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精选13篇】正文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精选13篇】》

时间: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1

段时间,你在看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吗?那一道道祖国各地的美食,衬着美丽的景色,和着激荡人心的音乐,一时流行在大江南北,甚至是境内境外。我每次一边观赏,一边心里涌流着爱国的热情。

如果摄制组来到我的家乡慈溪,我想,一样会采集到不少具有特色的美食。不过,假如我有机会推荐的话,我会特别推荐慈溪的特色水果——杨梅,让我们慈溪人引以为傲的杨梅更加声名远播。

虽然听大人们说,外地也有杨梅的种植和出售,但是,品种和口味数我们余慈地区的最佳,是因为我们这里的水土和气温最最适宜。杨梅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所以我们的杨梅是独一无二的杨梅哦。

在每年酷热的夏天,杨梅是当地和周边地区广大人们欢迎的水果。杨梅树大多种在环境清幽的山上,每年四五月份左右,淡绿色的小杨梅慢慢转成淡红色,像一颗颗饱满的红珍珠,上面长着小小的刺。随着夏季五六月份阳光的渐渐充足,红珍珠似的杨梅就会变成色泽鲜艳的紫宝石,最后变成深黑色,身上的刺也变得平滑柔软了。满山红艳艳的杨梅,那是多么美的风景啊。杨梅没有果壳,圆圆的,大小和桂圆差不多,果肉非常饱满,营养成分多。轻轻咬一口,舌尖一碰到杨梅那细腻柔软的刺,那酸甜适口的汁水就会立刻涌出来,大自然的馈赠让人们淡忘了夏季的炎热。杨梅绝对是开胃健脾、生津止渴的上品,所以,杨梅又成了我们慈溪人送给远远近近亲朋好友的佳礼。

现在,我们慈溪每年6月份都会举办明星大腕们助阵的杨梅节,许多与杨梅有关的活动不胜枚举,等候着四面八方的朋友们的到来。

那么,今年6月,你也来我们美丽的慈溪吧。

舌尖上的家乡优秀作文 2

“安子”你知道是什么吗?其实“安子”就是樱桃,我家乡的土话,所以我已经叫习惯了,因为这里面还有一段浓浓的。情感。安子在舌尖上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

老家就有两棵安子树,是爷爷在我5岁的时候种的。我已经忘了爷爷当初种下时树的模样,只记得我家的树很高、很大,最高的地方,已经攀到了两层楼的窗户。

5月,当安子长得橙黄,却还不是火红的时候,我和弟弟就按捺不住了,放学丢下书包就往后院跑。弟弟比我矮,采不到,我就搬条凳过去,站到上面,粗鲁地把枝条拉下来,采到一颗就递给站在下面望眼欲穿的弟弟——我家的安子就是和别家的不同,颗粒小,但是非常甜,汁水又多,很好吃。

树上有毛毛虫,不过我们哪会放在心上。采了一把,我们就一股脑儿往嘴里送,然后“噗”地把核吐出来,抹抹嘴,笑着看看对方。

6月初,是安子完全熟透的季节,果实红得像要烧起来,有些甚至连皮都绽开了,露出里面水嫩水嫩的果肉。我和弟弟争着要上去采,爷爷走出来,一边告诫我们别急,一边找出一架梯子,支在墙壁上,然后由我们扶着,他提着篮子爬上去。

爷爷采了满满一篮子的安子,鲜红鲜红的。我们抹抹早已流到嘴边的口水,抓起来就往嘴里塞。爷爷看着我们,笑笑说:“慢点吃,没人跟你们抢。”

过了会,爷爷从篮子里倒出一些安子到塑料袋里,我们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分给邻居吃啊。”“为什么要分给邻居吃,我们自己吃都不够!”我和弟弟去抢他的袋子。“乖,吃完了爷爷再上去给你们采。”

后� 我和弟弟抗争许久,终究没能如愿。那天放学后,我们看见两棵安子树已被砍倒在地,叶子蔫了,只剩下几颗未被采摘的红红的小安子,孤零零地挂在枝上。

现在,每到五六月份的时候,我和弟弟都会想念老家那两棵高大的安子树,想念安子的味道。好在,热心的邻居们会准时在安子成熟的季节给我家送来安子。洗得干干净净,用大碗装着,红扑扑,别提有多诱人了。而直到这会儿,我们才终于明白爷爷当年的用意——安子树是你家的、我家的,但终究是大家的。

