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课外阅读 > 儿童故事 > 关于屈原的传说故事【通用8篇】正文

《关于屈原的传说故事【通用8篇】》

时间:

端午节爬龙舟吃粽子是我们中国人过端午节传统的风俗习惯,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关于屈原的传说故事【通用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屈原的小故事 篇1

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占领的消息传来,屈原心丧若死。屈原披头散发地游荡到了江边,他在汩罗江边一边吟唱着诗歌一边行走。有一个在江边打渔的渔夫看到屈原形容憔悴,身如枯槁,于是好奇地问他:“您不是屈原大夫吗?为什么衣冠不整的来这里?发生什么事了吗?”屈原回答道:“众人皆醉我独醒,整个朝堂都是昏庸不堪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他们不愿听见正确的声音,所以我被流放到这里了啊。”

渔夫追问说:“我听说古时候的圣人,外界的事物不能影响束缚他,他融入世俗之中随着世俗的变动而变化。如果朝堂之上都是昏聩不智之人,为什么不隐于众人而要出来反对所有人呢,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为什么一定要洁身于淤泥之中,显耀于污秽之上,却使得自己遭受不应该承受的流放呢?”

屈原正色道:“我们都知道,刚清洗过头发的人戴上冠帽之前一定要拍去冠帽上的灰尘,刚刚沐浴的人要穿清洗过的衣裳。谁会忍受自己的清白的身躯蒙受尘土的污染呢?对我来说,我宁可远离那混沌的庙堂也不能忍受与他们同流合污。哪怕要投入这汩罗江中葬身鱼腹,我也不愿让自己的品德沾染上不洁的污垢。”于是屈原怀抱石头,以身投汨罗江。

屈原的一生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悲伤情怀,他空有满腔的报国情怀却郁郁不得志。两度遭到流放,眼见故国沦丧却无能为力,愤懑之情充溢他的胸怀,最后只能以身殉国。

屈原的故事 篇2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我们无法抗拒的困难,这些困难会让我们动摇对这个梦想的信念,但我们必须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要向自己的命运屈服。屈原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

《屈原列传》年,他被流放两次,一次是因为王怀的愚蠢,他不知是非;曾经因为子兰的诽谤。最重要的是,他想在——年进行改革,这导致了许多官员和贵族的不满,但屈原正在积极为祖国培养人才。然而,楚国的贵族政治日益衰落。楚怀王、他的儿子和王祥都是坏国王。秦国的张仪用重金收买了嫉妒心重的大臣屈原和楚怀王最宠爱的妃子郑袖,从而引发了全面的政治攻势。后来,屈原去了楚怀王,请楚怀王听从他的建议。然而,楚怀王最喜爱的妻子和大臣们对他百般阻挠,最终没能听从屈原的建议。过了一段时间,秦兵大举进攻,最后楚灭。屈原一遍又一遍地回头,擦干眼泪,终于在岸边捡起一块河石,记录了楚国的辉煌与衰落的历史,扔进了汹涌的河流。天地不言,唯有河水不死。

在这个故事中,屈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面对国家的覆灭,屈原并没有试图讨好新国王,而是毅然抱着石头跳下汨罗江,写下了“自古谁命不死,留心为贡”的赞歌。而且要遵循自己的理想,让自己不后悔,这样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因为我们经受住了梦想的考验,是时候实现梦想了。而且要时刻更新思想,防止思想变得像黄河水一样浑浊。

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要学习的是,人只有在经历困难的时候,才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把困难变成自己的垫脚石,让自己的人生一个接一个往上爬。

屈原的诗句: 篇3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 《离骚》

3、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 《楚辞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 《楚辞》

6、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屈原 《楚辞》

7、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 《楚辞》

8、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屈原 《楚辞》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10、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 《离骚》

1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屈原 《渔父》

12、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 《楚辞》

1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屈原 《楚辞》

1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屈原 《楚辞》

15、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惜。 ——屈原

1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 ——屈原

1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离骚》

18、桂棹兮兰桨,击空明月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屈原 《离骚》

19、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离骚》

20、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 《楚辞》

21、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屈原 《楚辞》

22、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

23、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从,更壹志兮 ——屈原

24、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屈原 《九歌》

25、闭心自慎,终不失过。 ——屈原

26、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屈原 《楚辞》

27、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

28、魂兮归来! 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兮?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兮。 ——屈原 《招魂》

29、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屈原 《楚辞·渔父》

30、鸟飞反故乡,孤死必首丘 ——屈原

3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 《离骚》

32、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屈原

33、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去归来兮,哀江南。 ——屈原 《招魂》

关于屈原的故事 篇4

1.屈原的故事

屈原的事迹,主要见载于司马迁的《史记》。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前3),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然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爱恋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这一天很近的一个日子。五月初五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论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

2.屈原和“楚辞”

