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17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
孝图读后感 1
其实,《二十四孝图》的事例所要表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种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温馨,向一缕淡淡的香气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个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么惊天动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更加的温馨、幸福。
读二十四孝有感 2
古人云:“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提倡,是指儿女不得违背父母或长辈、甚至是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孝,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但有几人能真正做到“百善孝为先”的呢?而《二十四孝》这本书里则讲述了一个个有关孝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一篇仍令我记忆犹新:
在我国古代的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舜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死去了,于是舜的父亲娶了一位后妻,这位后母对舜和舜的父亲都不好。但舜却始终如一,依旧孝顺父母,教育后母生的弟弟。终于,舜的孝心感动了上苍。于是,舜耕田时有小象帮忙,有鸟播种??后来,尧也把皇位禅让给了舜。
后人有诗赞颂曰: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舜的故事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不论自己家人对自己怎样,也不论自己的家境是如何,都不要怨天尤人,始终如一的孝顺父母、尊敬他们,保持一颗宽容大度的心。
《二十四孝》中的每一个故事都给予我不同的感受,个个都扣人心弦。
“跪父留母”也是《二十四孝》中的一则故事:讲的是宋代有一孝女叫张菊花。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位继母,张菊花对待继母恭敬,但不想她的继母却心怀不轨。一日,父亲外出,继母乘机将张
菊花卖给别人做婢女。巧的是,当父亲归来入中,偶遇张菊花,于是,父亲逼迫张菊花说出实情。其父回家后扬言要休妻,张菊花随即下跪求情,父亲为其而动,方才罢休。继母膝下无子,父亲死后,菊花待母依旧。于是乎,有诗云: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二十四孝》,个个“百善孝为先”,其中的故事个个令人叹为观止、记忆犹新。同时,也给我一个启示:在家里要孝顺长辈,不能出言不逊;在学校,要尊敬师长,跟同学要团结友爱。
孝读后感 3
孔子说:;孝道是道德的基础;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从古到今,我不知道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多少孝顺的儿子,永垂不朽!
最近,老师给我们读了一本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孝子,被认为是二十四孝的故事。
老师读《二十四孝》时,我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其中一人说,闵子谦的继母给她的两个小儿子用厚棉絮,但在给子谦做棉衣时用芦苇塞。后来,父亲明白了,说她要跟子倩的继母离婚,而闵子倩看到继母和弟弟在一起哭,不但为她平反冤屈,还跪下求父亲不要跟继母离婚。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的眼睛开始湿润。如果我是子谦,我继母在冬天给我做了带芦苇塞的棉衣,当我父亲要给我脱衣服的时候,我没有时间拍手。我怎么能跪下来求我父亲不要把她带走?子谦的行为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他的继母让他在冬天很冷,在工作日很古怪,但他不仅没有抱怨,而且还恳求他的父亲留下他的继母。多么孝顺啊!
我认为:我们应该向大家学习二十四孝道,关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数百孝道!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父母和长辈。只有那些知道的人;孝道;你可 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客观性,班主任老师经常利用晨会,班会教育我们,从小要培养孝敬长辈的好习惯。
我利用星期日,节假日在电脑上看了《二十四孝的故事》,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下面这个短片,颇有感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卡通画描写的是亚男从小就失去了父母,虽然她是不幸的,但在不幸的同时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妈妈临死前把她托福给了一个卖盒饭的`老婆婆,这位老婆婆非常有爱心,并且很善良。婆婆含辛茹苦地的把她养大。为了亚男,婆婆除了卖盒饭,她心灵手巧,还会做风筝,把挣的钱供亚男读书与生活。后来婆婆患脑瘤离开了人世。婆婆的亲生女儿担起了抚养亚男的重担,她白天上班,晚上帮忙洗车赚钱,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甚至还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短片内容,充分体现了人世界爱的伟大!把起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甚是感人。
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今年重阳节,我和几个同学跟着老师社会实践活动来的张渚敬老院,买了老人喜欢吃的水果看望老人,与老爷爷、奶奶一起交流,为他们打扫卫生,梳头,唱歌,跳舞……互相祝愿,可开心啦!这难道不是爱的表现吗?
想着写着,爸爸教我的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我耳边萦绕。
看了我这篇观后感,那以后就要多孝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 你们也要记住喔!
