 1 预热(5分钟)

1、导入: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你们最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等。

2、激励:引导学生对于读书的'热爱和积极性,例如“阅读是一种享受,通过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生活。”

Step 2 学习(15分钟)

1、出示教材:展示《读不完的大书》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注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提问: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如“文章讲了什么故事?”“主人公遇到了什么困难?”“主人公最后是怎么解决问题的?”等。

3、总结:让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通过讨论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Step 3 巩固(10分钟)

1、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练习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如“�

2、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阅读中学到的东西,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多思考、多交流,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

《读不完的大书》教案 8

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极大的学问,有欣赏不完的乐趣。小编在这里整理了《读不完的大书》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读不完的大书

朱维之

七十多年前的农村,不像今天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自动或机动的玩具,没有开发儿童智力的新式玩具。我在幼年时,家里什么玩具都没有,大人们不关心孩子玩耍的事。我在五六岁时就自己到大自然去找可以玩的东西。农村的特点是接近大自然。辽阔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浩瀚的河流,繁茂的花草和树木,空中的浮云和飞鸟,地上的走兽和昆虫,水中的游鱼等等,有说不完的好玩东西,能够引起孩子的遐想和实验的兴趣。例如小麻雀的蹦蹦跳跳、快乐活泼的样子,叫你高兴。老鹰在高空中盘旋时,展翅飞腾或流荡滑翔,有时猛扑而下,像在捕捉小鸡或什么东西,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寒荣枯,都有各种不同的趣味。草的叶子不一样,有长有短,有的还带刺;开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也有单瓣、重瓣的,有四瓣、五瓣的等等。树木的千姿百态,更有给人乐趣的东西。昆虫的动作也很好玩,例如蚂蚁搬家,那么长的队伍,那么井井有条的阵营,个个尽自己的力量,把货物全部搬迁。这种组织性很强的小动物的行动,真叫人佩服。当它们两军对垒时,更是好看,队伍整齐;正式打仗时,打得你死我活,直至尸体堆积如山,勇敢忠贞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我家房子的前后左右都有余地,栽有各种的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酸橙树,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实。从树上直接摘下的果子,格外鲜美。我家后面还有两丛竹林和一株棕榈,是我最爱的。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出土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笋子炒咸菜,味道鲜美无比。更可爱的是它们那耸入高空的青翠茎叶,亭亭玉立,显得那么纯洁!微风吹来,一片沙沙声,是那么温柔细腻。但当大风袭来时,竹林总是最先发出萧萧的喧声,不平静的调子,奏出我幼小心灵的怅惘情绪。池塘边的棕榈树坚毅地独立着,大蒲扇似的叶子显得很高洁,在秋天高爽的日子,倒映池水中,小鱼在池水的倒影中间游玩,是另一种境界。

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极大的学问,有欣赏不完的乐趣。

《读不完的大书》阅读题目与参考答案:

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细腻

A.lì

B.nì

正确答案:B

2.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遐想

A.jiǎ

B.xiá

正确答案:B

3.连线搭配。

一( )棕榈------

正确答案:一( )棕榈------株

一( )咸菜 ------

正确答案:一( )咸菜 ------坛

一( )画册------

正确答案:一( )画册------部

( )的身影------

正确答案:( )的身影------惆怅

( )的喧声------

正确答案:( )的喧声------萧萧

4.文中详细写了(  )。

A.蚂蚁

B.桃树

C.竹子

D.橘子树

正确答案:A C

5.“雨后竹笋”是一个成语,我们现在常用它的比喻义,意思是(  )。

A.形容植物生长得很茂盛。

B.比喻好的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正确答案:B

小学四年级语文《读不完的大书》教材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读书对我们成长有很大好

处,谁能用古诗或名人名言来概括一下读书的好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本很大

很大的书,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书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来来

学习《读不完的大书》。

二、揭题

1、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那么就让我们快到书中去看看吧。

三、读中感悟,体验新知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读一下本课的字词。(课件出示生词、展翅飞翔、两

军对垒、暑寒荣枯、井然有序、壁垒森严、随风摇曳、温柔细腻、雨后春笋)

3、默读课文:

课件出示思考题:

(1)这本书指的是什么?

