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优秀8篇)正文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优秀8篇)》

时间:

宜昌康小 指导老师 刘崇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学习“想象”“入情入境”等朗读技巧

3、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并能模仿并创作儿童诗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

教学难点

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让有绘画才能的同学用画笔画出童年生活的场景,教师课前搜集学生喜爱的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深情诵歌,重温童年

师: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快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话像不像一首小诗?请你们一起深情地朗读一下。

师:真棒!今天就让我们在这暖暖的春日里,谈一个温暖的话题。(生齐读课题《诗画童年》)

二、品读诗歌,回味童年

师:有这样一首诗,里面装满了孩子新奇的想象和可爱的愿望,这是怎样的一首诗呢?请自己朗读诗歌《我想》。

(一)品读《我想》

1、这个孩子有哪些愿望?

2、你最喜欢哪一节?读一读,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

3、大家齐读《我想》

师:大家读得真棒,仿佛把我带进了春天的大自然之中,你们就是那群娇嫩可爱的鲜花绿草,《童年的水墨画》又会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呢?请大家放声朗读一下!

(二)品读《童年的水墨画》

1、你读过有什么感受?

2、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读一读。

3、总结:怎样读诗能把诗读好?

4、板书:“想象”“入情入境”等朗读技巧

5、多种形式朗诵。

(三)拓展阅读《山村孩子的画》

请用上述技巧朗读《山村孩子的画》

三、你言我语,诗话童年

读了这么多,我现在特别想听一听你们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请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描述你的童年。

(四)你书我画,记录童年

1、仿写《我想》或《山村孩子的画》

2、配图写诗

3、展示交流

结束语:

童年如梦,如烟花般,虽然灿烂美好却短暂,正如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所言: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生活却一去不返了。所以请珍惜这短暂的童年时光,用你手中的笔绘出你们如诗如画般的童年,绘出你们精彩纷呈的未来!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2

活动方式:

集体、

小组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叶子外形的联想。

2、引导幼儿将记录自己想法的画编成诗。

3、感受配戴“诗人”皇冠的乐趣与荣誉。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叶子;叶子制作的皇冠;白纸、蜡笔;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巩固认识各种各样树叶的形状。

教师一一出示各种有代表性形状的叶子(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针形、掌形、条形等),请幼儿一一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二、大胆想象,绘画记录,尝试编诗。

1、引导幼儿将各种形状的叶子进行联想。

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各种形状的叶子,请小朋友们想想,尖尖的叶子可以当什么?细细的叶子可以当什么?长长的'叶子可以当什么?圆圆的叶子可以当什么?……(如当宝剑、伞、扇子、小船、人头……)

幼儿讨论,对叶子形状发表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提问:刚才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想法(什么样的叶子可以当什么)告诉了老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别人听了你的想法之后不会忘记呢?怎么记?

(引导幼儿想出把说的话画下来)

对幼儿提出要求:画画的时候要在纸上先画片什么形状的叶子再画出它可以当什么。

课件操作演示:先是一片圆圆的叶子,在后面变成了一个圆圆的太阳。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给幼儿适当的帮助。

3、指导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编成叶子诗。

(1)出示一位幼儿的绘画,请他(她)自己介绍画的是什么形状的叶子?又把它当成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编成诗句,如“叶子圆圆当太阳”。

(2)幼儿自由组合四人一组,将自己的绘画作品编成四句的叶子诗。如“叶子尖尖当宝剑,叶子细细当铅笔,叶子长长当绳子,叶子圆圆当太阳。”

教师倾听幼儿自编的诗句,相机加入,也编两句诗。

三、体验合作的快乐与成功的荣誉。

请每组幼儿选个代表将他们组的画张贴出来并朗诵合作编成的叶子诗。

教师操作课件演示:点击圆形叶子一一出现太阳、饼干、人头、苹果等;点击长形叶子一一出现绳子、皮带等;点击针形叶子一一出现缝纫针、笔芯等……

幼儿评价。

教师给编得好的那一组幼儿戴“叶子皇冠”,以此让幼儿来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与荣誉。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记录画投放到语言区,鼓励幼儿相互编叶子诗,教师给编得好的幼儿配戴“叶子皇冠”。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朗诵中国古代诗歌,并欣赏诗歌配画,让学生了解“诗”与“画”之间的联系。

2、选择熟悉的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题材的古诗,用水墨画诗。

【教学难点】

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学具:古诗一首、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舍请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图,要求画面上没有蛙。齐白石从“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启示,完成了画作,成为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

2、课件展示《蛙声十里出山泉》

3、《蛙声十里出山泉》是用什么形式画诗句的?你觉得题目与画面合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4、复习水墨画用笔用墨的基础知识:齐白石用怎样的运笔来画山石的?(山石侧峰);齐白石笔下的小蝌蚪,体会他是怎样用笔用墨的?(中锋浓墨);齐白石用了怎样的墨色来表现泉水的?为什么?

