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节日作文 > 端午节作文 > 端午节作文优秀7篇正文

《端午节作文优秀7篇》

时间: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这里是可爱的小编燕子帮助大家收集的7篇端午节作文1000字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作文 篇1

突然,我听见厨房里有奇怪的的声音,便一下子警惕起来。以为有了老鼠。我抄起一根棍子偷偷溜进了厨房。哦,原先是外婆在包粽子。嘿,有事做了!我立即甩掉棍子,扑上前去,一把抓过一张粽叶,一板一眼的学起包粽子来。

我把粽叶留意翼翼对折后,叠成一个圆锥形,再放入些许米,夹入用酱油浸透的鲜肉,再撒上些米,直到把肉全部盖住。咦,是不是米放太多了,棕叶外衣不够大,老包不住?外婆一瞧,乐开了花:“囡囡,米太多,棕叶太小,米还不往外逃呀,你看台面上全是米粒。肉也太多,你是不是想自已吞呀!”嘿,我连忙给棕叶减负,穿好衣服,再系上腰带,一个可爱的粽子宝宝就诞生啦!嗨!你还真别说,包出来的粽子还真像那么回事。

我留意翼翼地呵护着我的粽子宝贝,还给它们编号。(1)、(2)、(3)......粽子宝贝越来越多,我都懒得去数了。当然,越是后面,粽子宝贝也就越漂亮,因为我的`手艺在一点点长进,包到之后,自然驾轻就熟了。

欣赏着自我亲手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这次包粽子,不但让我学会了怎样包,更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1100字 篇2

端午节就要到了,每当这个节日来到,插艾蒿,点雄黄、包棕子、戴香包、赛龙舟等各种活动都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个令人惋惜的历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国,想起汨罗江,想起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学家和诗人屈原。

除了屈原,应该还有许多自己的亲人在这一天被我们一同怀念。我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无比思念我长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妈,我知道,她也一定会思念我的。

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她对我的哺育和爱却远远超出了血缘的范围,在她精心呵护和爱抚下,快乐考试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忆,尤其是端午节的棕子和香包,更让我无比怀念我的奶妈——那位漂亮健康宽容豁达的年轻女子。

是她在一个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时候向我敞开了温暖的怀抱,我在她的怀中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怀抱中一天天饱满、长大、变美。

我长大了,要进幼儿园和上学,城里和乡下的距离把我拉离了她的怀抱,但是我的心却无法离开她,因为她把母爱的种子深深种在了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乡下的小路和小桥,奶妈家的柴门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图画。

那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我在睡梦中就能够闻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妈让小舅挽着蓝子天不亮就送来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几里路还温热的棕子,里面的各种豆儿和枣儿把糯米染得红红的,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撑得溜圆。

每年的这几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妈的棕子,我一直到现在都认为奶妈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谁都比不上。装棕子的蓝子上还挂着奶妈亲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极了,是用各种丝线缠绕的小棕子的模样,小巧玲珑,香气芬芳,我挂在脖子上在学校向女同学炫耀着,高兴着,美着……

那感觉让我每次回忆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时代,回到了奶妈身边。也有那么几次赶上在奶妈家过节,于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兴的事,尽管我不会包,但是还是象模象样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边上,拿着棕叶包着米和豆儿,拿着草捆扎,每到这时候,奶妈都会高兴的一边包着手里的,一边教着我,还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锅里一起煮,结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着,就是里面成了稀饭,尽管这样,她也从未责怪过我,还任我用手在盆里捞来捞去继续捣乱。

亲爱的妈妈,女儿现在仍然不会包棕子,不会缠香包,不是女儿不想学,而是女儿要把妈妈的棕子和香包永远永远留在记忆中,那是什么样的棕子和香包都无法替代的美的记忆,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过节了,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棕子,有没有香包?女儿在这里为妈妈送上一份节日礼物,愿与您在梦中相会,亲手为您剥棕子,戴香包,亲口祝您端午节快乐!

欣闻国家已经把端午节和春节、中秋节一起列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虽然还没有规定为法定假日,但重视传统节日的步子已经迈出,我想您听到这个消息也一定会高兴的,因为您爱这个节日。

端午节的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儿歌,我就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传说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听到自己国破家亡的消息时,一怒之下,抱石跳下汨罗江。当地百姓为了避免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纷纷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洒向汨罗江。后来大家把竹筒装米改为包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大家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这天,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叫了起来,说是上街去买艾草。听妈妈说:端午节买的艾草是最好的,它可以驱蚊避邪。我们买了艾草,妈妈又带我来到了香囊店。那一个个香囊香气无比,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有红色的,粉色的……有元宝形的,心形的,三角形的……还有十二生肖呢!好多上面还绣着字呢!

