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建国大业观后感5篇600字(优秀5篇)正文

《建国大业观后感5篇600字(优秀5篇)》

时间:

2019年是中国成立的70周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编的5篇建国大业观后感,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1

《建国大业》是国产最牛的献礼大片。究竟“牛”在何处?且听在下道来。

一是影片主题牛。《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二是主创阵容牛。《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明星众多令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为难“由于参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戏份会被删除,可我们真是下不了手。”众多大牌明星难导演为难的同时,多至8位执行导演也有时令众明星无所适从人。

三是剧情牛: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四是表现手法牛。《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篇2

昨天我和妈妈去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历时两个多小时的史诗片给我小小的心灵带来的极大的震撼。

这部影片讲述了从中国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这段时间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在抗战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主席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期间,以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垂死挣扎的国民党仍妄图借助阴谋暗杀等卑劣手段阻挠会议召开,一场为建立新中国的决战由此展开……

通过这部影片,我知道了国旗的意思,国歌为什么不改歌词。新中国解放初期,因为什么都缺,所以就不能铲除剥削阶级,祖国需要各个阶级的人们一起团结,建设新中国,因此才会是四颗星星向着一颗星星。《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的歌词是在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主席在电影中说:“居安思危也是一种民族成熟的表现。”

国民党的教训告诉了我们:要顾及基层人民的感受和利益。

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 篇3

如果是在高中,看完肯定要写这样一个命题作文的。是在被工作上那些鸟人事惹怒之后直接跑去电影院,用招行信用卡积分兑换了票子看的。反正感觉像是不花钱看的,所以就算和想象中相差甚远,也权当消磨时间缓解情绪。两个多小时的片子,半个多小时的时候我看了一次时间,之后以20分钟一次的频率看时间,琢磨着晚饭吃什么。而肚子也在越来越期待赶紧结束的过程中越来越饿。

好歹看完这么一部轰轰烈烈的大片,但我无法感同身受,除了片末由黑白渐变为彩色的一直迎风飘荡的五星红旗,让我为之振奋。记下几个关键词,以备回忆。

1、关于开会。好像就是一直不停的开会。大会小会黑会。 领导们开会绝对不能少一样东西,烟。这是革命传统。

2、关于生活质量。红营抽纸烟,蓝营抽雪茄。红营摸着黑也能开会,蓝营都是庄重严肃的会议场地。红营吃苦耐劳哪里都能生存,蓝营家里都是调调,住别墅喝咖灰。

3、关于演员。张国立把蒋介石的味道都演出来了,虽然我对蒋介石其实不熟。但就是感觉很对味。唐国强演的毛主席讲普通话老觉得不是毛主席。第一次觉得冯小刚好帅好有型。冯巩那张喜剧脸无论在何种场合出现就是让人一见就笑。刘德华真是太帅了,英气逼人,难怪总是引小女生尖叫。陈道明也好帅,不是那种外貌上的帅气迷人,而是散发出来的那种胜人一筹的气质。陈坤还是太阴柔了。

4、关于名言。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分开装,万一一坨被打,还有另一坨在。难怪好多民企老总都喜欢讲这句话,无知的我终于知道原来这是毛主席说的。最后,我始终觉得,影片要传达的东西,以及整体感觉,始终不及《建国大业》这四个字铿锵有力,气势恢宏,余音缭绕。像在赶场,平铺直叙。备注:个人观感,与政治无关。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 篇4

学院组织我们学生观看了期待已久的祖国60周年庆典的献礼片《建国大业》,让我们有机会重温60年前华夏大地上历史性巨变的那一时刻,感受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影片叙述了1946到1949年之间的中国历史,开篇即是国共重庆和谈,继而爆发内战。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的“几十万条破枪”,在人民的支持下,硬是在三年时间里打垮了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国民党的内部斗争、独裁、腐败透顶展现无余,而共产党则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争取了民主派的支持和加盟,成功的在中国历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面。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当即断言“长江以北从此再无大战”,国民党的王牌主力全部覆灭。最让我难忘的是,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在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那一刻,这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和命运的军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国际歌的那一番情景。而此时的毛泽东醉意朦胧,斜靠在墙上若有所思,共产党军队几十年革命生涯所经历的苦难,通过毛泽东的回想一幕幕的回映出来:五次反“围剿”,突破包围圈,艰难长征,翻雪山,过草地……无数烈士的生命,换来了这历史性的转折,此刻历经百战的铮铮硬汉们再也无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唱着,哭着,笑着,跳着……慷慨激昂的“英特纳兄奈尔就一定会实现”的歌声让我感动的热泪盈眶。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获得了“最可爱的人”的称号,这,一直都是共产党军队的光荣传统。在《建国大业》中,我们看到,解放军解放上海,为了尽量不打扰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军没有使用重武器,宁愿血洒苏州河,解放上海后没有进入民居,而是露宿街头。这种一切为了人民的精神是应当代代相传的,成为不灭的时代精神。

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 篇5

放映厅内的灯光缓慢却有些突然地亮了,影片已经结束,我有些激动,想要但羞于举起双手鼓掌,最终在片尾曲中听见零稀的掌声,响应了这份心情。为自己感到遗憾。

在影片的前半,我还难以接受其过于片断化的叙事,有些不合时宜的插入曲,乃至客串角色的小煽情。我数次察看手表,以为将近尾声,却发现余有长得让人不知道接下来还能讲什么的时间。现在,我也不好说她是否把握了历史剧与众星联袂,这两个课题间的平衡。

然而这究竟是不能以寻常电影的标准来判断的,内容和背后的意义超越了形式本身,透过历史画面领我们感受老一辈贤达在建设新中国过程中挥洒的汗水、做出的牺牲。因为是60华诞的献礼,所以她是昂扬的;因为是对历史的回顾,所以她又是沉静的:如何有了现在,如何开拓未来。友人对我说:“爱国的心人人都有,只是有时不便直白地表达出来,而激发这情感,总得有个契机。”因而我想,爱国是热血,也是内敛。前者,忆及闻一多先生悼念李公朴烈士的最后的演说;关于后者,脑海中满是大家三个月来训练的场景。

“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得知媒体评点的国庆看点中没有背景方阵时,我有些不满。但是转念一想这便是用行动证实自己对祖国的情感,而光环是虚妄的。那天看晚会的转播,注意到当中对反应速率要求更高的“光立方”表演后,觉得自己真是轻松。虽说称不上艰苦,每一位同学、老师、家长都为之努力的训练——很了不起。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建国大业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