(2)你是从哪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4)大自然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好玩的、好看的)

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4、作者又觉得大自然哪好看,哪好玩呢?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5、选择一处或几处你喜欢的景物,小组内学。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

个自然段看出来的。(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中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四、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美好的景象,辽阔的天空,浮云朵朵飞鸟翱翔,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沁人的芳香,满山的果树,竹林生机勃勃,高大的棕榈树……

1、这时你有什么感受?

2、作者会有什么感受呢?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五、你见过大自然的哪些现象?大自然给你带来什么样快乐?说说你的感受。

六、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用彩笔画下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 10

围绕教学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节课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让人感觉十分舒服。

1、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大体内容,感受课文中麻雀、老鹰、蚂蚁的特点。在反复朗读中,理清课文结构,体会语言的有趣。

2、运用了视频、图片,吸引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兴趣,抓住重点词句,让孩子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动物特点,模仿课文,写出了动物的特点。

3、抓住了一些含义深刻、十分有趣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4、引导学生自读自学,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汇报交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学习生字、词语和课文,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三年级下册《读不完的大书》优秀教案 11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初读课文掌握大致内容,其次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教学结构,最后朗读课文完美结束。

2、利用多媒体吸引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兴趣,使之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感兴趣,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3、抓住了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从初读课文,了解注意内容,到精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都在引导学生自读自学,小组合作,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效果不错。

三、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有些锻炼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的活动,完成得不够到位。

四、改进措施

1、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应重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后,谈感受,再把感受读出来,感情朗读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2、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想象,然后再学会领悟语言,细细品味语言,生发感情,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五、教学反思

围绕教学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节课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让人感觉十分舒服。

1、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大体内容,感受课文中麻雀、老鹰、蚂蚁的特点。在反复朗读中,理清课文结构,体会语言的'有趣。

2、运用了视频、图片,吸引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兴趣,抓住重点词句,让孩子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动物特点,模仿课文,写出了动物的特点。

3、抓住了一些含义深刻、十分有趣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4、引导学生自读自学,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汇报交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学习生字、词语和课文,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三年级下册《读不完的大书》优秀教案 1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置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板书课题)

问:看了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怎么样?)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小组读,互相纠正读音。

3、出示字词,小组学习。从以下几方面学习:

1.有没有多音字;

2.有没有需要辨音的字;

3.哪个字你能扩词;

4.完成填空

4、交流学习生字。

三、品读课文,自我感知

1、指名读文,思考学生课伊始提出的问题。

2、回答问题:这本大书是什么?(大自然)内容是什么?(自然万物)这本书怎么样?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

3、自由读文,说说课文哪一句话或哪一段话你最喜欢,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学生广泛读文,并指导朗读。(采用多种方式读出兴趣,在读中积累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分组读全文。

2、齐读最后一段,你能将结尾再补充一句话吗?(点出仔细观察)

五、板书设计

读不完的大书

大自然

自然万物细心观察

小学四年级语文《读不完的大书》教材教案 1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 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陈维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2、 认识6 个生字。

教学过程:

1、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五”,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

2、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职权篇内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初度,让学生底可闻又出不理解。)

(2)、小组互动:

互读课文,进行正音。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自主读书情况。

(在初读课文,前线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花草树木、充裕鸟兽给小朋友带来的快乐。)

3、 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1)、像一项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

(通过朗读体会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把体现小作者仔细观察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从中感受善于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3)、启发学生合作交流读懂了什么,杜勒克问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拓展延伸

(1)、你见过大自然中的那些现象?

(2)、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5、检查识字。

6、推荐作业。

(1)、选择大自然中花草树木、充裕鸟兽其中一种进行观察,把收获和同学交流。

(2)、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教案 14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后一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引入

1、小朋友们,老师想考考你们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2、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3、有位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读不完的大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明确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流畅,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

(2)批画圈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学习体会。

(1)自由组合,互相交流学字学词收获。

(2)出示生字新词卡,联系上下文朗读品味。重点指导:“营、诚”的韵母是后鼻音;“腻”的声母是鼻音n。

3、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好了,愿意读给我们听听吗?(指名读,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评议)

(三)探究课文,细读领悟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指名说,随机板书)

3、分组朗读,小组轮读。

(四)精读赏析,突破重点

1、说说作者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有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2、作者还写了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现象?你喜欢什么,为什么?

