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汇总12篇)》
2025“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
方舱医院已经休舱,但是对于患者来说,谁都不会忘记,在那一段沉闷和压抑的时光中,为他们带来帮助、欢乐的人们。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5病区的患者们大概都会记得,那一位带他们一起跳舞,把沉闷的病区变成“舞动的方舱”的武汉姑娘——民生银行集团金融事业部华中分部的客户经理肖婷。
住进方舱医院的患者大概心情都不轻松,沉闷的心情、压抑的氛围包围着他们,这十分不利于肺部健康和抵抗力的增强。
活泼好动的肖婷为这种情况带来了改变。从2月9日开始,每天早中晚3次,肖婷都会播放手机音乐,领着大家在病区的过道跳健身舞蹈。她鼓励病友们一起跳舞,并教他们动作,为病区带来欢乐。
后来,参加跳舞的病友越来越多,每天,大屏电视上都会播放舞蹈教程。这些病友们身体轻松了,心情愉快,一些不适症状有所缓解。
在全国各地,还有更多的银行人尽着自己的努力。
杭州联合银行四季青支行的陈楠参加抗疫志愿者队伍,她的工作是站在值守在彭埠高速口,对进入杭州车辆人员进行体温测试和近期出行询问。室外气温很低,很多人都要开工上班,陈楠的工作十分繁忙。从高速卡口撤出后,陈楠所在的志愿者队伍又全力支援火车东站和社区,开始了东站执勤工作。
湖北襄阳老河口镇的农业银行客户经理张勇峰也是一名志愿者,那时候,他要穿着红马褂,坐在小区门口拦截外来人员,时不时还会有纪检部门来督查防疫情况,晚上还要巡街,拦截外出人员。“我是党员,应该冲在前面。”
待疫情褪去,春光重新洒在这片土地上时:
他还是那个电话后有问必答的接线员;
他依旧是那个教大爷大妈使用自助设备的大堂经理;
他仍然是那个一遍遍提交申请,帮助企业拿到贷款的客户经理;
他们只是在疫情来临的时候,做了些大家都没有察觉的小事,或许在治病救人、在主动立下请愿书奔赴疫情前线面前,这些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却是这些小事,让某个人、某个家庭、甚至某个小区都能够安安心心地度过今年这个不一样的特殊时期。
他们,或许不为人注目,但不应被遗忘。
2025“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2
4月23日早7:30的北京西站,曾经旅客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现如今门堪罗雀、悠哉悠哉。
这是京津冀互通之后彭勇和蒋剑锋的“首差”。在京津冀互通之后,他们即刻启程奔赴河北龙凤山项目现场,第一时间了解项目进展。
在此之前,项目部的吴强和史伟已经驻扎在项目现场三十余日,与河北龙凤山公司的同事们紧张有序的开展工作。据一起工作的当地员工反映,这两位同事经常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多次错过工厂班车,只好步行几公里然后乘车回住处。到酒店稍作调整后,往往会继续工作到深夜。截止发稿前,河北龙凤山综合能源项目已完成了空分装置的EPC招标、定标工作;完成了辅助设备制氧活塞式压缩球罐、储槽、氮气压缩机、离心式氮气压缩机招标、评标工作;下一步将会开展土建、监理、建材等其它项目的招标工作,并推进初步设计评审。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管理中心是一支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的年轻团队,每每接触,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致敬,青春奉献的项目人!
2025“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3
吕猛,中共党员。自20__年在天津市宝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以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疫情开始的时候,他作为消杀组组长组织单位同事学习各版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指导单位同事、隔离点医护人员及转运密接人员防护服的穿脱,协调联系公安及社区居委会到确诊患者家中进行终末消毒及转运车辆消毒等工作。
20__年2月12日他作为天津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援助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到达目的地后,他第一时间组织成立了消杀小组,负责指导全县消杀人员培训及现场消杀工作。
为了解全县防控现状和基层防控人员知识储备和操作技术掌握情况,他和队员们深入基层,对鹤峰县全部基层医院和隔离点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摸底和技术指导。20__年2月16日当地下了一天的雨,他们仍然坚持下乡工作,130多公里、最高海拔1200米、崎岖的山路、不时滚下的落石、阵阵的雾团也没能阻止他们的脚步,晚上9点还在回家的路上。他在工作中提出的建议被相关单位和县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采纳,得到鹤峰县新冠防控指挥部、鹤峰县疾控中心领导一致好评。
为帮助江坪河水电站建设工程提前复工建设,他还协助建设企业制定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技术指导培训。
时值当地茶园春季管理的重要时期,为了减少地域人员流动,做到防疫、春管两不误,他还同队员们来到鹤峰县走马镇,指导当地茶农复工复产工作,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科学有序开展茶园春季管理工作。
最后他说道:“国家有号召,人民有需要,作为疾控人义无反顾,在前线一定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科学、专业、规范、高效地开展工作,不负天津人民嘱托,同鹤峰人民一道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请家人们放心,我们定能凯旋而归!”
