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优秀6篇)正文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优秀6篇)》

时间: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这里是编辑给大家收集的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优秀6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

《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个地震中的家庭:

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姐姐和弟弟,地震之后,爸爸去世了,而姐姐和弟弟被压到了一个水泥板下。现在只能翘一头,结果是弟弟这边呢,就压迫姐姐。如果是姐姐这边就压着弟弟。绝望的母亲选择了弟弟。而姐姐,却没有被压死,而是在停尸车上醒了过来,被一家解放军抚养。

一转眼就是32年,弟弟读完高中后十分顽劣,独自到了杭州闯荡,后来成为了一个大旅游公司的董事长,有了自己的家庭(又一次还闹出了一个大笑话:一个十分轻微的`地震,大家都仓皇而逃。而他呢,却说:“回来回来,都回来上班,这是小震打针你也跑不了!”)。而姐姐却在杭州读医科大学,但后来却意外的怀孕了。他坚定地生下了这个孩子,后来又到了加拿大嫁给了一个外国律师。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们二人在一起抗震救灾,弟弟的货物在汽车和直升机上,一时无法到达,于是他就率领人员一起去前线抗震救灾。意外的和姐姐重逢,他们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命运就是这样,看似艰苦,却不是没有温暖。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2

《唐山大地震》中的人物的服装和家具摆设,服装、布景、道具的考究细致是让人信服的电影横跨了70,80,90,21世纪。还有室外的场景布景,都做到符合历史现实,特别是开场的1976年,小到画报,大到楼宇,都把观众带回到(★)32年前,虽然中国电影的特效比不上美国好莱坞,但从细微处入手,仍然可以获得观众的青睐和掌声。

反之,电影究竟有多大的社会作用?影响力又究竟会持续多久?一部好的电影会让观众耐久记住。一部烂片也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观众遗忘。冯小刚早年间是凭借“冯氏喜剧”打响名堂,《天下无贼》《集结号》之后逐步开始尝试以喜剧作为电影卖点,《唐山大地震》这部新片之时,喜剧是贯穿电影始终的主干,催人泪下是本片的首要特色,《唐山大地震》一部有力量的电影,娱乐性和观赏性都会将影片的票房推到一个至高的位置上去。

一、逊色的故事,悲情的选择

观众大概都了解到影片中涉及到一个选择性的重要命题,通过之前的影片大力宣传。一双子女都被压在水泥板下面,两人分别压在两边,撬动水泥板的左边,右边的孩子会被压到撬动右边,左边的孩子又有生命危险。两难的境地,饰演母亲李元妮的徐帆必需要做出一个痛苦的抉择,只能保一个孩子,要姐姐,还是要弟弟?

任何人都难以做出一个心安理得的选择,这样的问题会让所有的父母痛苦万分。这样命题在电影一开场就深深抓住了观众,这样繁重的选择,已经将观众的心给俘获了很少有电影能够一开始就这样沉重,但这部电影是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有关真实灾难的电影,观众能够体会当时人们那种心境。

尤其是像唐山大地震这种题材,悲情痛苦的故事并不少见。确实可以挖掘不少使人潸然泪下的故事,但能够在电影上强有力地表现出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冯小刚是一个电影叙事的高手,懂得控制住观众的情绪,喜剧片,冯小刚能够把观众逗乐;喜剧片,冯小刚也能让观众落泪。这就是高手,也可能都曾经看过不让人发笑的喜剧,或者是毫无感觉的喜剧,这就是叙述和表达的方法有误,使影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冯小刚不会做无用功,太了解观众了电影,能够走入观众的心。

二、持久的伤痛,精彩的扮演

《集结号》烧红了谷子地”张涵予,冯小刚的喜剧电影都很捧主角。《唐山大地震》中虽然人物众多,但最出彩的角色无疑是徐帆,饰演的母亲李元妮从青年到老年,时间段横跨了32年之久,电影作品中难度最高的角色。李元妮这个人物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两个孩子一开始是幸免于难,但痛苦的抉择让她失去了女儿方登,这种在地震后不到24个小时之内,接连痛失至亲的遭遇,非常人可以想象,那种在银幕上痛苦的哀嚎让人动容,喜剧显然是更有力量打动人心的让李元妮靠着养活儿子的信念苦苦支撑,生命是短暂的一瞬间失去的但留给亲人的伤痛是永久的用李元妮儿子方达(李晨饰)话说:妈的心在地震时已经碎了丈夫和女儿的离去。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方达,李元妮几乎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徐帆在片中的几场悲情戏是重中之重,舍弃女儿、儿子下车、女儿回家,这些场景中的。扮演几乎浓缩了徐帆几十年来的扮演精华,这几场表演提升了全剧的悲情指数,即使这部电影人物众多,但徐帆很明显就是核心式的人物。