(板书:诗配画)

二、新授阶段

1、感受诗与画的关系

A赏画猜诗: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宋代的'名画马远《寒江独钓图》,你能联想到哪首古诗呢?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这幅画主要运用了国画中的那种技法形式?(线描)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李可染的《牧牛图》你觉得用哪句诗来形容这幅画更合适?从哪些方面去猜的?《牧牛图》从表现手法上看它属于什么画?(写意画)

清朝诗人袁枚的古诗作品《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B读诗配画:

出示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根据诗句内容你联想到什么情景?哪些词让你想到了这样的画面?

C连线匹配:

出示两幅山水画,哪一幅画配的哪一首诗歌,你是怎么发现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寻找诗中的意境

A联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诗句,这是老师最喜欢的一首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体会诗句中的情景,在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景色?

B讨论: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哪些是关键词?如果让你给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将画些什么内容?

三、教师示范

表现出这种诗境,先要找出诗中的“关键词”,这两句诗里面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教师示范,立意在先,着重讲解如何用笔用墨,大胆落笔。

作画步骤:

1、构思——根据诗中的内容,设计画面。

2、构图——

(1)确定主景,突出重点;

(2)添加背景,渲染意境。

3、描绘——刻画关键词,注意虚实变化。

4、落款——根据诗意,在适当的地方题上诗文。

四、作业环节:

1、根据诗句内容,用掌握的笔墨技法把自己所选择的诗句内容画出来,能够反映古诗的意境。

2、近实远虚,主次分明,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可以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实景与虚景能的有机的结合。

(播放诗配画作品,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五、作业展评

1、自评:你是如何给喜欢的诗配上画的?说说你的设计意图。

2、互评: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画面表达诗歌的内容。

2、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重点:

幼儿学习用画面表达诗歌的内容

难点:

听诗歌,幼儿作画。

活动准备:

1、幼儿在阅读区域活动中已学会了诗歌的朗读。

2、诗歌录音《下小雨啦》、幼儿美术用书《诗配画》。

过程:

一、听诗歌录音,引出话题:

1、教师播放诗歌录音《下小雨啦》。——“你还记得《下小雨啦》首诗歌的内容吗?”

2、教师请幼儿跟着录音一起朗读诗歌。

二、想象表述:

1、教师引问题:“如果请你将这首诗歌变成一幅画,那画面上会有什么呢?”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畅谈自己的想象。

三、诗配画:

1、幼儿作画,教师轻轻播放诗歌的录音,为幼儿提供联想的空间。

2、幼儿交流作品,欣赏同伴们丰富而奇妙的想象,教师在旁予以指导。——“你特别喜欢哪幅作品?”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欣赏与中探索插图的特征,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植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在欣赏与中探索插图的特征,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教学用具:

故事书、连环画等。

教学方法:

欣赏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一定是听着故事、看着故事书长大的吧!你们知道哪些故事?

二、新授

1、看插图师拿出一幅插图《神笔马良》。提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画面上画了什么,你能讲一讲他的故事吗?马良用神笔在墙上画了无边无际的大海,画了几笔风,帆鼓了起来,船向海中央驶去,又加上粗粗的几笔风,大海涌起滚滚的波涛,山一样的海浪不断地向大船压去,船翻了······把你们带图画的`故事书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 有的用插页方式,有的插在文中,用说明内容或加强文字的感染力,也可以透过图画书籍的内容。

2、欣赏《哪吒闹海》、《西游记》、《谁是百兽之王》、《外国儿童读物》

3、交流评述选一幅你喜欢的故事插图说一说。

4、讲故事,编故事你们的想象力一定很丰富,请你们自由地编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5、画一画师:要是能把你们的故事用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展示,一定很有趣。我们来看一看别人的作品吧!《怪兽的故事》、《小马踢踏的故事》。

你能看懂吗?是不是很有趣!你能给自己喜欢的小故事配一幅插图吗?动手试一试吧!

