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粮节粮优秀征文(精彩19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征文吧,征文具有标题醒目,让人一目了然的特点。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征文呢?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征文 1
偶然一次去乡下,那时正值秋天收稻子之时。一地地金黄的稻子,被饱满成熟的稻穗压得微微弯下腰杆,这时的田野到处洋溢着秋天成熟的味道。农人们现在也开始忙碌了,他们戴着头巾,挥着镰刀在农田里辛勤劳动。稻子长得都很饱满,今年收成估计不错,农人们擦去脸上和脖子上豆大的汗水,晒得乌黑的面庞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旁的爸爸见我呆呆地看着稻田,走过来敲敲我的脑门:“你看,这些稻子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结果,古人说的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你吃饭时却经常‘留一口’,要知道这可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呀。”
我听了深有感触。
由于我的吃饭风格是先吃菜再吃饭,所以当我吃菜吃得饱饱时,总还会有那么小半碗饭留在碗里分毫未动,据爸爸说,这小半碗饭可是十几棵稻子的总结量,如果天天“留几口”,那我岂不是浪费了太多太多的粮食了?
现在在中国饭桌上,节约粮食,实行“光盘”行动,还不是特别理想,每年都有上万吨粮食浪费在餐桌上。因为中国人都讲究大气,请客吃饭总点一大堆菜,以此来证明自己不是个小气的人。所以每当他们餐毕离桌时,桌上总剩下许多菜,甚至一些菜动都没动过。虽然大气固然好,但展现它并不在餐桌。浪费是一种最可耻的行为,杜绝浪费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记得有一次去外地,途中在一家自助餐厅吃饭。每位三十元,尽吃不限,但禁止浪费。我认为这家餐厅就做得很好。将严禁浪费的口号用在了实际上。虽然这样盈利不多,但真正阻止了更多的食物流向垃圾桶。
我现在也改变了之前“留一口”的习惯。因为我相信,只要人人都改变一点点,世界就会更美好。如果每人在点餐时都少点一份菜,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就不会白流!
爱粮节粮征文300字 2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你可曾知道,我们面前美味可口的糕点是怎么来的吗?让我用身边的故事告诉你吧!
我时常因为挑食受到父母的指责,每次因为碗中剩下的半碗米饭被爷爷责骂,爷爷总是说我生在好时代而不懂得珍惜,而他出生在1958年,正好赶上我国的3年自然灾害,当时饿得饥肠咕咕,身体发育不协调,甚至还出现浮肿,身边人用树叶充饥,后来用当地的一种白色泥土充饥,好多人因此离世。听着爷爷讲的往事,我感到内疚,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了我们手中的美食,从今往后我要做到爱粮节粮。
我们如何节粮呢?我们在家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去餐馆吃饭时根据人数点菜,吃不完的打包带回家,同时我还要引导弟弟做到不浪费粮食。习爷爷还曾说过,我们要把饭碗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我们要时刻牢记《悯农》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节粮爱粮征文 3
珍惜粮食,是我们被迫在眉睫的事。让我们一起从身边做起,不浪费这宝贵的'粮食。
大家一定都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诗句,他告诉我们要爱惜粮食,学会节约。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使命。但还有些同学只知道,诗的意思却不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经历。
我经常吃东西挑三捡四吃不完就随手扔掉。爸爸妈妈见此场景便对我说: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干活多不容易,麦子收完以后还要种玉米、花生、辣椒并且每年这个时候都不怎么下雨,种完庄稼后会过一两天再用水浇一遍等花生喝饱水以后会快速发芽,辣椒会快速生长,成活率高。还要施肥、除草……听妈妈说完。我以前并不应该那样浪费粮食,要节约每一粒粮食。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精打细算、油盐不断。让我们一起节约粮食吧!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征文 4
一段日子以来,韩剧热播。其中有一部《浪漫满屋》的电视片,我几乎完整的看下来。其中一些家庭的日常琐事应该也表现了韩国的一些百姓生活。给我触动最深的,应该要算男女主人公时时使用的筷子。如果我的眼睛视力没问题,那应该是一双铁筷子或者什么金属材料制成的筷子。这惊讶的发现,不禁使我联想到中国小餐馆那随处可见的一次性木筷,因为使用木制筷子的同时,我们付出了木材大量使用的代价。我没有考证过这样的使用对于环保,节约资源是多少具体数字的问题。经常看到一些木材的大量使用,感到由衷的痛心和担忧。当然一次性筷子使用的初衷应该是为了人们的卫生状况的改变,但是这样的成本是否有点太高了呢?