我和妈妈买完艾草和香囊一起回到了家里。我看到奶奶正在搓一根绳子,绳子有多种颜色组成。我不知道是什么,就跑过去说:“奶奶,你搓的是什么呀?”奶奶没有回答,就直接把它戴到了我的胳膊上。然后我走到妈妈身边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呀?”妈妈说:“这是五色线,带上它可以避邪,而且还必须到七月初七才能解下来,还要把五色线扔进河里,这样,疾病就可以带走了。”

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呢,那就是包粽子,吃粽子。我从来没有包过粽子,我看着妈妈包粽子,便说:“妈妈,我也想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呀?”妈妈说:“行,包粽子挺好学的,但你得耐心一点。首先将两片竹叶叠成漏斗形,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卷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我跟着妈妈做,把竹叶叠成漏斗型。“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满哦,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糯米里放两个大枣。”我按照妈妈说的方法,终于包好了,一个。妈妈把粽子在锅里煮了大约40分钟,粽子煮好了。我吃着我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我爱吃粽子,我爱过端午节,更想让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1100字 篇4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23日,离今天也不远了。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我来给你讲一讲吧!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除了有故事,还有习俗。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

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1200字 篇5

端午节就快到了,很多同事这几天都在家积极地准备材料亲自动手包粽子,而且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成果照片。今天我看到一位同事把粽子装在盘子里,而且还动手做了牛肉小煎包,再配上凉拌自己家里地里种出的嫩黄瓜,一切准备妥当。把老母亲接到家里一起品尝,看着已经两鬓斑白的母亲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动手做出来的美食,真是幸福又温馨。

谈到端午节,同事们都把自己记忆的闸门打开了,一下子把自己的回忆拉到了二十几年前。在我们小时候,端午节往往都是麦收最忙的时候,因为当时收麦要用镰刀,一镰一镰把小麦割下来,然后再运到麦场里,用拖拉车一圈又一圈地把麦子撵出来,然后再用叉把麦秸秆挑起来,压过两遍之后,就可以把所有的麦粒都收起来,然后把麦秸秆都垛起来。

现在说起来好像轻松又容易,但是当时对于年幼的我们来说却是一个大工程,因为几亩地的麦子要先收割下来,然后再把麦子一捆捆抱到车子上拉走,当时都是用人工的架子车,很多事情都是用人力一步步完成的,真是走一步一把汗,衣服都能被汗水渗透,眼睛也被汗水浸得疼疼地,红红的,真是一段难忘的劳累记忆。

还有同事说:“我最烦的就是搂麦子,用耙子把地里遗落的麦子搂起来,一遍又一遍沿着自己的土地转了好几圈,都累得体力透支。”当时每当麦收时节,学校都会放假,所以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家长都不会让在家里闲着,都撵到地里去干活,去割麦子,收麦子。

这样劳累了十几天之后,端午节就到了,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节,端午节不仅能够吃上粽子,还能吃上伤力草打鸡蛋。因为粽子对我们来说是稀罕物,因为当时很少有卖粽子的,只有到了端午节,才能够吃到自己包出来的粽子,而且大人平时都很忙碌,很少给我们包粽子,所以当我们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就感到粽子特别好好吃。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鸡蛋呢?妈妈告诉我说:“那是因为麦收过后,大人小孩都到地里去忙碌干活,个个都累得体力透支了,而伤力草打鸡蛋正好可以补充体力,让透支的身体能够尽快恢复体力。”

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小型的收割机,取缔了镰刀,但是这种机器只能把麦子割下来,还要用车子去拉,但是这时候已经有了机动三轮车,机动三轮车比架子车拉得多,而且还跑得快,节约了很多人力物力。

再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就有了大型联合收割机,不仅可以把麦子割下来,而且还能够直接把麦粒脱下来,只需要再地头上准备一个单子接住麦子就行了,等全部收割完毕之后,再把所有的麦子装车运回家。但是地里长长的麦秸秆要拉走,因为如果不拉走就无法种地。有的人图省事就把麦秸秆用火点了起来,熊熊大火不仅烧完了所有的麦秸秆,而且还烧坏了地里栽种的树木。还严重污染了环境,整个麦收时节烟熏火燎,弄得空气都是一股烟熏的味道,而且为此还惹出了好几次火灾。

现在技术更加先进了,不仅可以又快又迅速的收割麦子,而且还能够把麦秸秆用铡刀打得粉碎,直接撒到地里成为了将来玉米的肥料,收割完毕之后,就可以直接播种。

现在的人们今天还能看到满地金黄的麦穗,第二天就一地干净 了,第三天就看到地里已经播种上了玉米。速度之快,令人还没有反应过来,麦季已经结束了!现在的人真享福呀!