两千多年以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以此纪念自投汨罗江,用生命谱写爱国乐章的屈原。而和屈原的爱国事迹一样不朽的,还有他创作的那些宏大瑰丽的诗篇。

屈原是战国中后期楚国人,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因为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间他曾深受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位为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屈原一心想要振兴楚国,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则联齐抗秦。然而屈原的励精图治却遭到朝廷中一帮小人的嫉恨,于是群小屡进谗言,使楚怀王逐渐疏远了屈原。后来,秦国派张仪入楚,几次三番欺骗、忽悠楚怀王,屈原苦谏无果,反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秦昭王八年(前2),秦昭王(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又邀请楚怀王到武关会盟,楚怀王在公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去了秦国,结果被囚禁至死。其子楚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被放逐到沅、湘流域。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楚国国都,屈原眼见国土沦丧,政治理想破灭,遂以死明志,投汨罗江自尽。

在痛苦的放逐生涯中,屈原写出了《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传世名篇。其中,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可以看作是屈原的自传。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诬陷的苦闷与矛盾心情,揭露了楚怀王昏庸、群小猖獗、朝政日非的政治现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不附和恶势力的自爱精神及对国家至死不渝的忠诚。《离骚》中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开创了后世诗赋中以“香草美人”为寄托的意象体系。

屈原死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学习屈原作品的形式,创作辞赋。到了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共十六卷,定名为《楚辞》(后王逸为《楚辞》作注,增入他的作品《九思》,故传世通行本《楚辞》为十七卷)。

《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出现的又一诗歌高峰,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是一部对中国文学具有极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此后,“楚辞”成为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的专称(又称为“楚辞体”或“骚体”)。在语言形式上,“楚辞”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字数不等,句法句式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等虚字来协调音节,造成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韵致,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此外,“楚辞”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并以感情奔放,想象奇特见长。

总而言之,“楚辞”是以屈原为首的诗人们为后世留下的一个纯洁美好的世界。当我们忘情地诵读美丽的“楚辞”时,就能和戴高冠、佩长剑的屈原一起走进楚地山川,享受壮阔的心灵之旅。

屈原的故事: 篇5

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屈原在文学上的成功是无可比拟的,但是他在政治上的抱负却没能实现。他因为比较正直不畏权势,受到了贵族的排斥。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屈原最终因为不忍心国家破碎灭亡,而跳下汨罗江自尽身亡。现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现在我国的端午节都主要是围绕屈原而展开的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一直都在争夺霸权地位。而屈原身为楚国大将,一直很受楚王的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损害了贵族阶级的利益,而他本人又是刚正不阿,不懂变通之人。所以无意中得罪了很多权贵。

屈原的主张就受到了很多守旧贵族势力的反对。他们人多力量大,开始在楚王面前诋毁屈原。甚至诬陷于他。渐渐的楚王就疏远了屈原。本着振兴楚国抱负的屈原,因为得不到重用而郁郁寡欢,他对楚国政治感到非常的痛心。身为一名诗人,在政治上得不到重用,他转而投向他擅长的文学,借文学来表达他内心的愤懑之情。写出了《离骚》、《天向》等著名的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无法纾解之情。公元前229年,秦军势如破竹,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楚国面临着亡国的危机。接着楚国派出了使臣去秦国议和。

而秦王奸诈狡猾,居然意识到秦王不可能同意议和的。因为他想要得到楚国的全部领土。居然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冒死进宫去劝谏楚,他向楚怀王讲清楚了议和的利害。但是楚怀王并不听信他的劝诫,反而把屈原逐出了都城。议和如期的举行了。到了议和的那一天,楚怀王如期赴约。一到秦国就被秦王下令囚禁起来,楚怀王在囚禁期间,非常的痛恨自己。很后悔没有听信屈原的话。因为太过忧伤,三年后在秦国死去了。临到死前都没有回到楚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国就派军去攻打楚国。楚顷衰王胆小怕事,仓皇失措下逃离了都城。秦军攻打到了郢城。

此时的屈原还在流亡的路上,听到秦军大破都城和楚怀王客死他乡的时候,他感到万念俱灰,仰天长叹。深深的感到楚国即将被灭亡的悲伤,而自己的抱负也无法实现。于是他跳下了汨罗江。而当时在场的船上的渔夫和岸边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自尽的时候,都纷纷跑到江边来悼念屈原。为他的死而感到惋惜,都来帮助打捞屈原的尸体。这个风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如今的赛龙舟。人们都从家中拿出粽子鸡蛋扔到江中,喂养江中的大鱼,为了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还有大夫把雄黄酒倒到江中,想要用来药晕江中的蛟龙水兽,让他们不要破坏屈原的尸身。据传闻不久以后,水面上浮起了一条被药晕的蛟龙。它的龙须上还沾着屈原的衣服碎片。人们就把这条恶龙拉上岸边,剥他的皮,抽他的筋。然后把龙的筋缠在孩子们的手上。又用雄黄酒来抹在孩子的脸上,有的地方风俗习惯在孩子脸上写一个“王”字。意图是让野兽蚊虫不要来伤害孩子。