三、精致的考究,逊色的群戏

片长逾越两个小时,《唐山大地震》群戏。这样的制作规模和容量来说,对于观众是一件好事,因为这等于是走入影院观赏一部视觉大餐。《唐山大地震》里面确实没有我熟悉的港台明星或者国际巨星,但这也是出于剧情的需要,找港台明星出演这部反映中国70年代后的灾难电影,肯定会显得格格不入的不请国际大牌,把更多的费用花在硬件设施的投入之上,同样也能使得观众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力量。

陈道明、徐帆、李晨、张静初、陆毅、王子文等等都在片中现身,其实《唐山大地震》明星并不少。陈道明和徐帆拥有广泛的电视观众群,走上大银幕,观众也不会觉得陌生。陈道明的演技和气场毋庸置疑,片中唯一可以和徐帆PK人物,虽然没有对手戏,但论到戏份的重要性,陈道明是不输于徐帆的李晨和张静初的扮演也很抢眼,李晨几乎可以因为这部戏而奠定自己的影坛的地位,当然这需要李晨之后还有好的作品不时跟上,才干成为一名真正的电影明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3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看完后我明白了许多事情。

《唐山大地震》主要讲述了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在1976年7月28日的大地震中,父亲身亡,母亲只能救一个孩子。当母亲面临如此艰难的抉择时,只能选择救了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姐姐方登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之后,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母亲却多年如一日的。惦记着女儿,认为自己亏欠太多。姐姐方登因此一直没有原谅母亲,她怨恨母亲当年抛弃她。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姐姐方登在救援现场看到一位母亲为了他人的安全,而宁愿让自己的孩子截肢,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她,在内心深处理解了母亲当年的选择。随后找到弟弟和母亲,冰释了32年的心灵创痛。

看完这部影片,我热泪盈眶。大地震是如此的可恨,连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是十足的“冷血动物”。它拆散了多少家庭,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同时又把幸存的人们折磨了一辈子。

大地震是那么的残酷,而且又不可避免它的发生。所以我们应该多掌握地震来临时保护自己的知识。

比如:在地震来临时应当切断电源,防止火灾发生。其次,就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的反应,这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也可选择空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要利用地震的间隙,迅速撤离。一旦被压在废墟下,要保存体力,利用敲击的方法通知救援人员,等待救援。而且要有坚定地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得救。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4

“血浓于水,血肉相连”,当灾难来临,我们的亲人是顽强坚守,还是抛弃一切;是相依为命,还是各走一方;是坚如磐石,还是分崩离析?

《唐山大地震》为我们解答了一切。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里氏7.8级的世纪大地震在23秒之内将唐山这座城市变成一片废墟。父亲不幸丧生,年轻的母亲面对姐弟俩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救弟弟。但这个艰难的抉择改变了整个家庭,让姐姐心中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隐痛,32年后在汶川大地震中,姐弟重逢,母女相见,因为亲情,才释怀感恩。

血脉情

镜头一:“孩子!妈来啦!”

当发生地震时,元妮第一个反应就是“孩子!”“妈来啦!”。当母亲浑身是血,想冲进浓烟滚滚、残垣断壁的危楼中抢救心爱的孩子时,丈夫却一把将她推开,义无反顾冲进危楼中。“轰,轰,轰……”,顷刻间,天旋地转,灰烟四起。元妮瞪着双眼,惊恐地盯着,这堆瓦砾,母亲心中的房子轰然倒塌了。

镜头二:只能救一个

“都救,两个都得救!”母亲蓬头垢面,声嘶力竭,面对生命的抉择,悲痛而绝望。期盼的眼神,无奈的选择,吞噬灵魂,震撼天宇。

镜头三:响亮的耳光

“年年烧纸,都说搬家了,你俩想着回来,别找错道了”。

“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救姐姐!”

“啪”,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方达的脸上,也打在我们的心上。亲人,就算哪日别离,也是至亲的人。19年了,母亲始终忘不掉,当初那艰难抉择的`时刻,她愧对女儿,无奈而苍凉。方达这句话,无疑是扎向母亲心头的尖刀。母亲盯着纸,目光呆滞,不经意一行泪,融入火海中……这份愧疚,这份责任,这份亲情,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姐弟情

镜头一:为弟弟“报仇雪恨”

“姐,救我冰棍”,姐姐方登二话没说,抱着弟弟,一把将小霸王推倒在地,为弟弟“报仇雪恨”。

镜头二:别怕,有姐姐呢!

地震时,雷鸣声,呼叫声、哭喊声不绝于耳,巨大的恐惧,无情地吞噬着姐弟俩,姐姐却抱着弟弟,镇静地说“方达,别怕,有姐姐呢!”