人家用的铁筷子一次性使用几率肯定很大,消毒方便,不宜折断,属于长久而且不需要时时丢掉的物品。这无疑是能源的节省,木料不用大量使用。想想十三亿的中国人,几乎人人每天使用木制筷子,再加全国的餐饮业,饭馆使用的收费的精致木筷,小饭馆使用的一次性餐筷。有太多太多人使用,想想我们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如此多的人口,使用量肯定大的惊人。何况民以食为天。每天餐桌上它是必须出现的东西。每人节省一双,就是节省了筷子数量一个上亿的数字。节约我们有限的资源,与己有益,与民有益,与国有益,与子孙有益。
这只是本人看到的一些现象,如果不是片面问题,希望有很好的解决。希望于个人,企业,甚至规定。为资源越来越被我们透支的今天,明天,往后的日子,做一点努力。
请一起努力。发贴,献策,商议,直到美梦成真。
爱粮节粮优秀征文 5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曾经是常被用于教育儿童爱惜粮食的启蒙诗句。可是现在,很多富裕起来的人已经忘却了这首从小背熟的诗的精髓。随之而来的便是无穷的浪费:有的人为面子请客,耍派头摆阔气,点了满满一桌子菜;有的人吃公家的,点菜越多越好;学生食堂剩饭剩菜多得惊人……
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的确,节约“一粒米”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它却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当你随意丢掉一个馒头,倒掉剩饭剩菜的时候,你是否也想到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父母也许正在为全家人的一餐饭食而辛苦奔波?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上饭的人们在苦苦挣扎?请你看一看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在发展中国家,每5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10000000人的生命,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营养不良,全球每4秒钟大约有1人死亡。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同学们,为了让贫苦家庭早日远离饥饿,让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以勤俭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抵制奢靡腐败之风,从珍惜一粒米开始,从细微处做起,养成节俭的好习惯。粮食来之不易,行动起来吧!珍惜粮食,就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爱粮节粮优秀征文 6
《“掉进”油锅里的窝窝头》
又是一年丰收季,机器隆隆收割忙,田间地头里也一派忙碌景象,年近七旬的牛大爷正忙着捡拾收割机收割时漏下的几粒粮食。
孙子劝道,“别捡了,今年粮食大丰收,不缺那几粒。”
牛大爷有些不高兴地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每粒粮食都是汗珠子换来的,丰年要当歉年过。”
转过身来,牛大爷看到了我,寒暄几句后,对我说,“你这个大作家,有空一定要写篇关于爱惜粮食的文章。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缺粮断油的苦日子,要对他们好好宣传宣传我们老一辈农民对粮食的感情。”
接着,牛大爷便给我讲起了他当年吃棒子面窝窝头的故事。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牛大爷刚上小学,半大小子的年龄,对食物的记忆尤为深刻。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个年龄段是最能吃的时候,可偏偏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白面馒头难得一见,多数时候都是吃棒子面窝头。
那时候的窝窝头可不像现在做的这么精细,口感粗糙还噎嗓子,咬一口都会掉渣。牛大爷说正是因为此,他至今都保持一个习惯,每当吃饭的时候,左手就会下意识放在嘴巴下方,时刻准备接着掉下来的饭渣。这种习惯,往浅了说是怕浪费,往深里说是对粮食的敬畏。
棒子面窝头吃多了,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每天上学路过街边的油条摊铺,那股香味馋得他直流哈喇子。当时他每天都在想,要是能美美地吃上一顿油条该多好啊!