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一屈原投江的日子。楚国人民都到江边来悼念屈原。他们到江边来划龙舟,向江里扔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死去的屈原。从此以后,端午节的习俗就此流传下来,直到现在。屈原的一生是令人尊敬的,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是非常高深的,现如今也很值得研究。我们大家都应该深深的景仰他。在那个战火纷乱的年代,崇敬他的人非常多。就连一代纵横家张恒也对他非常敬仰。屈原深受大家敬仰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还有他对国家纯粹无私的奉献以及爱国之情,都深深的感动我们。他对楚国的政治影响巨大,虽然最后出,我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是他的美政思想依然流传在列国之间,深受大家欢迎。可惜居然没有遇到好的君主,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他的思想没有找到认同他的人。一生的报复只能随着汨罗江而滚滚东流。留下“世人皆浊而我独清”的浩然正气。

屈原的作品形式参差不齐,灵活多变,不要求对仗工整。反而充满着一股浪漫气息。语言上还采用了大量的楚国方言,非常富有乡土气息。大多数都是用来赞美楚国人杰地灵,言词非常华美。语言形象生动,非常具有表现力。屈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特别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代表。他一直坚持真理,坚持宁死不屈的精神和爱国的品格。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毅然献身,全力以赴的救治国家。虽然他没有被统治者所接受,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屈原的形象是一个爱国诗人。它是人们的理想,也是正义和光明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具有高尚的政治思想和爱国情操,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他具有高尚的气节和风骨,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显示了民族精神的无穷力量。也是当代青年应该具有和学习的精神。就连毛泽东也曾高度的评价屈原是一个不朽的形象。在当代,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要大力的举办端午节活动呢。亲人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何帮助?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认为,虽然不仅仅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爱国青年。更是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厚影响的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之父。是中国的诗魂,国魂以及民族魂。现如今端午与元旦与中秋合并为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纪念屈原,就是要让我们当代青年人都秉承爱国之心,景仰屈原,学习去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的小故事 篇6

怀王十五年(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用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但是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第二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是最终还是爱恋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这一天很近的一个日子。五月初五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论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

屈原的小故事 篇7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让我想起了屈原的故事。

去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洋溢着粽子的清香,有红豆馅的,有蜜枣馅的,有肉馅的,有白米的……我和爸爸、妈妈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一边谈开了。妈妈问:“谁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我和爸爸抢着回答:“是端午节!”。“那么端午节这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妈妈又问。我摇了摇头。爸爸就此给我讲了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叫屈原,创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他提倡团结其他国家,共同抵抗秦国。可楚王不但不听劝告,反而将屈原从楚国放逐了。后来,楚国陷入了困境。屈原整天都非常忧愁。不久,这个怀才不遇的诗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罗江自杀了。大家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去寻找屈原的尸体,可没有找到。人们害怕江里的鱼儿吃了屈原的尸体,便用米包成粽子扔进江里喂鱼。从此,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定为端午节。在那天,人人都要吃粽子、赛龙舟。”

现在想起去年端午节的这个时候,爸爸跟我说的屈原的故事,我依旧非常的感动。这位为国捐躯的爱国诗人,他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多么的伟大。我们应该敬佩他,向他学习!

屈原的小故事 篇8

有一个儿童故事,说是屈原小时候帮助过一个老奶奶。小时候的屈原很是调皮,跑在路边玩的时候看到了一名老奶奶。老奶奶背着一袋米,走起路来很吃力的样子。屈原心地善良,起了恻隐之心,于是就背着米把老奶奶送回了家。

从这件事情上,既能看出屈原很尊重长辈,又能看出屈原的宅心仁厚。虽然说,故事本身的可信度是有待考证的`。

屈原和大米很有缘,除了背米之外,用来纪念他的粽子也是由大米做成的。也有一个传说,是他接济乡民的故事。

大旱年间,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突然有一天,屈原门口家的一块石头里面满满的全部都是粮食。百姓特别开心,觉得那是上天的恩赐,把那块石头叫做“神石”。屈原的父亲很奇怪,暗中调查之后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屈原做的。屈原不忍心看到人们吃不饱饭,看到人们挨饿,于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粮食偷偷的放进了石头里面。

屈原爸爸虽然觉得自己的儿子心地善良,但是同时也给儿子讲了一番人生道理。你可以帮人一时,却不能够帮助他们一辈子。如果你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帮助他们,那你就应该坐到一个能够替他们说话的位子上面,处处为他们着想,处处为他们做事。

屈原听到父亲的话之后很受触动,从此之后好好学习,终于做了楚国的大夫,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深受百姓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