2025“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4
其实在这次疫情中有很多优秀的青年抗疫英雄,很多优秀的医护人员和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们都是青年人,我觉得这一次他们的表现真的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不一样的90后。以前人们提到90后就会联想到“宅、丧文化、佛系、压力大、不想长大”等等这样的标签,人们总担心这一代青年人承担不了强国、复兴民族的大任。
但是经此一疫,大家看到的是不怕牺牲、不怕吃苦、敢于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90后。我们有我们的标签,但是关键时刻我们也能挺身而出,担当大任。101年前有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青年,101年后也有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而与病毒做斗争的青年。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不一样,但使命是一样的,五四精神是一样的。五四精神也是中国文化中革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和其他文化一样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
2025“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5
回忆在武汉战斗的时光,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职业成就感浓厚而热烈,他们感觉无比自豪。在壶山小学授课时,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李浅微说:“为国出战,何等荣幸,更何况我们是职责所在,更是义不容辞。我们并不是英雄,只是尽了医务人员的责任。希望孩子们努力学习,在将来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你可以为国所用,有能力为国分忧。”逆行英雄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大家热爱祖国、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孩子还小,我从未离开她超过24小时。说舍得,是不可能的。但是,没有国哪有家,一想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我便坚定了决心。”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县中医院汤含曙说,“我将年幼的女儿托付给妈妈后,主动奔赴抗疫一线,扛起了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国有召,召必至。得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湖北,我主动请缨,志愿要求驰援湖北。”县第一人民医院徐畅接到驰援湖北的紧急通知后,立即收拾行李。“为了鼓励自己和同伴,我在头发上理出‘平安’二字。”
“逆行英雄们”讲述的逆行故事,令学生们肃然起敬。
2025“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6
到达武汉后,郑瑞强立刻投入工作,除了按照分工和作为专家组成员到武汉各个定点医院巡查并指导危重病人救治外,还在武汉市肺科医院承担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
武汉市肺科医院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第一批定点医院,也是收治危重症患者的首批定点医院。
没有外出巡查任务时,每天早晨,郑瑞强都会先查看病人的检查结果,与专家一起讨论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后进入病房查房。每次进入病房前,要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和口罩。转运病人、为病人翻身,这些平时比较轻松就能完成的事情,在这里,往往需要花两到三倍的时间。“每次从病房出来,浑身都湿透了。”
2月1日23时,一名64岁女性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在气管插管和有创呼吸机支持下,血氧饱和度仍然只有80%-85%,在随后的俯卧位通气治疗中,患者的氧合状态也只有轻微的改善。郑瑞强判断,患者的肺部病变非常严重,如果不实施体外膜肺氧合(即ECMO)技术治疗,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ECMO技术又被称为‘魔肺’,它实际上是一个起暂时替代作用的人工肺,为患者提供循环及氧合支持。”在向国家重症医学专家组的领队们汇报后,郑瑞强和其他同事决定给该患者实施ECMO治疗。
半个小时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终于维持在95%以上,氧合得到明显改善,各项生命体征也保持稳定,最终挽救了她的生命。
“当时那位女患者呼吸非常困难,神志不是特别清楚,如果不采取ECMO,有生命危险,很可能撑不过第二天。”郑瑞强说,该患者是从武汉其他定点医院转到他所在的武汉肺科医院,来时病情就比较严重。
“我来!”这是郑瑞强的口头禅。他说,对一线医护人员来说,ECMO、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气管插管等都是高危操作,极易近距离与病人的气道分泌物接触。“从保护年轻医生的角度考虑,危险操作,我们都是自己上。”
“那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一切可能多救治一个病人的生命。”在这里,他采用ECMO技术,治愈了多例危重症患者。
2025“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7
“喂”,我在火车上,信号不太好,马上把最新版技术方案发给您”。4月初,技术支持中心梁大伟同志主动请缨,赶赴项目现场,全力保障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支持,从河北邢台到石家庄,再到青海西宁,11天奔赴三个项目现场。在疫情还未完全过去的时期,任劳任怨、从无怨言已不足以形容这个年轻人。因为他内心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坚定,一定要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把之前失去的时间和进度抢回来。为了更好配合市场开发人员推进项目落地,梁大伟充分展示了技术人的“执拗和较真”精神,必须要自己前往每一个现场,仔细勘察,保证技术方案的质量。
梁大伟只是技术中心技术人员的一个缩影,疫情期所有技术人夜以继日的努力奉献,事业部的技术成果才呈现出遍地开花。20__年2月份以来,技术支持中心编制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方案5项、技术报告16余篇;对10余个综合能源服务技术方案、可研进行了研判,整理完成综合能源项目典型应用场景案例集,对楼宇建筑、医院、数据中心、高校等场景的综合能源服务案例进行梳理和汇总;编写完成数据中心、钢铁行业、铁路枢纽等行业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并与外部单位技术交流28场次,有力的支撑起事业部各项业务的开展。
致敬,默默奉献的技术人!