(1)小组合作交流,反复朗读品味第2、4、5自然段。

(2)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后一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浮云飞鸟、走兽昆虫、虾蟹游鱼、展翅滑翔、不可思议、两军对垒、令人敬佩、暑寒荣枯、千姿百态、温柔细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大自然里奥秘无穷,你觉得哪段有趣?自由读。

(二)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三)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用彩笔画下来。

《读不完的大书》教案 15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读书对我们成长有很大好处,谁能用古诗或名人名言来概括一下读书的好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本很大很大的书,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书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来来学习《读不完的大书》。

二、揭题

1、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那么就让我们快到书中去看看吧。

三、读中感悟,体验新知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读一下本课的字词。(课件出示生词、展翅飞翔、两军对垒、暑寒荣枯、井然有序、壁垒森严、随风摇曳、温柔细腻、雨后春笋)

3、默读课文:

课件出示思考题:

(1)这本书指的是什么?

(2)你是从哪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4)大自然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好玩的、好看的)

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4、作者又觉得大自然哪好看,哪好玩呢?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5、选择一处或几处你喜欢的景物,小组内学。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中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四、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美好的景象,辽阔的天空,浮云朵朵飞鸟翱翔,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沁人的芳香,满山的果树,竹林生机勃勃,高大的棕榈树……

1、这时你有什么感受?

2、作者会有什么感受呢?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五、你见过大自然的哪些现象?大自然给你带来什么样快乐?说说你的感受。

六、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读不完的大书》教案 16

[教材分析]

课文体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设计理念]

利用多媒体吸引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兴趣,使之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感兴趣,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目的]: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解新词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引入

1.小朋友们,老师想考考你们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2.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

3.有位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读不完的大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明确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流畅,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

(2)批画圈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学习体会。

(1)自由组合,互相交流学字学词收获。

(2)出示生字新词卡,联系上下文朗读品味。重点指导:“营、诚”的韵母是后鼻音;“腻”的声母是鼻音n。

3.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好了,愿意读给我们听听吗?(指名读,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评议)

(三)再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带着可钱的问题读书,看能否在书中找到答案。

2、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抓住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浮云飞鸟,走兽昆虫来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浮云飞鸟、走兽昆虫、虾蟹游鱼、展翅滑翔、不可思议、两军对垒、令人敬佩、暑寒荣枯、千姿百态、温柔细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大自然里奥秘无穷,你觉得哪段最有趣?自由读。

(二)探究课文,细读领悟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指名说,随机板书)

3.分组朗读,小组轮读。

(三)精读赏析,突破重点

1.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有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2.作者还写了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现象?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出示课件)

(1)小组合作交流,反复朗读品味第2、4、5自然段。

(2)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四)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五)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用彩笔画下来。

板书设计:

30读不完的大书

小麻雀

老鹰

蚂蚁

喜爱花草树木大自然——奥秘——乐趣

果树

竹林

《读不完的大书》教案 17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陈维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2、认识6个生字。

教学过程: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五”,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

2、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职权篇内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初度,让学生底可闻又出不理解。)

(2)小组互动:

互读课文,进行正音。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自主读书情况。

(在初读课文,前线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花草树木、充裕鸟兽给小朋友带来的快乐。)

3、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1)像一项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

(通过朗读体会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把体现小作者仔细观察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从中感受善于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3)启发学生合作交流读懂了什么,杜勒克问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拓展延伸

(1)你见过大自然中的那些现象?

(2)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5、检查识字。

6、推荐作业。

(1)选择大自然中花草树木、充裕鸟兽其中一种进行观察,把收获和同学交流。

(2)读《阅读》中的。

三年级下册《读不完的大书》优秀教案 18

教学目标:

1、了解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读懂一篇故事,并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

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1、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读不完的'大书》课本;

2、PPT;

3、其他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老师展示一张图片,问学生图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

2、学生猜测图片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老师告诉学生图片中的人物在阅读,引出阅读的重要性。

3、老师向学生介绍《读不完的大书》这本书,告诉学生这本书里面的故事很有趣,希望大家能够读一读。

二、讲解(10分钟)

1、老师讲解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学生认真听讲。

2、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三、讲读(15分钟)

1、老师向学生展示PPT,让学生跟着读。

2、老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3、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四、讲解(10分钟)

1、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故事中的问题。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巩固(10分钟)

1、老师给学生一些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2、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互相交流。

六、总结(5分钟)

1、老师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2、老师鼓励学生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

3、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