因为,我们都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每次吃安子,都会有一种熟悉的亲切的味道在舌尖,因为安子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3

“腊月腊,打糍粑,打块糍粑月亮大,家家看了笑哈哈,户户见了顶呱呱。”

我的老家在江西,每逢过年回家,爷爷奶奶就会拿出一堆好吃的来招待我,记忆中有艾叶、糍粑、肉饼、肉丸、酥肉、鱼、豆腐等一系列吃的,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莫过于是那糍粑了。

有一年回到老家此较早,我有幸参与进了制作糍粑的队伍当中。我被叔叔拉着带到了一个像盘一样的`东西前,要开始打糍粑了,我接过杆子举起来狠一打。杆子便打进了糯米中,我说:“这也太简单了吧,轻轻松松就打好了。”叔叔轻轻一笑道:“你试试把杆子提起来试试。”我想要提起杆子,但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提不起来,叔叔笑着拿过杆子了,快速一提就提起来了,“看见没,这打糍粑就是得要快,慢的话就会被粘住了,这可是要练很久的。”“那为啥还要打呢?楼下也有的卖,不贵。”“孩子,有些事不能只看重结果,还需要过程。这亲手打出来的外面买的可不一样。”我眨着眼睛,那时年幼的我的根本没听懂意思。

后面来了很多亲戚一起打,挺热闹的。大家举起杆子打去“嘿咻嘿咻”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喜悦的气氛像潮水一样涌进了屋中,每个人脸上充满笑容,就连嘴巴也闲不下来,指挥着往哪个方向打,直到最后糍粑终于制作完成了,冒着热气端到了餐桌上,只见糍粑有的黄,有的白,被切成了一片片,整齐的像列队士兵一样。我自然是等不及吃的,生筷子就夹。糍粑滑溜进了嘴巴里,咬下去既弹而又嫩。再往糍粑上撒点糖,嗯,味道好极了。

回到家后,时常会在家附近的早餐店买到糍粑,吃起来也挺甜挺暖的,但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回家乡问过叔叔是否加了什么调味料,叔叔总是笑而不语。

近两三年,由于疫情的到来再也没回过家乡了,在家中我逐渐想明白了叔叔的话,正是原来觉得最麻烦,黏在一起的糍粑让家人们聚在一起打这种团圆的气氛才能吃出温暖。

粘口糍粑不分离,即使现在不能与家人相见,但我与家人的情感也永远不分离。

吃火锅!嗨起来!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600字 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当踏入春节的脚步响起,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春节的习俗——吃年糕了。

吃年糕,很多人对这个词都不陌生,凡是广州人多少都是明白的,还有一句广州人专属的——吃年糕步步高升。我还记得出去吃饭的时候,菜谱上的糕点也是叫这个名字。不过说起年糕印象最深的还是观摩奶奶制作年糕了。

今年是我第一次观摩奶奶做年糕的全过程,通过这一次也让我知道做糕的不易。桌面摆着的是红糖、糯米粉等材料,只见奶奶将红糖放入清水中使之熔化,糖化开的那一瞬间就如同刚沉入水时出现的涟漪向外散开,清澈的水渐渐被覆盖消失了踪影。等糖融化后熄火直到晾凉后,奶奶就将糖倒入糯米粉粘米粉的大锅里。然后奶奶还告诉我搅拌时一定要用手,机器是搅不动的。随后我拉起双袖,准备尝试一番。当我的手一碰红糖,便觉得硬硬的,如同一堵墙平躺在锅里,怪不得无法用机器搅拌呢!

我按照奶奶说的尝试了一下:我先费了不少力气把糖拉起,紧接着把糖与糯米粉混在一起,一层白白的粉状黏土铺散在泥墙上。我使尽全力才把这一套动作循环了两次,这时的我已经累坏了,汗从额头慢慢流下脸颊。奶奶笑了笑,说完把手伸进锅里,用力地搅拌着,锅底时不时与地面产生摩擦……

大概半小时就这么过去了,等再次把面糊拉起时,面糊很自然地顺滑下去。我顿时明白已经成功了,激动得在走廊到处行走,奶奶在一旁看着像傻子一样走着的我笑个不停。我暗自一想:今年的年糕一定很好吃吧……想到这,我又走回去细细地看着年糕,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面而来,口水在喉咙里不停滴徘徊着。

