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成语故事精彩18篇》
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生动的,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名人智慧故事 1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
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
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智慧的名人故事 2
约翰逊
约翰逊博士,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一次,距离不远处有个节目,大家都去赶集,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份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他的父亲接连呼唤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约翰逊博士这时正专心阅读一本又厚又大的书,竟假装听不见,也不理睬,父亲叹了一口气,只得自己亲自去了。这时候,约翰逊博士年十八岁。五十年后2012经典语录,有一天中午十一时,当地人看见这个体态臃肿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夹在腋下,拐杖放在一边,低头跪在太阳下,热泪直流。这时约翰逊博士业已成名,大家都来看他,他对大家说: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我不听父亲的话,现在我跪在这里忏悔!
名人智慧故事 3
赵国有一个方士好讲大话,他自称见过伏羲、女娲、神农、蚩尤、苍颉、尧、舜、禹、汤、穆天子、瑶池圣母等等,已经活了几千年了。有一天,赵王从马上摔下来,伤的不轻,医生说,需要千年以上的血才能治愈,于是赵王就命令把方士杀了取血。吓得方士赶紧澄清自己是吹牛,但是赵王不信他,认为他是为了保命而撒谎,还是把他杀了。
很多人没事儿就喜欢吹牛,好像不说大话显不出自己的本事。但是一旦别人信以为真,那可就要付出代价了。所以,千万不要不知轻重,胡乱吹牛。
名人智慧故事 4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名人智慧故事 5
法国巴黎大剧场内,数万观众静静地注视着厚厚的玫瑰红天鹅绒。今晚,这儿要上演莎士比亚的名剧《奥赛罗》,而且,扮演剧中男主角奥赛罗的是法国著名演员菲力浦。帷幕徐徐拉开,菲力浦穿一身中世纪骑士戎装登台亮相。
戏迷们突然惊讶起来:咦,奥赛罗是摩尔人,皮肤很黑。这位大明星脸黑如漆,手却是白白净净的。戏迷们开始嘁嘁喳喳议论开了。
菲力浦低头一瞧双手,心中恍然大悟:糟了!刚才因为参加宴会,回来晚了,化妆时竟忘了将双手涂上油彩。毕竟是久经舞台的老将,菲力浦打定主意后,不慌不忙地将戏一路演下去,一直演到戏中间下场,进入后台,菲力浦利索地取来黑色油彩,将双手涂抹得黑亮亮的,然后戴上一副洁白的丝质手套。
菲力浦又重返舞台了,瞧他仍是脸黑、手白的模样,容易冲动的观众们再也不买这位大明星的帐了,低低的议论声升级成起哄声、嘲笑声。菲力浦似乎沉浸在角色之中,没有理会台下的起哄,他搓搓双手,说出剧中的一段台词:“真急死人了,玳丝德蒙娜怎么还不来?外面的风真大,会不会是海风将这美人乘的船拦在海上!对,要派个人去看看!”他边说边自然地摘下了手套,露出了一双墨黑的手。
所有的观众都大吃一惊:剧中的奥赛罗原来是戴了白手套,噢,刚才我想,伟大的菲力浦怎么会出这个差错呢!”剧场里,顿时掌声如雷。菲力浦暗暗地笑了。
智慧的名人故事 6
卓别林
卓别林能编,能导,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开影片摄制会议,一只苍蝇在他四周绕着圈子飞。起初他用手打几下,没有打到,就要了一个苍蝇拍。会议进行中,他就握着苍蝇拍,摆出打苍蝇的姿态,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苍蝇。可是打了三次,都没有打到。后来苍蝇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苍蝇拍,正要作死命一击时,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让苍蝇飞走。旁边在座的人看了,就说: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这位谐星耸了耸肩,说:这只不是方才那只!