后来实在馋得厉害,他就搜肠刮肚连夜想出了一个鬼点子。
第二天,他早早起床,挑了一个最大的窝窝头揣进兜里跑了出去。由于出门早,大街上冷冷清清,但油条早点摊铺已经开始营业了,还好人不多,他便装作排队买油条的样子。
负责炸油条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一边收钱、递油条,一边拿着一米多长的大筷子在油锅里来回翻动,忙得不亦乐乎。
趁大妈转身的工夫,他急忙挤到前面,迅速地掏出兜里的窝窝头,故意没拿稳,让窝窝头“掉进”了油锅里。看着翻滚的热油,他着急地大喊道,“我的窝窝头,我的窝窝头”,并做出想要伸手去捞的姿势。
听到喊声,卖油条的大妈转过身来,劈头盖脸就骂:“猴崽子,净瞎捣乱。还拿手捞,烫死你!不知道这是油啊?”
等她骂完了,气顺畅了,才拿起大长筷子把掉进油锅里的窝窝头捞出来,而后放在旁边的竹筐盖子上控控热油,再递给牛大爷。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窝窝头已被油炸得焦脆可口、香气喷鼻了。
那是他至今记忆中吃过最美味的食物了。
“你知道炸油条的大妈,为什么不依不饶的骂我这么长时间吗?”牛大爷讲到这里反问我。
“为什么骂您?您当年这么调皮,生气呗!”我笑着应答。
“不全是。”牛大爷有些意味深长。
“我告诉你,大妈之所以骂我,是故意拖延时间,想让我的窝窝头在油锅里多炸一会。她老人家应该早就猜出我的鬼把戏了,知道各家各户都缺油水,窝窝头多炸会,能让孩子解解馋。”牛大爷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
“如今收成好了,粮食年年丰收,白面馒头可劲吃,还有鱼有肉。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是我们这一代人做梦都没想到的。但咱农民最懂得粮食的金贵,节约粮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要形成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牛大爷的这番话,道出了对粮食的敬畏,对土地的感恩,值得我们深思。
爱粮节粮优秀征文 7
爱粮节粮珍惜粮食征文民以食为天,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题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次读起这首耳熟能详的诗,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我的外公外婆在地里辛苦耕田种地、掰玉米、薅花生等画面。我外公家在农村,家里种了很多地,每次假期和爸。
粮食是立命之需,是生命之源。我们从小诵读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长大,从中慢慢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的道理。而民以食为天更是表达了粮食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在物质需求日渐丰盈的今天,我们却听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声音。比如,食物丰富,粮食富裕,我们并不担心匮乏,节。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的这首《悯农》一直在我耳边回响,时刻提醒着我要做一个珍惜粮食的好学生。记得有一次吃饭时,由于饭菜不好吃,所以就没吃多少,爸爸看见我碗里的一粒粒的饭,语重心长地说:“粮食来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呀,农民伯伯种出这些粮食是很辛苦的!”接着,爸爸给。
爱粮节粮优秀征文 8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的本意是:能够不用的资源就尽量不用,能节省的就不要奢侈,但现在的许多人都把这种美德看为吝啬。
在公共场所,我经常看见有些人,洗完手后没关水龙头,我便上前去请他们关掉。可他们却满不在乎,说:“怕什么,反正这水费低,再说了,这水费又不要我出钱。”听了他们的话,我才明白,原来,现在的人看重的是水费,而不是水资源本身。水费贵就节约,水费便宜就浪费,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已渐渐的忘却了勤俭和节约。
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着香。小葱豆腐,意味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会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待!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肉、水果。还有雷锋、格朗台、严监生等这些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皇帝伟人都如此节约,而我们现在呢?现在,有许多餐馆都非常的浪费。客人们为了扩大排场,只有几个人,却要点一满桌子的菜。客人们吃饱后,却有一大堆菜没吃完,没办法,只好全部倒掉。这样,既浪费了钱财,又浪费了粮食。
大家都知道,巴西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之一,但当地人民还是很节约,用完水会很自觉的把水龙头关上,也没有人接一盆水,实际只用一半,另一半白白流失的情况,水龙头坏了也会及时的修理。还有,在英国的一些学校新发的课本只准用铅笔写名字,在书上也不能写其他的东西,还要保存完好,如过违反任意一条,都要处罚并买一本新的给学校,这种做发是为了让下一界学生接着用,做到尽量少浪费纸资源。
节约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司空见惯。但是这一点一滴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数字也慢慢增加,不久后,这数字一定大得惊人。任何资源,它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每人都浪费一点,长年累月之后,可能就不复有存在了!