年糕,伴随着红红火火的春节降临,是希望人们在新的一年步步高升吧!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5

记忆里,牛肉丸的味道是散不尽的。

当对联排门边,福字窗上贴之时,年,就来到了。年是一位大方的神,带给了每家每户各种美食。其中包括记忆中的味道——牛肉丸。、

“二人开口相约,执手走完一生”,讲的就是牛肉丸。牛肉丸出于潮汕,虽然不是过年时的标志性食品,但放入过年吃的火锅中还是不错的。

印象里,常常最盼牛肉丸下锅。牛肉丸还没苏醒,身上带着一丝极细的白霜。直到下锅,便醒来了。随着气泡活蹦乱跳,待到牛肉丸变得棕灰、满身油光时,便可捞起。

牛肉丸最好趁热吃。夹起一颗冒着烟的牛肉丸,先将金黄的吮汁去,让鲜味和香味顺着汁漫满整个口腔,并滑入喉咙。当嘴中已充斥着牛肉的鲜香时,便可咬上一小口。牛肉丸继承了牛肉弹、韧、滑的口感,让牙齿十分舒适,如同躺着床上。随后汁液溢出,再次充满整个口腔,只不过这一次味更鲜、浓,而且很烫,浇在舌头上,刺激着每一个细胞,又浇到牙上,似乎是渗入了牙的中心,使牙热得生疼。就这样,金黄色、滚烫的汤汁如奔腾的黄河之水,涌到全身,涌入心脏,使全身都烫得一激灵,随即暖流遍布全身,如同在寒冷的冬日里穿上大棉衣。之后咬下的一块牛肉丸滚入口腔,鲜香与滚烫如同脱缰的野马,飞快跑到每一个味蕾,并刺激着它们。而咀嚼的时候,每嚼一下,味道和口感都充满韵律感,让人回味无穷……

现在的牛肉丸,大多是面粉和香精做的假牛肉丸,不仅没有嚼劲儿,也无牛肉的鲜香。童年的味道,如同一位童年的朋友,渐渐离我远去……

我想回去,回到那时候。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6

油炸藕饼是我的家乡在中秋佳节做的风味小吃,之所以出色,是因为我们这里水多,藕又多又好。别看藕饼简单,不值一提,但它的制作工序却很讲究,细节十分重要,不能马虎半分。稍不留心,也许一大锅藕饼就作废了。

具体做法是先将新鲜的藕洗干净,去除表皮之后,要有序切分。第一刀不要切到底,稍微留一些,第二刀再切到底,这样,一只藕饼的饼夹就做好了。准备好饼夹,便是上馅了。藕饼的馅,可以根据各人的喜好搭配。一般都是精肉做馅,配以葱姜。将饼夹的小嘴巴打开,喂上饼馅,注意要适量,不宜太多,然后轻轻在四周压一压,以免油炸时露馅。再将面粉用水调开,注意均匀,不能有面疙瘩。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炸了。等油烧开之后,用筷子夹一只饼夹,在调制好的面糊中过一下,穿上饼衣,轻放入油锅,及时翻动,直至焦黄。然后夹出油锅,在锅旁撇出一些油,再放入盘中冷却。藕饼就做成了。

盘中的藕饼,色泽焦黄,十分诱人。轻咬一口下去,面的脆,藕的香,馅的鲜,让人回味无穷。停留在舌尖上的藕饼,似乎再也不忍下咽了。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7

我的家乡在河南濮阳,这里有很多特色小吃,最有名的莫过于洛阳的水席、开封的包子、郑州的烩面了,这里面,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烩面。

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城市工作节奏的加快,烩面已成为中原地区有口皆碑的佳肴,经营羊肉烩面的饭店林林总总,遍布华街冷巷,乡镇、农村也陆陆续续开起了大大小小的烩面馆。

烩面如此美味,制作起来当然甚是考究。烩面的面选用优质面粉加以盐碱,用温开水和成细腻润白,比饺子面还要软的面团,待筋道十足后,放置若干时间,制成四五指宽、十几公分长的面片,外抹食用油防粘,片片码齐,也可用塑料纸加以覆盖。