名人智慧故事 7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智慧的名人故事 8
戒直言
《战国策》里有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说的是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攻赵国,危急关头,赵国不得不求救于齐,而齐国却提出救援条件,是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溺爱孩子、缺乏政治远见的赵太后不肯答应这个条件,于是大臣竭力劝阻,惹的太后暴怒,“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面对此情此景,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而是察言观色,相机行事。
他知道,赵太后刚刚执政,缺乏政治经验,目光短浅,加之女性特有的溺爱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任何谈及人质的问题都会让太后难以接受,使得结果适得其反。
所以触龙避其锋芒,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只字不提,而是转移话题。先问太后饮食住行,继之论及疼爱子女的事情,最后大谈王位继承问题,让太后明白,如果太子不经受磨炼,将来继位的时候会面临更糟糕的局面。不知不觉之中,太后怒气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样才是疼爱孩子的道理,高兴地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快人快语。但是有时候直言不讳往往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这个时候需要一些说话的技巧。
名人智慧故事 9
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29年,巴尔扎克出版了一部描写旺岱地区共和国军队扑灭保王党叛乱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文化界,但是也有人对这部作品很不以为然,甚至有许多人对这本书发出了不认同的声音。
有一次,一位名叫萨乐毫姆的读者从里昂给巴尔扎克写了一封信,说:“你那《最后一个舒昂党人》算是什么作品,你到底会不会写小说,你审视过自己的观点吗?”之后在信中把他臭骂了一顿。巴尔扎克看完信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给萨乐毫姆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其实仔细想起来,您的认识非常有价值!我很高兴知道您对这本书有别的看法。今后您如果来巴黎,欢迎驾临,相信我们会有更好的交流!”
巴尔扎克的一位朋友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忍不住指责巴尔扎克说:“你怎么能这么软弱?别人写信来骂你,而你竟然还邀请别人来做客!”
巴尔扎克笑笑说:“你知道水的智慧吗?”
那位朋友说:“水也有智慧吗?”
巴尔扎克说:“你如果认为我这是软弱的话,那么水的智慧就是软弱!”他的朋友听得似懂非懂,疑惑地看着他。
信寄出去以后过了两个月,那天巴尔扎克正在家里和他的朋友谈论文学,忽然有人敲门,巴尔扎克开门后,一位陌生人走了进来。陌生人说:“请问巴尔扎克在吗?我是一位里昂市来的读者。”巴尔扎克把他让进屋后,一聊才知道,原来这位读者就是前不久寄信来骂他的萨乐毫姆。3人坐在一起谈人生谈文学谈价值观、世界观,非常融洽,直谈到天黑时,萨乐毫姆才起身准备离去,他站起来由衷地对巴尔扎克说:“我非常敬佩您的胸怀,我当初的那封信的措辞是那么激烈,假如我是您,收到那封信一定会大发雷霆,没想到您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那么客气地邀请我来做客!”
送走萨乐毫姆后,巴尔扎克的那位朋友不解地说:“我只是觉得你很软弱,可是他为什么却会那么尊敬你呢?”
巴尔扎克说:“水的智慧就是当它遇到攻击时,它不仅不会一味地反抗,反而还敞开心扉来容纳别人,而只有这样,外来的力量才会和水相容!否则,用一块石头去砸一砸外面的柏油马路试试看,一味的强硬抵抗不仅不能化解任何矛盾,反而还会导致两败俱伤!”
水在遇到石头打击的时候,从来不做任何抵抗,但它的“软弱”却是一种无比深奥的智慧,因为这种“软弱”有时候正是化解矛盾的神奇力量!人生,其实也需要这种智慧。
名人智慧故事 10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个故事:一次会餐,寇准的胡子不小心沾了汤汁,丁谓站起来慢慢替他擦干净。寇准讽刺说,你身为国家大臣,就是替领导擦胡须的吗?