孝读后感 4
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二十四孝的前十二孝,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孝。那个卖身葬父的董永,以前只从电视剧中知道他和七仙女的故事,其不知他让我佩服的是他的孝心。他为了埋葬父亲,甘愿卖身到富家为奴,他的孝心终于感动了天帝……
老师和我们讨论,天帝可能是假的,但是卖身葬父这个事情肯定是真的,我想也是的。知道了这个故事,想一下我自己就很惭愧了,我和他比起来那就太不孝了。上次爸爸生病了我还是不闻不问,好像和我无关一样。我天天在外头玩,只有爸爸许诺给我买东西,我才回去。什么事情稍不顺心就发脾气,在外头时连爸爸他的电话都懒得接,更不要说孝心了。
学习了古人的孝道,我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父母生了我们,我们就要孝敬他们,不能忘本。父母都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他们批评我们也是为我们好,我们也要虚心的接受。父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要报答感谢他们,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心。
接下来的十二孝,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今后我一定要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孝故事读后感500字 5
曾多少次趴在爸爸的背上回家,曾多少次躺在妈妈的怀里入睡。我想,我就从最基本的开始,给爸爸捶捶背,给妈妈揉揉肩吧。
周五,一本飘着油墨清香的《古、新二十四孝》来到我的手中。认真翻看,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蕴藏着孩子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的孝,令人感动,令人惊叹,令我也想做一些孝顺的事情。
曾多少次趴在爸爸的背上回家,曾多少次躺在妈妈的怀里入睡。我想,我就从最基本的开始,给爸爸捶捶背,给妈妈揉揉肩吧。
望着那熟悉而温馨的房间,我又有些胆怯有些犹豫,想说的话好像一下子被卡在了喉咙口。奇怪:平时和爸爸妈妈撒娇,享受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都那么地自然和受之无愧,而今想让父母也体会一下我对他们的爱,我对他们的孝,却又为何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和难为情呢?
“妈咪——”我怯怯地叫道。
“嗯?宝贝什么事?”
“我想给你揉揉肩。”我走到妈妈身边说道。
妈妈用奇怪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说:“好啊!”
我轻轻地替妈妈揉起了肩,“妈咪——舒服吗?”
“当然舒服,宝贝女儿懂事了。这里,这里——用点力。”妈妈笑眯眯的说着。
后来我又给爸爸捶了背。爸爸还说:“不错,不错,第一次享受闺女的小拳头,真舒服!”
读二十四孝有感 6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孝是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从古至今,五千年的中国长史上,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他们感天动地的故事流传后代,万古长青!
暑假里,漫游在社区图书馆的我被一本《新二十四孝》吸引了。翻开书,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映入眼帘,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话语在耳畔响起,顿时令我百感交集!其中,一个名为《感激》的故事更是令我难以忘怀……
在柏林交响乐团的访华告别演出上,有这样一位中国姑娘,名叫张姗姗。她已是这个著名大乐团的小提琴副首席。每当她谈起今天的成就时,总忘不了一个人,那就是她的母亲。从6岁开始,在母亲的督促下,姗姗唯一的游戏就是拉小提琴;每逢周日,不管刮风下雨,妈妈总带着小姗姗从郊区到几十里远的市区辅导老师家学练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张妈妈将女儿培养成才时,自己却突然被病魔击倒了。但作为女儿的姗姗始终没有放弃,时时陪伴在母亲身边,与母亲一起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张姗姗,一个孝顺的姑娘。她不正是我们当代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楷模吗?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更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他们像一棵参天大树,无私的为我们奉献着他们的光辉!明朝大学问家陶宗仪说:“孝为百姓宗。”唯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会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是个富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有望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爱,是一缕阳光;爱,是一丝雨露;爱,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人类为爱而生,生来被父母爱着,那我们这些孩子,就不能向关爱着我们的人付出我们的一片爱吗?
曾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老人,老伴已亡,临终前,让他给女儿一百个幸福。但家中女儿女婿却冷眼对他,希望他早死。为了完成老伴的遗愿,他为女儿做了九十八件事,在为女儿买香蕉的途中,被车撞了,临终前说:‘我的死是给我女儿的第一百个幸福!’
当前的社会上,有多少人是故事中的那个女儿,她们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却从未想过父母的劳累与辛苦;从未帮父母做过一件小事;从未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孝顺父母。真希望他们能看看《新二十四孝》这本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做一个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的好孩子。
孝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自古“以孝治天下。”孝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孝很简单。在父母劳累时为他们锤锤背,倒杯茶;在父母忙碌时,帮他们做几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学习工作上,有一些成就,让父母欣慰……这些就是父母最想看到的!