烩面的汤更是自成一家,独具特色。羊骨劈开,外加嫩羊肉,大火猛滚,小火细炖,因骨油熬出,汤色嫩白如玉,外有七八味中药,遂唤“白汤”,营养价值极高。

到了中午或晚上吃饭的时间,随便走进一家烩面馆,几乎家家客源爆满。这时,你得快点找个座位,要上一两个小菜,配以酒类或者饮料,慢慢的用着,然后再点上一碗烩面,十几分钟过后,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烩面就端上桌来。

你看,碗里面那嫩白如玉的骨汤,长宽均匀的面,上面在撒点绿色的香菜,红色的枸杞、黑色的木耳、粉白色的羊肉片,再外带一碟辣椒油、糖蒜。这哪是一碗面,分明是一幅画。

芳香四溢的面,让人垂涎欲滴,肚唱空城计,馋虫勾引来。拿起勺子,先喝一口汤,油而不腻,鲜而不厌,润滑的要从嘴中滑出,真是赛过琼浆玉液。再挑起一根粗细均匀的面放入嘴中,筋道的更是有嚼头。

旁边桌子上的人,特别是干重活的打工一族,那个不是一下夹起好几根面,往张得大大的嘴巴里送去,满嘴油光光的,丝毫不注意形象,有的甚至几分钟的功夫,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烩面就被他们连渣都不剩的一扫而光,齿间存有的余香,时不时地还砸吧着一下嘴,真叫“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啊

水一样的温柔,火一样的激情,小南风一样的柔和,细细品味,河南三大小吃之一的烩面,确实当之无愧。

希望它像一颗明珠,永远闪烁在中原,绽放在中国,走出国门!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8

这里是应星故里,文风鼎盛;这里有华林书院,薪火相传;这里还有百丈禅寺,香火袅袅,这里就是我的家乡——奉新。除了人文景观,各种美食更是家乡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黄黏米果、盐包鸡等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呢。

酥脆美味盐包鸡。盐包鸡是一道美味的菜肴,经常出现在我们平时的餐桌上。瞧,外婆开始做盐包鸡了。外婆先把鸡去头,洗净沥干,接着将适量的米酒和食盐混合搅拌均匀,然后涂抹在鸡身上,需要腌制5个多小时。腌制鸡时,外婆还将切好的葱段、姜片塞入鸡腹中,再用锡箔纸将鸡包裹严实。鸡腌制好后,外婆取来一口大炒锅,加热,倒入粗盐翻炒。待将盐炒热后,加少许八角和花椒,继续翻炒,等盐逐渐变色基本上就炒好了。取出1/4炒好的粗鹽铺在准备好的砂煲底部,将包好的鸡放入砂煲,再用剩余的炒好的粗盐覆盖鸡身,就可以焗烧了。先用大火焗10分钟,再用小火焗1个小时,拆掉包着鸡的锡箔纸,取出鸡,冷却食之。那鸡肉酥脆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黄黏米果迎春节。每年春节前夕,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摆着一道传统美食——黄黏米果。每到春节外婆就会忙碌起来,将挑好的糯米放入筐中,给它们洗澡,一粒粒糯米躺在水中,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洗完澡将糯米倒入大木甑[zèng]中蒸熟。当甑内升起一缕白汽时,将已煮好的黄色吊茄子(一种树木)水洒于糯米上,让糯米浸透,变成嫩黄色。接着,外婆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就会叫大家一起打米果。大家手握木槌,轮番猛捣。米果打好后,外婆就会叫大家一起来揉,揉成长条状,用刀切成片。再把新鲜的肉切成小块,锅里倒上少许油,再把肉放进去炒,炒得有油光了,再把米果倒进去。肉炒熟,米果也已炒软。快出锅时,再放上大蒜,一碗香喷喷的炒黄黏米果就做好了。你瞧,刚出锅就被吃了一大半。

一道道美食演绎着家乡的曼妙风情。家乡的味道,是令人怀念的味道,令人思念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9

阳光洒向大地,绕过一座座黑瓦房,走进一片篱笆小院,阵阵清风拂过脸颊。

到了外婆家,依然是那两棵大铁树夹道欢迎,依然是那熟悉的走廊。我三下两下爬上石阶,大喊一声:“外婆,我来啦!”