丁谓自此记恨寇准。寇准的话看上去是玩笑,但实际上却是一种过于直爽的讽刺挖苦。自此,丁谓全力诋毁寇准,并且和王钦若、曹利用等同样受过寇准谩骂、讽刺、挖苦的大官结成同盟,共同对付他,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寇准的坏话。最后连皇帝也觉得寇准不会讲话了,寇准政治生命也随之结束,一而再,再而三被流放,直至客死雷州。寇准的悲剧,根源就是没有管好自己的口,丁谓的人品是有问题,但是当面讽刺别人,只会招来记恨和抱负。
不要轻易的讥讽别人,每个都有自尊心,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今天伤害了别人,明天就有可能引来报复。
名人智慧故事 11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当过放牛郎,交了一些穷朋友。称帝后,有两个从前的穷朋友来见他。因两人的话说得不一样,两人的命运也各不一样。第一个人被引进宫内,他一坐下便指手划脚地说:“我主万岁!皇上还记得吗?从前你和我都替财主放牛。有一天我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青豆放在瓦罐里煮。没等煮熟,大家都抢着吃。你把罐子都打烂了,撒了满地的青豆,汤都泼在地上了。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吃,不小心把草叶送进嘴里,卡住了喉咙。还是我的主意,叫你把青菜叶吞下,才把卡在喉头的草叶咽进肚里去。”朱元璋听了他的述说,在百官面前哭笑不得,为了保住体面,他把脸一沉厉声喝道:“哪来的疯子,替我乱棍打出去!”
这个抱头窜出的倒霉蛋,去给朱元璋的另一位旧友——昔日的同路放牛娃说了这件事。那个放牛娃泯嘴一笑,说:“你看我去,保得富贵。”于是他大摇大摆走进宫来,一见朱元璋,纳头便拜,然后叙起旧来:“皇上还记得吗?当年微臣随着你大驾都骑着青牛去扫荡芦州府,打破了罐州城,汤元帅在逃,你却捉住了豆将军,红孩儿挡在了咽喉之地,多亏菜将军击退了他。那次战斗我们大获全胜。”朱元璋对旧友吹嘘的那场战争心知肚明,但他却把丑事说得含蓄动听,面上有光。又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有难同当时的情景,心情激动,立即封这位旧友为御林军总管。
不要攻人短处,揭人疮疤。揭人疮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每一个人都有尊严,所以在生活中,不要揭人短处、言人隐私。
智慧的名人故事 12
司马光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说说心情短语 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
智慧的.名人故事 13
李可染拜师
1946年,经徐悲鸿引荐,李可染见到了仰慕已久的80多岁高龄的齐白石,表达了自己想拜师求教的心情。1947年春,他带了20张画第二次拜见齐白石,由此引出一段动人的故事。
当时,齐白石正在躺椅上养神,画送到手边,他便顺手接过。起初他还是半躺着看,待看了两张画以后,他已不由自主地坐了起来。再继续看,齐老眼里放出亮光,身子也随着站了起来,边看边说:“这才是大写意呢!”齐白石晚年有个习惯,认画不认人,看完画以后,他将注意力转移到李可染身上,问:“你就是李可染?”李可染忙答应。齐老高兴了,赞许道:“30年前我看到徐青藤真迹,没想到30年后看到你这个年轻人的画。”徐青藤即徐渭,是明朝著名的花鸟、山水画家,其画以用笔豪放恣纵,潇洒飘逸,名重一时,对后世亦有极大影响。齐白石生平十分推崇徐渭,由此可见他对李可染的赏识。
接着,齐老满含深意地说:“但我看你的画像是写草书,我一辈子都想写草书,可我现在还在写正楷……”就这样,二人 李可染告辞时,齐老留他吃饭,可他再三推辞,齐老动了气,对正要迈出门槛的李可染大声说:“你走吧!”这时,齐老家人示意,可染你要听齐老的,留下吧。从此,齐白石与李可染结下不解之缘。
李可染对拜师一事非常看重,认为拜师仪式必须郑重其事,所以拖了一段时间。齐白石却等不及了,有一次他问李可染:“你愿不愿拜师?”李可染忙说:“您早就是我的老师了。”齐白石会错了意,心情郁闷,不时地对身边的护士念叨:“李可染这个年轻人,他不会拜我做老师的,他的成就,将来会很高。”
这话传到李可染耳中,他急忙去见齐老,解释原因。齐老心直口快,连声说:“什么也不需要,什么也不需要。”李可染茅塞顿开,当天在齐老第三子齐子如陪同下执弟子礼。齐白石连忙站起,扶李可染起来,高兴之余,眼睛都有点湿润,喃喃地说:“你呀,是一个千秋万世的人哪!”