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从来不求回报,不要求我们长大后报答他们,只希望我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长大后做一个正直的人,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同学们,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能世代传承,为了构建和谐美好的文明社会,让我们一起呼吁吧:
让我们一起弘扬民族孝道精神,做一个有孝心,懂孝道的人,让中华孝道精神世代传承!
孝故事读后感 7
最近几天,我读了《二十四孝故事》,一个个都吸引着我,但我最喜欢“卖身葬父”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读完让我深有感触。
这个“卖身葬父”的`主人公是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人,年纪幼小时母亲早亡,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湖北),后来父亲也死了,董永为把父亲埋葬,吧自己卖给富农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与槐荫下遇一女子,说她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个月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说自己是天上的仙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这《二十四孝故事》每一个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二十四孝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孝敬父母和长辈,虽然不必像古人一样,但我们也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报答他们,孝心能感动天地。
孝读后感 8
关于鹿乳奉亲,讲的是春秋时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群中取鹿乳侍奉双亲的故事。
我看着不觉得不佩服他,有点滑稽,十分敬佩。为什么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群的生活习性又怎样会混入鹿群呢。体现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为一体。
当然二十四孝,远不止上方我所提到的这些。每一个,看后都会有莫名的感动。敢问,看了这样,你觉得你对自我的父母亲做的够吗,不说想这些人一样。起码,你不让父母担心,常常给予必要地问候了吗?都扪心自问一下吧!
做一个孝顺的人,正因你也会有老去的一天。常怀感恩之心,不让二老再为咱们把心操碎。
孝读后感 9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二十四孝》,里面讲了许多孝心小故事,其中,令我最感动的是《扇枕温衾》。
《扇枕温心》讲的是黄香侍奉父亲,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这让我想起了妈妈,妈妈平时陪我学习,陪我练琴,还要干活和工作,非常辛苦。
还记得今年七月的一天,我钢琴考级,我被领进了考场,考场里开着空调,考场外面很热,我在里面一小时,妈妈盯着炎炎烈日站了一个小时,等我出来时,妈妈的衣服已经湿透了,妈妈顾不上热,先问我:“考得怎么样?”“很好。”“吃不吃冷饮?”“不吃。”看到妈妈的衣服已经湿透了,我想起了平时练时对妈妈没礼貌,不听妈妈的话,我的眼不禁湿润了。
以后我也要像黄香一样好好学习,孝敬父母。
孝读后感 10
今天,我读完了二十四孝,发现里面全是孝子, 还 发现原来古代有这么多孝子,我也希望我们像他们一样孝顺。
《孝经》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其中《孝敬父母》中有一篇是卧冰求鱼,让我深受感动,介绍的是穷人家的孩子王祥,王祥的父亲早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王祥家中的生活非常拮据,一点儿微薄的收入仅能勉强糊口,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别的东西。有一年冬天,王祥的老母亲因过度操劳而导致卧床不起,王祥也非常孝敬母亲,一直以来,两人相依为命,母亲生病后,说起想吃鲜鲤鱼。当时,三九严寒,天寒地冻,王祥每天都到市场上转悠,但每次都扫兴而去。突然,王祥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自己去捕鱼,这样即新鲜又省钱。但河水全都被冰封了,要去哪里捕鱼呢?他看着厚厚的冰层,心中充满里焦虑。终于,王祥想到了办法,他毅然脱下子的衣服,趴在冰面上,试图用自己身体的`热量来化解冰层,可冰层实在太厚了,很久很久以后,才渐渐融化,王祥已经冻得嘴唇发紫、手脚发麻,这时出现了奇迹: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跳出水面来,投进了王祥的怀抱。回到家中,母亲吃到了活鱼,高兴的热泪盈眶,王祥也备感欣慰。