外婆乐呵呵地打开房门,怜爱地摸着我的头。弟弟蹦蹦跳跳地跑了上来,外婆开心把我们领进屋,随后妈妈也走了进来,跟外婆嘘寒问暖。弟弟照旧玩起了他的小玩具,我们都还没有吃东西呢,外婆搂着我说:“宝贝,饿了吧。”我一边摸摸已经饿扁的肚子,一边撒着娇跟外婆说:“我想吃您烧的炒粉干。”

外婆径直走进厨房,开始准备食材。我在一旁看着外婆那娴熟的动作。先抓起一大把粉干,见到一旁眼巴巴看着的我,亲切地说:“来吧、来吧!孩子,我教你炒粉干吧。”

第一步,我们要将粉干放在冷水里面浸泡一会,让它软化。接着,在锅里倒入热油,放入三层肉和葱姜蒜爆炒出香味。外婆抓起放在水槽里的粉干,放入锅中。这时外婆让我上手尝试下,我紧握铲子,嘴里碎碎念着,手上不断地翻炒着,不然粉干会粘锅的。不一会儿,粉干就变得软趴趴的了,用筷子一上一下不断地颠勺,第一步算是大功告成了。外婆把炒好的粉干放到另外一个锅里面。

第二步,准备辅料。外婆拿出我喜欢的香菇、红萝卜、腊肉、鸡蛋,还有鳗鱼干,这就是我们温州人所说的点心料。在一旁观看的我呀,馋得口水直流。最后呢,外婆还不忘放了一些自家晒的虾干。

外婆先是为我盛上满满一大碗的炒粉干,那味道油而不腻,令人垂涎三尺。我细细地品尝着外婆炒的粉干。外面,夕阳慢慢落下,家家户户都传来了炒菜的香味。但是,外婆那炒粉干,依然是我最为留恋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10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路桥有许多远近闻名的小吃,有青草糊、山粉糊、凤凰蛋……不过我今天要介绍的是我们路桥的“小强拉面。”

来到卖芝桥边,映入眼帘的是“小强拉面”这个醒目的招牌。我不禁纳闷:写着“小强”字样的招牌还有人进去吗?不去不知道,进去真是吓一跳。店里坐满了顾客,想吃小强拉面还需要排队呢!

店里的面条是被称为小强的师傅亲自做的。站在店门口,你就能听到“砰砰”的响声,闻声望去,那是师傅正在做面条。首先,小强师傅要将面粉揉成面团,面团在我们的手中是一个调皮的小孩,滚来滚去的,不听使唤。但在这位“大师”的手下,她却是一个可爱、乖巧的“小姑娘”,做面条的小强师傅想把它捏成什么形状就成什么形状,从不在师傅的手中跑偏。接着,小强师傅将面团压扁成一个小“月亮”形,然后把面团拉长。这时,一个肥胖的面团小姑娘立马变苗条了。最后,师傅用力甩,一根根面条就如五线谱一样在师傅手中出现了。

小强师傅将面条轻轻地放入锅中。煮好后捞出,面条变得光滑了。端上一碗面条,赤红色的汤汁中,拌着金黄的面,热气从碗中冒出,钻到鼻子里,真是香气四溢啊!碗里面还有小排,肥瘦相间,肥而不腻。吃上一口,汤汁浓郁,面条芳香,再加上肉的鲜香,吃十碗也不够啊!难怪店里的人都埋头吃着,也没见他们在饭桌上聊天。我第一次吃小强拉面的时候,把汤也喝得一干二净,舔舔嘴唇,满意地摸着圆鼓鼓的肚子笑了。

小强拉面的营业时间也是很和“小强”一样牛,我们小学生放假,他们也会放假。如果你现在到了路桥,那你们可要趁着这一次机会好好品尝一下小强拉面,这是一种会让你想念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乡 11

我的家乡在湖南,这里有许许多多的特色美食。可最让人回味无穷的还是那大名鼎鼎的臭豆腐了!

它的长相四四方方,颜色一团乌黑,好似一块块黑不溜秋的煤炭。凑近它,你可以清楚地闻到臭味中又蕴藏着几分清香,这让一些人全身细胞都在拒绝,又让一些人如见珍宝般“口水直流三千尺”。吃一口,一口爆汁,瞬间感到清咸奇香,味中有味,无与伦比,让人味蕾都好像爆裂开来了。

臭豆腐的做法也是简单易懂的。首先将所有配料揉碎放置一旁备用,接着起锅烧油,放入臭豆腐干。瞬间锅内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好像放鞭炮一样,臭豆腐干如同一位位舞者,跳着优美的舞蹈。可不知为何,它跳舞反而变得更胖了,不满分作文网一会儿中间就隆起了一个大泡,就像一位孕妇一样。然后将臭豆腐炸至金黄,即可捞出摆盘了。最后在中间扎一个小洞,倒入汤汁及配料。放入香菜和葱花,来一个“万绿丛中一点红”,一份臭豆腐就腾空出世了!