2025“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8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__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原本的阖家欢乐也变得支离破散。有很多医护人员放弃了年末的休假,毅然决然回归自己岗位成就最美逆行。更有许许多多专家学者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自来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查看感染者的病况,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提供更多的可能。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17年前的非典抗疫中奋战在前线,如今17年后,对于新冠肺炎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钟南山院士仍然不畏困难坐上来往武汉的列车,临上车的他因为票源紧张,不得不被安置在餐车一角。即使是坐车,他也不肯浪费一分一秒,赶紧从行李中拿出电脑查看疫情最新研究情况,凌晨下车,立马赶往当地的卫生局查看最新数据,几天几夜奔走在各处,不曾停歇脚步,因为钟南山院士始终明白,时间就是生命,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查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特征,才能在最大的范围里保证尽量少的人被感染。南山院士,是真正的超级英雄,是我们每一个当代青年人应该追崇和喜欢的明星。
疫情防控在当下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我们仍旧不能有所松懈,一定要在复工复产的同时把疫情防控的利剑继续向前推进,直到最后一位患者痊愈出院。
2025“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9
4月27日,小学低年段回校上课,至此,我县小学、初中、高中全面复学。近日,武义县教育系统联合卫健系统开展“对话援鄂医疗队校友,上好爱国教育第一课”活动,抗疫英雄纷纷走上三尺讲台,向学生们讲述援鄂前线的故事。“不同以往的‘开学第一课’,援鄂英雄通过宣传防疫常识、讲述援鄂事迹,不仅全面提升学生防护意识,严格规范落实防疫措施,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将对英雄模范的向往与崇敬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壶山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他们,身披白衣,执甲逆行,在祖国最危急的地方守护一朵朵生命之花;他们,朝气蓬勃,重返校园,汲取知识茁壮成长为祖国的未来之花。当他们相遇在一起,便是一堂鲜活生动的开学课,一次直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亲眼见证的典范说服力强,近在身边的榜样感染人心,讲台之上的援鄂英雄,娓娓道来的抗疫历程,奋发学习、爱国担当的种子在这个开学季播撒在了学生内心深处。
“进入病房之前,我们需要穿戴隔离衣、帽子、鞋罩、口罩,戴上护目镜,全身防护,进入隔离房。行走20米就会觉得呼吸困难,曾经一段时间,每天都会有医生和护士因为胸闷缺氧晕倒。”4月27日下午,在武义一中,驰援湖北医务人员、县第一人民医院李斌为在场师生讲述抗疫故事,传递拼搏精神。
从4月17日开始,我县部分学校主动邀请援鄂医护人员回母校讲学。他们或讲述身边的感人事迹,或回顾援鄂时期的做法和体会。回到曾经的母校,“逆行英雄们”亲切地与大家分享着几十年前同样坐在教室中学习的回忆。他们向孩子们讲述着自己的抗疫故事:接到援鄂任务时的激动、初到武汉时的震撼、投入工作时的忘我、病人康复出院时的惊喜、平安凯旋时的感动……
2025“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0
抗疫英雄之医护群体——“带队勇闯隔离区的临退休医生”曹晓英,“白衣作战袍,上阵父子兵”的徐自强、徐秋笔,“推迟婚期,守护病患”的35岁准新娘龚丽丽,“逆行母女”秦满凤、杨佳,“傲骨贤妻”何秋芳,剪去长发抗击疫情的肖思孟……疫情期间,他们白衣执甲,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战“疫”一线,为大家舍小家,为我们构筑起了抵御病魔的钢铁防线,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英雄之医护群体。
抗疫英雄之基层干部群体——空巢老人的贴心“儿女”肖锦峰、黄蓉晖,“隔离区的大管家”容从俊,“带伤抗疫的女支书”邝素珍……疫情期间,他们披星戴月,白天跑社区,晚上做汇总,有时还不被群众、家人所理解,但正是有了他们,抗“疫”政策才能贯彻执行到基层一线,基层才能在疫情中有序运转。他们是抗疫英雄之基层干部群体。
抗疫英雄之农民群体——抗疫“蔬菜哥”张维,驰援武汉的爱心菜农“大树哥”,“蔬菜掌柜硬核捐助”李华平、李华忠兄弟……疫情期间,分布在五湖四海广大乡村的他们,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粮食蔬菜等生活物资保障,甚至驰援千里将紧缺生活物资送去抗疫前线,他们就是抗疫英雄之农民群体。
抗疫英雄之志愿者群体——退伍不褪色的“坦克兵”史纯华,逆行武汉传递“正能量”的郑能量,“武汉战疫全能志愿者”华雨辰……疫情期间,面对人力不足难题,他们挺身而出,像满天星河汇聚耀眼光芒。他们可能年龄不同,职业不一,但在抗击疫情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英雄之志愿者群体。