此后,李可染便正式成为齐白石的得意弟子,10年工夫,尽得齐老艺术精髓。
名人智慧故事 14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众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鞭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痴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然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就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名人智慧故事 15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家里被窃,朋友写信安慰他。
罗斯福回信说:
“谢谢你的来信,我现在心中很平静,因为:
第一、窃贼只偷走了我的财物,并没有伤害我的生命。
第二、窃贼只偷走一部分东西,而非全部。
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任初期,有一次被枪击中,身负重伤,子弹穿入了胸部,情况危急。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里根面对赶来探视的太太所说的第一句话竟是:
“亲爱的,我忘记躲开了。”
美国民众得知总统在身受重伤时仍能保持幽默本色,康复应该指日可待。他的幽默稳定了因受伤而可能产生的动荡局势。
发生事情的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哪个角度去切入。
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演讲中,在刚刚进行到一半时,台下突然有个捣蛋分子高声打断了他:“狗屎!垃圾!”
威尔逊虽然受到了干扰,但他情急生智,不慌不忙地说:“这位先生,请稍安勿躁,我马上就会讲到你所提出的关于环保的问题。”
全场人不禁为他的机智的反应鼓掌喝彩。
掌握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
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
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
“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署名,忘了写内容。”
丘吉尔不但没有受到不快情绪的控制,反而用幽默将了对方一军,实在是高!
一张口开莲花香;一双手勤做善事;一颗心有情有意;一辈子欢喜自在。
有一次,萧伯纳在街上行走,被一个冒失鬼骑车撞倒在地,幸好没有大碍。肇事者急忙扶起他,连声抱歉,萧伯纳拍拍屁股诙谐地说:
“你的运气真不好,先生,如果你把我撞死了,就可以名扬四海了。”
有幽默感的人,凡事健康思考,保持正面态度,在遇到困难时,容易化险为夷。
天才幽默大师卓别林曾被歹徒用枪指着头打劫。卓别林知道自己处于劣势,所以不做无谓抵抗,乖乖奉上钱包。
但是,他对劫匪说:“这些钱不是我的,是我老板的,现在这些钱被你拿走了,老板一定认为我私吞公款。兄弟,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拜托你在我帽子上开两枪,证明我被打劫了。”
歹徒心想,有了这笔钱,这个小小要求当然可以满足了,于是便对着帽子开了两枪。
卓别林再次恳求:“兄弟,可否在我衣服和裤子上再各补一枪,让我老板更深信不疑。”
头脑简单、被钱冲昏头的劫匪统统照做,6发子弹全部打光了。这时,卓别林一拳挥去,打昏了劫匪,取回钱包喜笑颜开地离去了。
名人智慧故事 16
清朝时期,通山县有个叫谭振兆的人,小时候因为家里比较宽裕,父亲给他定了亲,亲家是同村的乐进士。后来,谭父死了,谭家渐渐衰退,经济条件远不如以前,乐进士便想赖婚。
一天,谭振兆卖菜路过岳父家,就进去拜见岳父。乐进士对他说:“我做了两个阄,一个写着‘婚’字,另一个写着‘罢’字。你拿到‘婚’,就把女儿嫁给你;拿到‘罢’字,咱们就退婚,从此谭乐两家既不沾亲也不带故。不过,两个阄你只看一个就行了。”说完就把阄摆出来。
谭振兆心想:这两个阄分明都是“罢”字,我不能上他的当。想到这,他立刻拿了一个阄吞在腹中,指着另一个对乐进士说:“你把那个阄打开看看,如果是‘婚’字,我马上就离开这,咱们退婚;若是‘罢’字,那就说明我吞下的是‘婚’字,这门亲事算定了。”乐进士煞费苦心制造骗局却被谭振兆识破,没办法只好把女儿嫁给谭振兆。
谭振兆吞阄是他机智地运用了另立标准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就收到了变被动为主动的奇效。
鲍勃。霍博的机智与幽默
美国喜剧明星鲍勃。霍博擅以自嘲说笑,不但获得了观众的笑声,也赢得了无数人的敬爱。
当他第一次去好莱坞应征演员时,导演问他:“你擅长表演什么呢?”