现在的全球变暖就是体现浪费最好的例子,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就我而言,我有以下办法:一、用完水龙头、电器以后及时将其关闭。二、打印机的纸最好把两面都用上,用过的纸还可一留下来打草稿。三、送家人的礼物最好不要买包装华丽的,偶尔还可以自己做。四、浇花时,把花盆放在另一个大盆里,以防外漏。五、水用完了还可以二次利用,比如:洗脸水可以冲厕所、淘米水可以浇花。六、出门时,天不黑又是晴天时尽量少开车。七、吃东西是能吃多少要/做多少。八、不与别人攀比物质上的东西,尽量用物美价廉的。
在我们学习语文时都接触到不少关与勤俭节约的词,比如: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和一些名言佳句: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欲求温饱、勤俭为要。还有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都体现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它牢记心头!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征文 9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听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农民伯伯在地里干活时汗流浃背的样子,我知道每粒米饭都是他们用许多汗水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记得有一次中午,我忙着到外面去玩,碗里还剩下了几粒米饭,妈妈就对我说:“葛欣,你看看你碗里,还剩这么多饭为什么不给吃掉,你不知道这些饭有多珍贵吗?那些闹饥荒的地方,好多人都吃不饱,你看看你却在浪费,如果哪一天我们这里也闹饥荒,你该怎么办?”我听了无话可说,心里想:“妈妈说的对,我应该珍惜粮食!”于是,我立即把碗里的几粒米吃掉了。
同学们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可不要像我这样不爱惜粮食哦!
还有在学校里吃午饭时,有些同学很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还有的同学嫌饭不好吃,随手把饭倒进垃圾桶里,甚至有些同学就把饭菜扔到桌上,这都是不爱惜粮食的坏习惯!要知道许多山区的小朋友们都没有饭吃。据统计,如果全国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这些被人浪费掉的粮食,完全可以去救济许多许多的山区孩子,让他们吃到许多香喷喷的大米饭。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其实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乱倒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
同学们,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更多的人来节约粮食,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富有,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话:爱惜粮食,人人有责。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征文 10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最令人怀念的一首诗了,想起那首诗我就想起妈妈教育我:粮食是来之不易的,你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节约每一粒粮食。
我记得小时候,如果遇见不好吃的饭菜,我就会把它们挑出来,偷偷地扔进垃圾桶里。我知道,妈妈发现后我会很惨,但是菜真的很难吃!如果我要违约的话,我脑边就会浮现妈妈对我说的那句话,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呀!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渐渐地,我有了这个节粮爱粮的好习惯!
每次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像在家里一样,把碗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不会浪费一粒粮食。我想: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如果我们每天浪费一点点,一年以后或许就浪费了几吨的粮食呀!如果把这些浪费掉的粮食积攒起来,给山区里的孩子们,让他们和早上,像我们一样吃饱肚子去上学,那他们该多幸福啊?!我心里默默祝福山区里的孩子们:希望你们能吃饱了去上学!
今年10月16日是第31届世界粮食日。我提议让我们大家一起节约粮食,爱护粮食!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做个节粮爱粮的好学生!