端午节留下了我们的深刻记忆!

端午节的作文 篇6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那天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今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了,妈妈开始包粽子,奶奶开始煮粽子,几个小时后,奶奶又开始煮雄黄酒和艾草。我看着奶奶忙进忙出,好奇地问:“奶奶,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奶奶和蔼地对我说:“从前,有个叫屈原的诗人,他的国家楚国国破,他不忍舍弃自己的国家,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抱石投汨罗江身死。楚国百姓哀伤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躯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被蛟龙吃了,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了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最有趣的要数赛龙舟了,岸上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从拥挤的人群中挤了进去。我看见一艘艘龙舟像一支支利箭,在发号令打响后,万箭齐发,都向着终点而去。现在那艘红色的龙舟遥遥领先。

我喜欢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等习俗真是太有趣了!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1100字 篇7

眨眼间端午佳节便到了。对于生长在北京这个现代化都市的我们来说,端午佳节的意义何在,我们或许并不清楚。我们知道的,只是屈原、粽子、龙舟和菖蒲、艾草。但总有些特别的吧。端午节于我来说,它唤醒了我对家乡的记忆。为什么呢?因为鸭蛋啊……

不久前恰好学了一篇课文,是汪曾祺老先生写的《端午的鸭蛋》。那时,我的记忆便被勾回了童年那段时光。

我的老家,很巧,也在江苏,但又没有那么巧。我的老家在苏北的一个很偏的小村子里。小时候的假期,我都是回老家度过的。不是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而是爷爷盖起的老旧砖房,院子里的菜地,一口井,成群结队的鸡和鸭,门口的大片稻田,田埂上的小路,和屋后的一条河。

家里人喜欢喝粥,基本上每天早上的早餐都是粥。自己种的米,虽然不香,但令人温暖。奶奶更是有一门好手艺,做的小菜极香,因此更爱喝粥。在那些腌制的一坛坛白菜、莴笋和野菜中,我最爱的,便是端午佳节前后的咸鸭蛋。

很小的时候端午节是不放假的,只有暑假回家才能吃到奶奶腌的咸鸭蛋。那时每天早上早早地听着公鸡打鸣便起了床,看爷爷下田,跟着奶奶准备早饭。

爷爷每天都要下田,但我却不知道爷爷下田会做些什么,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过春种和秋收。但家里总有被大编织袋装起来的、奶奶已经将它退去外壳的稻米。爷爷在田埂上走着,我便跟着,时而蹲下,爷爷用他那苍老、粗糙却有力的手,轻抚过那渐渐饱满的麦穗。现在看来,那似乎是爷爷对于这片养育了几代人的土地的热爱。

跟着奶奶准备早饭是很有趣的事情。我学着从院子里那口井里面打水,尽管常常弄巧成拙,不仅帮不上忙还会把自己的衣服弄湿了,但我却依旧喜爱听那口井已老旧、甚至生锈的金属摩擦的声音,看着那一汩汩清澈的水流涌出。每天必做的工作是去鸡窝里掏鸡蛋。我们家养了几只鸡和鸭,好像每天都会下蛋。刚开始还有点怕那只皮毛光滑艳丽的公鸡和那只护子心切的鸭子啄我,但后来发现它们似乎认识我是它们的小主人,对我很友好,我便不那么害怕了。

直到太阳高高的挂在天上,我们才算是完成了清晨的工作,开始吃早饭。我最期待的,便是每天早上吃粥时的那一个我自己独享的咸鸭蛋。奶奶从厨房里拿出一个或秀气或蠢笨的咸鸭蛋摆在我面前,爷爷帮我敲开青白色的外壳,露出雪白的蛋清,放在小碗里。我用筷子轻轻一扎,红油就能冒出来。奶奶自己腌的咸鸭蛋,或许不像高邮产的咸鸭蛋那么有名,但却是我最珍惜的美味,最难忘的回忆。

长大后,渐渐的生活变得忙碌起来,回老家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但我却更怀念我早早起床,忙碌过后享受于一个咸鸭蛋的日子。年初爷爷奶奶回老家了,所以今年的端午节,我品尝不到奶奶的手艺,但我却更加思念那味道。

暑假马上就要到了,我是否能品尝到这迟来的端午礼物呢?我不禁开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