他说:“滑稽的动作和语言。”导演就要他当场表演。
于是,鲍勃。博走到办公室门口,大声对在外等候的应征者说:“你们都回去吧,公司已经录用我了!”
名人智慧故事 17
1893年的一天,法国科学家比埃尔居里费尽周折,找到了位于巴黎大学附近一幢破旧的居民楼,他沿着昏暗的楼梯,爬到了6层的一个门前。他抬头打量了一下,这间房子实在太简陋了,严格地说,那只是一间楼房屋顶下面的阁楼。他来拜访一位刚刚结识不久的'年轻女士,这对于科学界声名鹊起的比埃尔来说,绝对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举动。
比埃尔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一个极其热衷科学研究的人。他从小就富于幻想,性格独立,对枯燥的学校教育非常反感,他的父亲不得不接受他的退学请求,并亲自担任起了教师的角色。在父亲的熏陶下,他对科学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多岁就有了自己的科学发现——压电效应,提出了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居里定律。然而在生活上,他却不像在科学研究上那样顺风顺水。他谈过一次恋爱,但以失败而告终,这使他对女人充满了偏见。他曾在日记中写道:“热爱生命仅仅是为了活着,这种情况女人比男人严重得多。有天才的女子是罕见的。因此,当我们专心致志地从事某种伟大工作的时候,可真是要跟女人作斗争。一个女子只要爱上了,她可以为了一个小时的爱情而把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作为牺牲品。”在他看来,作为感情动物的女人,只能是事业上的阻碍。所以他对天发誓,永不结婚,以至到了35岁,不曾在这上面用心。可这一切,随着一个女人的出现,就像来到了夏季的冰峰,悄然出现了松动。
他们是在一个波兰籍物理学家的聚会中偶然相遇的。她在做一项钢材的磁性研究,因而满怀敬意地向比埃尔这个年轻的大人物请教问题。他一一回答她的提问,不知不觉间又谈到了自己,谈到他的志向,以及正醉心研究的结晶学。突然,比埃尔为自己的言行感到惊诧:自己竟会长时间地和一个女子谈自己喜爱的工作,而且用的全是一大堆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更令他吃惊的是,这位年龄并不大的女子居然听得津津有味,她不但听得懂,而且还能和他讨论许多细节,并且对问题的理解十分正确。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比埃尔不由地悄悄打量起眼前这位女子来。她有一头秀发,一双深邃而澄澈的眼睛,她虽然有些消瘦,但却有着非常优雅的风度和端庄的举止。这一切不仅深深地吸引了他,而且令他有些心慌意乱。
这以后,他们多次见面,每一次都谈得十分愉快。比埃尔请求去拜访她,而她没有拒绝。
现在,他轻轻地敲了敲门,然后侧耳倾听。很快响起了脚步声,门开了,眼前是一张兴奋的脸。“快请进,让您来这么简陋的地方,真不好意思。”她穿着一件破旧的长袍,领着比埃尔穿过几乎是空荡荡的房间。比埃尔环顾四周,这个清高、孤傲、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深深地为那一贫如洗的寒伧景象惊呆了。在这间狭窄的阁楼里,没有暖气,没有煤气,甚至也没有水和电,采光仅靠一个有斜度的小窗子。她的全部家当只有一张折叠式铁床、一个取暖的炉子、一张木桌、一把厨房用的椅子、一个洗衣盆、一盏旧油灯、一个水桶、一只煮食品的酒精灯,以及几个杯盘、几把刀叉,还有唯一的客人坐的大木箱。
她扫了扫那个大木箱,满怀歉意地说:“只能请您坐这里了。”