“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从我做起!”我送给全中国的同学们一首小儿歌:
大米饭
大米饭,喷喷香,
农民伯伯种的粮。
春天育苗又插秧,
夏天还要地里忙。
我们吃饭要注意,
不要乱洒米和汤。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征文 11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写过节约粮食的古文,例如,两首《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话流传甚广。当你走过农田,看到在地里辛辛苦苦农作的农民,你是否会为自己浪费粮食的行动而感到羞耻?当你在悠闲打扒着碗里的饭、米粒掉落一地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说不定现在正在挨饿的农民?
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就是在珍惜那些劳作人民的努力成果。背对着火辣辣的太阳,擦着汗水,一声一声嘿咻嘿咻的人是为我们的生活付出最多的人。
我可以很明确的说明,我没有做到真正的珍惜粮食,可我做到的是在一天一天的进� 我相信我可以做到,就在不远的将来。
看着每天有许许多多的同学将没有吃完的饭倒掉,这一幕真的触目惊心,浪费,真的好浪费。这些90后没有尝过真正的苦,每一天都是生活在阳光下的阳伞里,所以他们不懂,说再多他们只会左耳进右而出。
如果仅仅只是一群孩子在浪费,还有饶恕的余地,可是就连一些曾经尝过劳动之苦的大人们也在浪费着,每天是烧的多吃的少,吃不完就倒。难道他们忘了几年前他们也是这些他们眼中的废物的创造者了吗?我为他们而感到悲哀。时代在进步,可是人们却在忘本。这让我觉得真的很可悲啊!
问问这个大自然,它还可以为我们服务多少年?问问那些劳动人民,他们还能劳作多少年?问问我们,我们还有多少年“享受”这些?大自然摇了摇头,在这样任人类浪费下去,它会垮下。劳动人民摇了摇头,在这样无止尽的让人类索取下去,他们没有精力再去坚持了,而下一代的接班人却又在哪里?那群娇生惯养的80后、90后?他们可以吗?他们都摇头了,我们又能怎么?他们都没有法子了,我们又能怎样?哪怕是为了多“享受”几年,也让我们开始爱粮节粮吧!让大自然多坚持几年,让劳动人民多坚持几年。
爱粮节粮,提倡低碳环保,说,够吗?要的是看得到的行动,那么就不要言而无信。从这一刻,哪怕下一刻,你就可以实施你的行动了!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征文 12
就在我想问题时,开起了小差,望着刚用不久的修正带,它把我牵进了梦的故乡。
“哇!我穿越了吗?”瞧我这一身,一个三角形帽子,身上穿着洁白如云的衣服,上面瘦,下面胖,简直就是一个大葫芦。我不是一个修正带吗?突然,两个沙哑的声音响起:“嗨!你是新来的吗?”我回头一望,一个脏脏的量角器站在文具盒里。突然量角器被分成了两块!这时,旁边又冒出了一个“刺猬”,仔细一看,原来是个橡皮,不过有许多铅芯刺在他身上。正当我拜访周围的伙伴们时,一直硕大的手捏着我的肚子腾空而起,我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这只手把我的帽子拿了下来,把我的头按在地上,往后拉了一段,我的肚子轻松了一些。突然,那只手连人带帽给我甩了出去,随着一阵疼痛,我昏了过去。过了一会儿,我问到了一股臭鸡蛋味,我朦胧的睁开眼睛,发现我竟然在垃圾桶里,我心里很是不平,于是大叫:“我还是一个新兵呀!才上岗一天就开除了,这真是天理难容啊!这时,响起了几个清脆的声音:“同类!”怎么这么多被人浪费了?