王祥为尽孝而采取卧冰的极端行为,不值得提倡。对于现在的孩子,只要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就是孝顺的好孩子。
孝故事读后感1000字 11
孝道,自古以来就是贯穿于国人伦理和美德的精髓。
闲暇的一个人去郑州城隍庙转了一圈,这是第三次来。第一次和同事,第二次和我弟。总觉得这个地方,有尘世难得的清净,总之,我喜欢这里。如果说前两次是看热闹的话,这一次应该是看到了门道。留心看了正殿两侧的垂直坡面上画的就是二十四孝彩图。想起了小时候,爸爸常常给我讲这样的故事。
常言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最近细细品味了儒家的经典著作,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感触良多。
个中,印象最深的当属,“戏彩娱亲”、扼虎救父、嗜指痛心、鹿乳奉亲等等。
戏彩娱亲,讲的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老莱子的故事。楚王曾派使者请他出仕,他却表示不屑。这人很有意思,已经七十岁了,还说自己不老。对自己的双亲十分孝顺。他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学者婴儿的样子嬉戏哄二老开心。取水上堂的时候,故意假装跌倒在地,学着婴儿那样啼哭,父母看了哈哈大笑。
今天看来,老莱子总是让人觉得少不了做作之嫌。鲁迅先生,对这一点就很是反感。但我觉得,这又有何妨,其初衷是好的,就是一个劲的让年迈的父母永葆一颗不老的心态。
扼虎救父,是关于晋朝杨香勇敢把父亲从虎口中解救的故事。一个年仅16岁的小女孩,随父亲去田间割稻,歘然闯出一只白额虎,把杨父叼在口中。幼冲的小杨香,情急之下,完全忽视了自己与老虎力量的悬殊,竟然用小手卡主老虎的咽喉,直至老虎瘫软在地,父亲得救。虽然摆布不了夸张的色彩,小小的一个女孩子力气能有多大,但是我们不得不由衷赞赏这样一个勇敢和孝顺的女孩。
曾参,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嗜指痛心就是讲的他的事迹。说他少时家穷,常去山中砍柴。一日,宾客来访,曾母不知所错,急的狠咬自己的手指。曾参猛的觉得心口疼痛,就迅速赶回家中,跪问其母,母亲说,我咬指嗜希望你回来。是啊,这充分显示了母子俩具有极强的感知力。
关于鹿乳奉亲,讲的是春秋时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群中取鹿乳侍奉双亲的故事。我看着不觉得不佩服他,有点滑稽,十分敬佩。为什么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群的生活习性又怎么会混入鹿群呢。体现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为一体。
当然二十四孝,远不止上面我所提到的这些。每一个,看后都会有莫名的感动。敢问,看了这样,你觉得你对自己的父母亲做的够吗,不说想这些人一样。起码,你不让父母担心,常常给予必要地问候了吗?都扪心自问一下吧!
做一个孝顺的人,因为你也会有老去的一天。常怀感恩之心,不让二老再为我们把心操碎。
孝读后感 12
暑假我看了《二十四孝》,这本书是古人关于孝心的二十四个故事。读完这本书,我被他们的孝心所感动,决心要像他们一样有孝心、有品德。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芦衣顺母》这个故事,写了春秋时期鲁国闵损的孝心故事。闵损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继母特别讨厌他,不把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女对待,还把他看成和两个儿子争夺财产的人。
如果闵损的父亲在场,继母就对她温顺、和蔼,像亲生的母亲一样。有一次,闵损的父亲不在家,闵损、继母和两个弟弟在一起吃饭,继母煮了好几个鸡蛋,闵损看见她们吃鸡蛋,伸手拿了一个,他正想剥鸡蛋时,继母一巴掌打在他的脸上,“你这个小孬种,鸡蛋是给你吃的吗?”闵损赶忙和继母道歉,继母这才不和他计较,只是“哼”了一声。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闵损已经14岁了。那年冬天,天气特别冷,闵损的父亲要去拜访朋友,就叫闵损为他赶车。
然后父子俩就上路了,一路上,寒风凛冽,闵损冻得直发抖,父亲看到儿子的样子非常生气,大声喝到“一点都不像个男子汉,你穿这么厚的棉衣,怎么还冷呢,难道你是不愿意为你的父亲赶车吗?”