虽然没有舒适的座位,他们的谈话却依然愉快。她谈到了她的祖国,还有她的经历。她来自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波兰,16岁以第一名的成绩中学毕业后,为了帮助姐姐和自己实现求学梦,她忍辱负重做了整整8年家庭教师,24岁才来到梦寐以求的巴黎。她本来可以舒舒服服地住在姐姐家里,但她却不喜欢热闹,时间对于她比什么都宝贵。她毅然搬到了这个冷清的地方。在她的时间表里没有一点娱乐和聊天的时间。下课后,她就回到小屋整理笔记、读书,吃饭时也是拿着面包边啃边看,有时甚至忘了吃饭。为了节省灯油,天一黑她就到附近的图书馆去看书,一直到10点关门。回来后,再点上油灯直到深夜两三点钟才离开书桌,钻进冰冷的被窝。冬天,阁楼里的水都结成了冰,她常常冻得难以入睡。有一天晚上,她冷极了,打开箱子把所有的衣服都拿出来盖在被子上,可还是冷得发抖。在这个屋子里,除了那把椅子,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搬过来压在身上了。她只得把它拖过来,压在最上面。这一晚上,她一动不敢动,生怕它会不解人意地掉下去。
她是如此轻松地说着自己的故事,还不时轻声笑起来,仿佛经历那些痛苦生活的人根本不是她自己。即使在那样的年代,一个年轻姑娘住在这么寒酸的地方,真有点让人难以启齿,而她却丝毫不以为然。
比埃尔静静地听着,小窗子透进的微光,照着她消瘦而红润的脸,四壁萧然的房间把她衬托得无比窈窕。她从容、淡定和自信的神态,就像居住在陋室中的王侯。是啊,在她眼中,可以安心读书的地方,那就是天堂啊!一个住在天堂里的女人,怎么会不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呢!
比埃尔决定背弃自己的诺言,向她求婚了。可令他苦恼的是,他没能得到如愿的回答。因为在她看来,嫁给一个法国人,从此永远离开灾难深重的祖国,那是不可想象的事。这让比埃尔痛苦不已,他感觉自己已成了爱情的奴隶,如果没有人做出让步,他就要被压垮了。最终,他向她提出,要舍弃巴黎,舍弃他所挚爱的科学研究,跟随她到波兰去。这可不是一般的让步,而是非同寻常的巨大牺牲。她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
没有人怀疑,他们结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完美,也是最伟大的夫妻。1903年12月,他们因发现并提炼出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镭,而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她就是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夫人。
让一个人美丽的并不是华丽的衣饰,让一个人高贵的并不都是贵族的出身。贫寒并不值得人羞愧,当一个人有了理想所充实的内心,即使身居陋室,也可以富比王侯。
智慧的名人故事 18
谭振兆吞阄定婚事
清朝时期,通山县有个叫谭振兆的人,小时候因为家里比较宽裕,父亲给他定了亲,亲家是同村的乐进士。后来,谭父死了,谭家渐渐衰退,经济条件远不如以前,乐进士便想赖婚。
一天,谭振兆卖菜路过岳父家,就进去拜见岳父。乐进士对他说:“我做了两个阄,一个写着‘婚’字,另一个写着‘罢’字。你拿到‘婚’,就把女儿嫁给你;拿到‘罢’字,咱们就退婚,从此谭乐两家既不沾亲也不带故。不过,两个阄你只看一个就行了。”说完就把阄摆出来。
谭振兆心想:这两个阄分明都是“罢”字,我不能上他的当。想到这,他立刻拿了一个阄吞在腹中,指着另一个对乐进士说:“你把那个阄打开看看,如果是‘婚’字,我马上就离开这,咱们退婚;若是‘罢’字,那就说明我吞下的是‘婚’字,这门亲事算定了。”乐进士煞费苦心制造骗局却被谭振兆识破,没办法只好把女儿嫁给谭振兆。
谭振兆吞阄是他机智地运用了另立标准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就收到了变被动为主动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