“霍英杰!作文写好了吗?”一个洪亮的声音把我从梦乡拉回了现实,我回忆着刚才的梦,跑到垃圾桶旁,把里面的修正带。钢笔。拿了回来,然后便坐在那反省。
这个梦让我明白了我们要节约资源呀!哪怕是一个铅笔头,一张白纸。节约要从小事做起。古人说得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再小。再少的东西,日积月累,也会成山成海,所以节约无大小,从你我做起,从身边的做起。
节粮爱粮征文 13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是一种涵养,你是否在学校时遇到过浪费粮食的现象?比如打饭的时候,有的人打了满满一盆,但一口没吃就倒了,有的人吃饭大大咧咧的任由米饭在桌面上打滚,甚至还有的把饭抓成了一团扔到地上让别人滑倒。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饭店吃。吃饭的时候看见隔壁那桌点了一大桌子的饭和菜,我以为他们会吃完再走,可是他们说说笑笑之后就走了,一口都还没吃,看服务员倒掉那些饭菜,我觉得十分可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大家都听过,但浪费粮食的现象还存在。在此,我提一些提议,平时我们吃饭的`时候尽量不挑食,不剩饭,去外面吃饭的时候有剩下的尽量打包,学校还能够组织一次活动,让同学们下乡去帮农民伯伯干活,让大家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
光盘行动不仅仅要从自我做起,还要提倡父母、亲人加入光盘行动。我们要从我做起,珍惜粮食,节约粮食。
爱粮节粮优秀征文 14
我们要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而粮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
如果我们没有了粮食,就无法生存。我的奶奶就是一个种田的人,她要先把稻种洒到地里面,等过上十五至十六天后,地里才能长出秧苗时,再去给秧苗施肥,再等成熟之后,田里就会从碧绿色逐渐变成金黄色,也渐渐长出了稻穗,最后用收割机收割起来,再用机器把稻穗制成大米。奶奶曾经对我说过:“一粒米需要很多的劳动和汗水才能长出。”记得在她小的时候,因为生活实在贫苦,只能吃野菜。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
我们有些人都不珍惜粮食,都觉得只要自己有钱就行了,所以就铺张浪费。其实,如果实在吃不下的话,就可以给一些牲畜吃,但还是要尽量的`吃完,同时我们还要节省粮食,粮食虽然是地里长出来的,但同时也是用汗水和金钱才换来的,而金钱是大人用心血和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所以粮食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要更加爱粮节粮。
爱粮节粮优秀征文 15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自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谈到农业,多数人会想到我国粮食问题。随着我国人口急速增加,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来看,粮食问题早已不是个新话题了,“节约粮食”更是我们从小便熟知的字眼,从古人“锄禾日当午”,直到现在人们统计的精确数字,无一不表明粮食的来之不易。从播种至收割多少道程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双饥饿的眼睛在渴望……
自古以来,提倡节约、倡导节俭的名言和故事不胜枚举。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墨子提出“节用”,主张厉行节约,去掉不必要的开支,国家才能强大。三国时期的名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开篇就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告诫儿子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粗茶淡饭,掉在桌上的一粒米、一根菜,他都要捡起来吃掉,饭碗里从没剩下过一粒米。一件睡衣竟然穿了20年,补了73个补丁。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人民做出了表率。
当我们漫不经心的倒掉剩菜剩饭时是否有那么一刻迟疑脑海里猛然闪过那些渴望的眼神挣扎的身影。你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个饥饿无助地蜷缩在肮脏地面上的非洲小女孩,她的不远处就是一只秃鹫在悄无声息的等待着画面。我感受到死神悄悄逼近的气息,这就是“饥饿”。我们出生于和平的年代,成长在富强的中国,从未品尝“饥荒”的苦楚。但这不代表我们不是警醒着的无数的故事和文字可以让我们感同身受,让我们保持清醒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粮食了。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何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那么多人的温饱和贫穷没被解决,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困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过都是举手之劳。只要存有节约意识,其实做起来是很简单的: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打包带回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引导身边人做起,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让节约成为我们自觉的意识、自觉的行为,让节约成为我们共同倡导和践行的社会风尚。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征文 16
国
粮食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啊!我们必须从小节约水和粮食。
粮食牵涉到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现在中国人口渐渐变多,耕地渐渐变少,大部分耕地都盖成房子了。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历来都十分重视粮食的问题。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法规和制度,还经常通过媒体宣传等报道,教育人民群众和相关行业重视粮食。多种粮食,奖励种粮大户。
有首古诗[悯农]的意思就是让我们节约粮食,农民伯伯不管是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都能看见他们干活的身影。他们干吗这样辛苦的干活呢?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成长。
当然,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因为为了让大家知道,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当你在饭店用餐的时侯,你会看见有人点很多菜,用餐后餐桌上会有许多剩饭剩菜。根本就吃不完,他们只是要面子,这多浪费啊!我看着很心疼。当然,我相信这只是少部分人,但是以小见大!而外国人吃多少要多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我再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差距。
我们一家去吃饭,也是吃多少要多少,吃不完的都打包带回家。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不浪费,养成好的习惯。从点点滴滴做起,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珍爱农民伯伯的果实,这样,这样才有希望让我们的国家更大更强!