镜头三:亲情牢不可破。

“我第一眼看见方达,就开始恨自己,他是我弟弟,他能活着,多好啊!”也许姐姐恨了妈妈32年,恨了弟弟32年,但在这一刻,亲情牢不可破。

方登、方达是一对龙凤胎,但方登始终扮演者姐姐的角色,处处照顾着谦让弟弟,她的委屈是我们这代独生女所无法想象的。我们坐享其成,不必辛苦劳累,对父母的爱,认为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父母恩

镜头一:

“我是怕您担心。”

“我天天担心!!”养父愤怒的脸上写满了担忧。

当父亲拍着椅子喊出自己的心声时,深藏不露的爱,如涓涓细流,缓缓流入心田,无论是否亲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无怨无悔的爱,都是真挚而深远的。爱,在远方,爱,就在身边。

镜头二:1996唐山

“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得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方达说。

母亲的爱恩重如山,即使游子远在天涯海角,也会回到母亲身边。

镜头三:2008唐山

“妈妈,对不起,对不起,我折磨了您32年,32年,我没有办法原谅自己,对不起,妈。”

母亲32年来,守着废墟过日子,守着丈夫和女儿,整整牵挂了32年,祭奠了32年,愧疚了32年……

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心在何处,父母都会用宽广的胸怀来包容我们,关爱我们。虽然父母的爱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初衷都是为我们好的。当父母严厉时,我们能责怪他们无情吗?当父母埋怨时,我们能责怪他们过份吗?当父母年迈时,我们能抛弃不管吗?不!不!我们绝不!

灾难无情,亲情可贵。血脉情、姐弟情、父母恩------这一份份情,这一份份爱,不正是亲情无尚,大爱无疆的真实写照吗!亲情从未索取,只有付出。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祖国母亲不就是亲情的缔造者,给予者吗?!向父母鞠躬,向亲情鞠躬,向天下所有大爱鞠躬!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5

昨天下午,学校安排我们看了一部名叫《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看完后,我感触颇深。

影片讲述的是在1976年的一个凌晨,唐山发生了巨大的地震,眨眼间,整个唐山市夷为废墟,夺去了24万人的生命,影片讲述的是其中一个家庭的故事。

我在看电影时,脑海里不知不觉地浮现出了一组感人的镜头:地震时,两个孩子的爸爸为掩护家人,奋不顾身地冲进废墟,可是,无情的灾难却让爸爸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鼻子酸酸地,心想:“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看完后,我不禁有点儿惭愧。有亲人多好,更何况,我们还有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但我却不懂得去珍惜现在拥有的这份珍贵的。亲情,有时还跟父母闹小矛盾,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到悔恨。

是啊,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本剧有一个亮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亲情。剧中有个场景,是方达说的:“妈生过我三次,一次是生我,另一次是我出生那年得了肺炎,差点就没命了,可妈一定要医生救,第三次就是地震。”在你寂寞时,你伤心时,你快乐时,亲情什么时候没陪在你身边?只有亲情才不会背叛你。亲情好比一棵树,为你遮风挡雨;亲情好比一个港湾,无时无刻不在为你扎营停驻;亲情好比一个温暖的家,永远为你敞开那扇心灵之门。

谁不是在亲情的濡沫下长大?爱是不分界限的。亲情和家,是我们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怀。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6

灾难总是以迅急的速度降临,又以迅急的速度离开,只留给世间一片废墟和惨败,让人们眼睁睁目睹无数鲜活的生命顿时却又永远的失去色彩。我想这是大自然在以另一种方式证明人类的弱小。

二十三秒的地震,三十二年的感情纠结。

我无法真正体会最为一个母亲的李元妮舍女救子时内心的剧痛和无奈。儿子和女儿,失去任何一个都将成为一个母亲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但地震留给母亲选择的余地却显得那样小的可怜,就像别人给你出了一道单选题,明知给出的两个选项都是对的,但偏偏要你放弃一个,你可能不服气的反驳题目出的不公道。但在大自然面前是没什么公道可言的,生命可能就在弹指一挥间便灰飞烟灭,大自然从不会吝惜一个生命的死活。最终,母亲选择了儿子。即便他知道无论选择哪一方,对另一方都会造成致命的损伤,这是一个母亲的选择。

在大地震来临之际,父亲则如擎天柱一般撑起一片生命的绿地。父亲总是在最险要的关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与信念,这便是父爱的伟大之处。在你最紧要的关头,父亲仍然能能够清醒的告诉你:别怕,有我在。生命的韧度从父亲身上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让人肃然起敬。但父亲还是走了,亲情的力量还是没能夺回大自然对生命的。审判权。

终于,生命的精彩在这一刚一柔中毫不保留的展现,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以一个赞颂者的姿态去祈福他们。

其实电影自始至终都在演绎一场关于亲情的故事,给人以透彻心扉的感动。让人在冷酷的自然面前仍然能够感受到爱的温存。地震再强烈也震不倒用爱构筑起来的心墙,这便是人类的伟大之处。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父母亲人的爱才称得上人间至爱,而我们更不能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在他们爱的呵护下,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汲取营养,茁壮成长,以此来报答父母以及所有爱过、疼过我们的人。

震后,爱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