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穿井得人》阅读练习及答案最新7篇正文

《《穿井得人》阅读练习及答案最新7篇》

时间: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

答案: 1

11.(2分) D 解析:A.距离 /离开B.相信 /诚信C.自己 /从D.都是“到”的意思

12.(2分)C 解析: C.代词 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与例句同 (例句 代词,代这种传言)

13.(1)(3分)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采分点:得,得到;使,使唤,劳动力;句子通畅各一分)

(2)(3分)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采分点:市,街市或市场;明,明显;然而,但是,可是。

14.(4分)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1分),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意思接近即可)(1分)

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意思接近即可)(2分)

穿井得人 2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人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穿井得人阅读答案由语文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穿井得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3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人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穿井得人阅读题: 4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人参考答案: 5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2.说、讲3.不如

二、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题至14题(14分 6

(一)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 / 屠自后断其股 (《狼》)

D.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1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 久之,目似瞑 (《狼》)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C、 有闻而传之者 (《穿井得一人》)

D、 夫君子之行 (《诫子书》)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分)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分)

1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穿井得人 7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