爱粮节粮征文300字 17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从古至今,节约粮食、珍惜粮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近年来,我国也在大力宣传节约粮食,广传“光盘才光荣”的理念,让人们深刻意识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打我记事起,外婆便常把“勤俭节约”四个字挂在嘴边,并努力践行着。小时候,曾去外婆家吃饭,她每次都亲手烹制莱肴,虽简单却美味。有次,她亲手给我夹个鸡腿,我吃不下,随手丢在一旁,外婆一看,慈祥的笑容立马严肃起来,历声喝斥“小孩子不懂事,这样浪费食物,以后不许再这样了!”然后,又把鸡腿夹回去了。
在这样环境下我耳濡目染,使我知道了勤俭节约亦如清茶野菜,朴实无华,却细水长流,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田。
爱粮节粮征文400字 18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对大家来说应该都不陌生吧!但是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浪费粮食的行为,比如面包、馒头吃两三口就扔进垃圾桶,米饭吃不了两下就倒掉了等等,这得是农民伯伯的多少汗水换来的呀!不知道农民伯伯看到了会多么痛心。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小题大做,不就是几粒米吗?但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国人口众多。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根据今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四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为我国这一最大的问题你忧虑过吗?
世界上,非洲的大部分国家仍旧很贫穷,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如果说,全世界每人每天节约10粒米,那就会救活多少人啊!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起,从自己做起每天节约生活中的每一粒米,让我们都成为爱粮节粮的模范小卫士吧!
爱粮节粮优秀征文 19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节粮是一种美德,先有古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慨,后有老师“不能浪费粮食”的谆谆教诲。从古至今,粮食一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从小接受过很多关于节粮方面的教育,但衣食无忧的我并没有真正在意,直到我在网上看到一串惊人的数字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节粮的重要性。据统计,每年全球浪费粮食总数近13亿吨,可以养活约27。7亿人口,约占全球人数的34。6%,但同时,全球还有8。2亿人面临着饥饿,想到曾经被我倒掉剩下的米饭,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回想起在课堂上我们学到“粮食的生产步骤”一文,从种植、浇水、施肥,再到防虫、收割、晾晒,最后存储、加工,才变成了我们吃的粮食。步骤繁多,每道工序都包含着许多人的付出和努力。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足蒸署土气、青灼炎天光”。如果没有农民们的辛苦付出和加工厂人员的勤劳,就没有我们餐桌上可口的佳肴。我又一次觉得农民伯伯十分伟大。粮食是他们辛勤劳作的结晶,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浪费粮食呢?所以吃饭时我也尽量吃光盛的米饭,因为我不想浪费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剥树食其皮,掘草食其根”“一女易斗粟,一儿钱数文”,古时候的流民吃草根,啃树皮,没有粮食的生活那么不易,而我们现在,丰衣足食,根本体会不到那时疾苦,和那时比,浪费粮食的行为,这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啊!
爱粮节粮优秀征文(精彩19篇)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此,我向全国中小学生呼吁:节约粮食、从我做起!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米、每一碗饭,让节约粮食成为我们的习惯,把勤俭节约的美德传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