此外,疫情期间一直在“跑”的暖心“管家”快递员贾胜治,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武汉这座城市;“八年坚守脱贫攻坚一线的铿锵玫瑰”刘双燕,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闺女”;“戴假肢出诊的山间医生”方富光,要继续在山路上走下去;“大山的留守园丁”马彦国坚守40余载,哪怕只剩下一个学生;“布衣教授”吴树鸿25年来执着追梦、自学成才,成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他们用坚守、奉献,展现凡人大爱。
2025“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1
平凡的劳动者最易让人感动,往往是那句最朴实的“份儿内工作而已”最打动人,综合能源事业部的小伙伴们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朴实的认为奉献就是责任担当,有奉献精神才能把本职工作当成事业、当成追求去做,才能积极主动为党和国家工作,才能爱岗敬业、带着责任干事创业、带着追求建功立业。
2月初,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社会各界包括综合能源事业部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一切的活动只能转移线上。往常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挖掘业务新增长点,特殊时期只能通过电话沟通。众所周知,项目就像业务人员的“孩子”,从最初的接洽,到签约到落地实施,孕育成长的每一个环节,“家长”都想亲自参与其中,亲自见证,这种“多日不见”的感觉实在憋坏了所有“家长”。当3月疫情好转,复工复产大幕开启,这些开发技术项目人员便像“脱缰的野马”。
4月29日上午,厦门综合能源项目四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线上签订,这次协议的签订是疫情期间市场开发人员逆流而上的最好见证。
时间回到3月3日,疫情稍有好转,全员对出门还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确认厦门已经开始复工,厦门驻点负责人田强第一时间提出出差申请,携带好防疫物资和有关项目资料奔赴厦门。经过近2个月的“独闯”和“奋战”,项目终于在生根发芽,而签约的时刻,幕后英雄田强已经在湖南开启新的项目考察。
当全国掀起复工复产高潮,市场开发中心负责人史彧宏带队4名开发人员奔赴全国各地战场。开发人员就是典型的永远“在路上”,牺牲小家的团聚,不顾自己的安危,默默奉献着自己。当有人问起“你们不累吗?”他们统一回答“这就是我的工作”。出差途中,史彧宏曾一度因高频率转换城市,休息不足导致血压升高(低压150、高压170),他依然坚持走完所有既定的城市。
此次市场开发人员从3月23日出发,共走遍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10余省份,与当地省电力公司、省综合能源公司及各重点客户洽谈合作,沟通推动综合能源项目。尤其与各省综合能源公司深入交流后,结合各省综合能源公司实际情况出具方案,推动资本纽带关系建立。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与多家省综合能源公司形成了在合作方式、合作方向、重大示范项目、集团化客户合作方面的共识,实现了资源共享。
致敬,开拓奉献的市场人!
2025“致敬英雄·奉献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2
郝肖阳,中共党员,宝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科主任。天津对口支援恩施第九医疗队疾控组组长,负责流行病学调查、消杀、防控指导等工作的开展。
在疫情开始的时候,他身先士卒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临危不惧、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带领疾控中心同志们第一时间发现疑似病例并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最大限度做到应查尽查。
随后接到通知,被抽调到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进行卫生防疫工作对口支援的工作任务。鹤峰县是离恩施州最远的一个山区,地广人稀,防疫力量较薄弱。他到达后第一时间组织县疾控中心16名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和信息报告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培训。为了解全县防控现状和基层防控人员知识储备和操作技术掌握情况,他组织开展了对9家基层医院和隔离点的运行情况的摸底和技术指导。2月16日,当地下了一天雨,他和队员们仍然坚持下乡工作,崎岖泥泞的山路和暗藏的落石没能阻止他们坚定的步伐。为了给少数民族地区留下完整、科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他坚持带着流调人员反复下现场,有时只是为了复核一个小小的细节,他和土家族兄弟姐妹们一起深入现场、秉烛推敲、同舟共济。
传染病控制中消杀是当地的短板,他和消杀组的疾控队员根据18个隔离观察点的硬件设施、建设布局、实际情况从人员管理、防护、消杀、化粪池处理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对一级医院院内感染控制开展情况、消杀人员技术掌握情况进行2轮督导和指导。提升了全县消杀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规范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一场疫战,两个战场,他用自己的担当践行共产党员的承诺和誓言,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