三、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领着我们进入一个缤纷世界,带着我们走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6

设计意图:

鸡,是孩子们最常见的家禽之一,品种很多,随处可见。所以我选择了这一内容进行创意水墨画教学。雄鸡肉冠大,尾长,腿高粗,脚爪大而有力度,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鸡的爱好不怜笔墨,不乏名人。例如,明代“四才子”之一的唐寅就有《画鸡》诗曰:”头上红冠不用带,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活动目标:

1、愿意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鸡的外形特征。

2、提高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范例、水墨画材料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观察分析范例——幼儿作业,巡回指导——评讲小结。

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二、观察分析范例

1、看一看,画上是谁?长得怎么样?

2、你们知道鸡是用什么笔法画成的?(中锋、侧锋)

3、分析浓淡墨的运用。(头部轮廓线为淡墨、五官深墨、身体与脚浓淡墨结合)

4、幼儿根据自己的绘画能力提问,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或教师示范解决。

四、幼儿作业,巡回指导

1、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创新,绘画出与别人不同动态的鸡。

2、中等幼儿初步表现浓墨与淡墨的不同效果。

3、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体验成功。

五、评讲小结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7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画家们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诗配画的意境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 为喜欢的诗词进行诗配画。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诗配画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2、 合理布局画面,适应诗词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诗配画图片,老师准备一些诗配画相关图片欣赏资料(教师范画一幅及其他优秀诗配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课:欣赏图片(2~3分钟)

(介绍画面内容,介绍画的作者及相关知识。)

二、 (欣赏完毕)教师提问:

1、 刚才欣赏的这些画与平时看到的一些画有什么不同呢?

2、 画中的诗句和图片是否有什么联系?

3、 画面是如何表达诗的意境及情感的(从诗的角度出

发,感受诗所表达的情感,从何联系画面中的'景物与诗的联系)?

(学生自由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三、 揭题,教授新知识

苏东坡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同学们读到一首好诗时,眼前所呈现的画面也就是你所感受到的诗的意境,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诗配画。(出示课题“诗配画”。)

四、 讲授新课(配合课件):

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讲解创作诗配画的过程: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在创作一幅诗配画之前,我们要先诵读这首诗,了解这首诗的简单背景,然后慢慢感受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最后根据你的感受创作一幅属于你的“诗画”。)

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而此诗约作于作者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 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

注意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为:愁郁,依依惜别,(对远行者的)关心、祝愿。

五、 鼓励创新,即兴“创作”

不同的人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诗意画出现,因为每个人对诗的理解不同,表现方法也有所差异。请同学们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给大家讲一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要如何去将这种情感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课堂小结

本节课大家学习了用诗配画的方式来表现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对这种绘画形式的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喜欢一首诗,生活中每一样事物都是想通的,每一处景色都会激起我们无穷的想象力,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去表达你的心情,你喜欢的事物,用绚丽的色彩描绘一个美好的世界。

小学美术诗配画教案 8

教学内容:

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创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2、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

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绘画工具。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

2、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两个与众不同的谜语,谜面是两幅画,大家看,请说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出示咏鹅和游园不值)

3、同学们真聪明,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配画》。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尼仿佛看到了什么?

(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逐句分析: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水悄无声息,像是珍惜细细的水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阳光透过树荫在水面上留下斑驳的光芒,闪闪烁烁。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有蜻蜓立上头——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这两句诗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里面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小荷,蜻蜓)有静有动

4、找得很好,说说你看到的荷花与蜻蜓是什么样子的?

荷花——半开的欲说还羞,全开的雍容典雅,花骨朵含苞欲放,粉的似霞,白的如雪。

蜻蜓——轻盈的身姿,嫩绿的颜色

好花还需绿叶配呢,说说荷叶的样子——近处的,远处的。,颜色怎样。

6、师示范并回顾学过的基本工具及笔墨技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事先准备好的画面材料,在黑板上进行绘画,最后在黑板上形成一幅完整的画)

7、同学们看,在大家的帮助下,老师根据《小池》的后两句创作出了一幅画,似乎少了点什么,看看课题。(在画面的空白处提上诗)。

三、欣赏书上的作品

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准备用怎样的水墨技巧给它配画?

四、欣赏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都是用国画的方法表现出的作品,其实诗配画除了用国画的方法表现,还有其它的表现方法,请看:

(课件出示诗配画作品,有国画,儿童画,卡通画,手工制作等)

小结:从这里我们看出诗配画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你的画面洋溢诗情画意,首先选材要精准,把古诗当中的关键词当做主景,其次构图要恰当,色彩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五、学生创作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做一幅。老师想在我们班搞一个画展叫做《诗情画意作品展》,下面请同学们找一首你喜欢的诗赶快动手吧!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评讲。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七、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今天我们把古诗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漂亮的诗配画。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