闵损冻得牙齿打战,对父亲说“爹,别着急,我会用心赶车的。”他赶车走了一会,北风更猛烈了,他觉得自己全身向走进冰屋子一样寒冷。
最后他的手已经没有知觉了,突然马车翻了,闵损和父亲都摔了出去,父亲很生气,拿起鞭子就抽打躺在地上的闵损,几鞭子打完,闵损的棉衣就漏出了芦花,这时候父亲才明白,继母对闵损有多狠心。
父亲说“我一定休了这个婆娘”。闵损哭着劝父亲“留下母亲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父亲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继母,继母很惭愧,悔恨不已。说“以后一定会把闵损当亲儿子一样照顾”。
是啊,“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就是《芦衣顺母》的闵损,继母那样刁难他、虐待他,他没有抱怨,没有不满,而是在父亲有了要休继母的想法时,及时劝阻父亲,为了一家人的和睦,能够顾全大局。
这种“以德报怨”的高尚精神感动了继母,也感动几千年来的人们。
以前我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做的`不好,不明白什么是孝心,读了这本书,我才慢慢懂得什么是孝心,怎么做才能尽孝。前段时间,我的爷爷生病住院了,我去医院看望爷爷,爷爷刚从手术室里出来,我看见爷爷的嘴唇特别干,嘴角都有血丝了。
我急忙拿起棉签儿蘸着温水往爷爷嘴唇上轻轻的摸,爷爷的嘴唇马上就湿润了,爷爷微微的笑了笑,看到爷爷舒服多了,我的心里特别开心,我感觉爷爷也非常高兴。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我再也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女孩了,我也能为爷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请了。今后我还要更加努力,孝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这样幸福,更要懂得感恩,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恩祖国,努力学习,有高尚的品德、有宽广的胸襟。
孝读后感 13
今天,我看了《二十四孝》。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孝感动天的舜;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还有百里负米的子路……等等一些远近闻名的孝子。
在他们当中,有百姓;有皇帝;有县令……不管他们是谁,是什么身份,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孝顺父母。
其中,刻木事亲的故事令我非常感动。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叫丁兰的人,父母双亡,便刻了两个木像,当做活的父母供奉。一天,丁兰外出时,张叔来借东西,丁兰的妻子在向木像问卜后,得到“不借”的答案,便如实回答张叔,张叔大怒,对木像大骂,还打了木像,丁兰发现后,去打了张叔,丁兰被衙门逮捕了,他哭着对木像忏悔,木像竟流下了眼泪,官员向皇上奏明情况,还举荐丁兰为孝廉。
这本书让我明白: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最重要的事都是孝顺父母。
“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吧!
孝故事读后感 14
今天,我读了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一则,名叫《怀橘遗亲》。
《怀橘遗亲》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绩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和历法,曾作《浑天图》,注《易经》,《太玄经》,六岁那年,随父亲陆康到九江竭见太守袁术,袁术摆出橘子,招待他,陆绩偷偷给怀里藏了两个橘子,等到告辞回家,告别时橘子滚落到了地上。袁术逗他道:“小陆郞来到人家作贵客,还要给怀里私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连忙跪下说:“我母亲天生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父母,感到十分得惊奇。
读完这篇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我要每天都给母亲、父亲捶捶背,接杯水,洗洗脚。一定要见到长辈问声:“好。”做到孝敬父母。
这就是我写的读后感。
孝故事读后感 15
读《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有感五年级(1)班王诗雨古人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长大,他们投入了多少精力,多少心血呀!今天,我读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这本书,思绪万千。这本书主要讲了舜,汉文帝,曾参等人的孝道故事,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便是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的故事。说说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的故事吧。汉文帝刘恒和母亲薄太后感情深厚,但薄太后身体虚弱,经常生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这三年里,汉文帝每天都勤理朝政,下朝后就为母亲品尝汤药,他总是亲自品尝过后才能放心的给母亲薄太后服用,汉文帝刘恒的孝心感动天下人。
我们想想,汉文帝刘恒贵为一国之君,每天都要整理朝政,可他却还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为母亲品尝汤药,这份孝心真令人感动呀!很多人都说:父母把孩子养大不需要回报,可真是这样吗?不是,这只是嘴上说的话,父母吧我们辛辛苦苦地养大,我们能不孝敬他们吗?不能。哪怕是爸爸妈妈下班后给他们递上一杯热茶,她们就会非常高兴,人前人后夸你懂事,孝顺,这就是做父母的心呀!现在社会上,还有很多嫌弃父母,不愿意为父母养老的人,希望你们不要像他们一样。
我们要关心父母,哪怕,只是一杯热茶。
孝读后感 16
今天,我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
这本书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孝子,如汉代皇帝刘恒,他尝了舜的汤和药,他在孝感等地开天辟地。
其中有人,有皇帝,有县长,不管他们是谁,身份是什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亮点,那就是孝顺父母。
其中,木雕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丁兰的人,他的父母去世了,他雕刻了两个木制雕像供活着的父母崇拜。一天,丁兰出去了,张叔叔来借东西。丁兰的妻子向雕像求签后,得到了“不要借”的回答,于是她如实地回答了张大叔。张大叔非常生气,斥责雕像并殴打雕像。丁兰发现后打了张大叔。丁兰被衙门抓获。他哭着向雕像供认。雕像居然流下了眼泪。官员向皇帝解释了这一场景,丁兰也被推荐为小莲。
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
孝顺是第一位的,让我们孝顺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