你知道臭豆腐如何由来的吗?不妨就让我来告诉你吧!臭豆腐是因王致和进京赶考,却不幸落榜了, 到了又一年秋天,他才想起这些腌制的豆腐,一打开,一股臭气扑鼻而来,但一尝却发现它臭中带香,慢慢地,臭豆腐就这么被流传了下来。

我爱美味的臭豆腐,更爱我的家乡。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12

芝麻炒年糕的美味,用桐乡的一句土话来讲,叫“三个巴掌也不放”。

这道美味的食材十分简单:年糕、芝麻、红糖、菜油。虽然食材简单,但要炒好,却有窍门。不懂窍门,五星级大厨也要出洋相。

偏偏我有吃福,因为我妈妈,是炒年糕的高手。

今天,妈妈又给我做芝麻炒年糕啦,我在旁边兴奋地看着。

妈妈把年糕切成大约2厘米见方的小块,装进盘子里,那小年糕像极了切好了的甘蔗。

妈妈开始往锅里放油。过一会,油开始冒出青烟了,妈妈把年糕全部倒进锅,用锅铲不停地翻炒着。这时,我发现切成小块的年糕,连成了一片。妈妈说,炒年糕,这一步是关键,很多人炒年糕,就失败在年糕连成了片。“那你是怎么把已经连成片的年糕分开的?”我好奇极了。

妈妈得意地一笑:“全靠红糖水。瞧,这就是。”说完,妈妈把先前准备好的红糖水倒入,继续翻炒。

“那什么时候族糖水呢?这肯定很重要。”

“你猜对了!放早放晚都不行,要找准火候放进去。”

“那怎么样是火候到了呢?”我准备打破沙锅。

妈妈又是得意一笑:“感觉呗!”

我不再问了,专心看着年糕。真是神了,那连在一起的年糕,渐渐分开。看来,妈妈的“感觉”是很正确的。炒了五、六分钟后,汤汁也差不多了,妈妈就撒上黑芝麻,翻炒几下,芝麻炒年糕就完成了。

经过妈妈的巧手,原本白白的“甘蔗”,现在被红糖水和芝麻包裹了起来,亮亮地,透着芝麻红糖混合成的甜香味。我禁不住连连咽口水,拿起筷子,向一块年糕发起攻击,一口吞下去,“啊!太美味了!我敢保证,就是有人打我三个巴掌,我也不舍得放下!”

吃完一盆年糕,想起刚才妈妈关于“感觉”的话,不禁赞叹:“高手在民间啊!”

舌尖上的家乡优秀作文 13

滚滚黄河,流经历史悠久的开封。坐落于黄河中下游的开封,不仅有各种美丽的传说、名胜古迹,还有各色令人垂涎的特色美食。

与其说是美食,不如说是特色小吃。开封的鼓楼夜市可谓是全国闻名。

“灌汤小笼包子”这个词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它在开封特色小吃当中高居榜首。其做法既不同于南方汤包,也不同于天津狗不理,而是把事先调好的肉馅放入独特配方制成的包子皮中,待上笼蒸他个10几分钟后,一笼美味的开封小笼包子就呈现在您的面前。“先开窗,后喝汤”,这是吃开封小笼包子的口诀,当口感细腻的小笼包子全都进入您的口中,您就会感觉到“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真不愧是开封小吃的NO。1。

开封的小吃五花八门,除了小笼包子,还有甜而不腻的花生糕、有筋筋道道的桶子鸡,还有辣的过瘾的兴盛德花生,而最让我放不下的是另外两种小吃——板羊肉和炒凉粉。夏夜,在鼓楼夜市来一份不管是炒的还是调的,颤颤的凉粉总能勾起人们的食欲。而薄薄的肉、冻、筋混在一起的板羊肉更是令众多外地食客欲罢不能。

说到这里,你对开封的特色小吃一定有所了解了吧?怎么样,你快流口水了吧?当然,开封的小吃远远不止这些,来开封看看、尝尝吧,我代表开封人民欢迎你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