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班会教案设计精选3篇正文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班会教案设计精选3篇》

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班会教案设计 1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认识老师这一职业及教师奉献、敬业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培养尊师重教的良好道德品质,使学生更加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做一名尊师、遵纪、好学的好学生。活动形式:朗诵、讲解、讨论、制作等

教具:多媒体

主持人:班长

活动流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当我走到老师窗前》,创设情境。

班主任发言:同学们,这首歌曲道出了老师的崇高和伟大。今天我们要借此机会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崇敬之情和感激之情。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而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很多的人值得我们感恩,其中,我想我们首先最要感恩我们的老师。

二、教师工作图片展

主持人: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的,当我们刚入学还不懂事的时候,是老师从细小的事情入手,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或是彷徨无奈的时候,又是老师循循善诱地启迪我们,仿佛是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点燃了一盏明亮

的灯,把我们的人生引向光明的彼岸。如果说学校是知识的源泉,那么在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最离不开的就是老师了。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老师了。那么我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老师的工作是怎样的辛苦?他们为了教育事业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展示ppt1,伴随歌曲《我爱米兰》

三、身边的感动:这一部分是重点

结合ppt1,学生讨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小学、初中,甚至是辅导班上的某位老师,是什么事情让你感动?最好是正面教材

主持人: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如果饮水思源,他就不会忘记老师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所花费的巨大心血。“国家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是教师让我们告别愚昧,是教师让我们挥别贫穷,是教师让人们智慧起来,是教师让民族振兴起来。因此,尊敬老师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是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国家兴旺的根本。老师们的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爱岗敬业、安贫乐道、甘作人梯、愿作牛马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爱戴的。所以我们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但尊师重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仅仅是教师节才有的专利,而是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真切的希望各位同学能将今天所说的一切化为实际行动,用你们的一言一行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

班主任:现在,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听了你们的话语,我的心被震撼了。这是你们对老师心灵的倾诉!由衷地赞美!我代表所有的老师真诚地感谢你们。

所以,对于我和你们而言,我们都是新的开始。我需要你们的配合,我才能更好的爱护你们!保护你们!我们以后要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好不好? ps: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拿第七部分调节。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班会教案设计 2

一、开篇引入主题

吴: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

陈:下雨时,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傍晚时,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怀。

吴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他的名字叫父爱。

陈像高山,似大海,他包容着一切。

合:敬爱的叔叔、阿姨,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二(1)班《感谢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讲述父爱,母爱,感受恩情

吴:首先请咱们班的“故事大王”(余凡、杜小雨)同学为我们讲两个父母关心爱儿女的真实故事。

A、老父捐肾救子:xxxx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父亲不告诉儿子:“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B、xxxx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将一个城市几乎化为废墟。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从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趴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经过努力,救出了一个只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保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医生解开被子时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上面写了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也落泪了,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陈:是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如:《孟母三迁》、《花木兰替父从军》这就是骨肉亲情,就是超凡的爱!

吴:下面请同学们讲讲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同学们讨论后再发言。

陈:同学讲得真好!多么伟大的父母,他们不求回报,默默地付出。

吴:听着每一个爱的细节,都是那样的动人。我们的心中不禁涌动起一股暖流。一餐香喷喷的饭菜,一杯香浓的牛奶,一碗热汤……母爱就在默默无言中。

合:下面请大家一起朗诵《游子吟》,来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

三、感恩父母(学会做人)

陈:就像前面朗诵里所说,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那么我们回报父母?请大家说一说。(同学自由说)

吴:同学们,现在你们抱着爸爸、妈妈、爷爷或奶奶,看着他们的脸地大声的对他们说“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合:现在就请大家一同唱响《世上只有父母好》。

陈:下面请黎老师为我们的班会发言。

四、教师总结发言: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我们以后为他们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有时候关心孝敬父母,就是陪父母聊聊天,就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虽然父母爱我们并不想过要什么回报,但是只有父母付出的爱,没有我们回报的爱,这爱是不公平的。除了父母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关心我们的人,我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甚至我们的祖国都是关心我们的。所以只有互相付出爱,一个家庭才能美满,人们在学校里、在社会里才能和谐相处;大家都能献出爱国家才能兴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班会教案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母亲生育我们的不易,养育我们的艰辛。我们应常怀怀有一颗感激之心。除了母亲之外,其他亲人、朋友甚至是伤害过我们的人也是我们需要感谢的对象。

2、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爱的存在和感恩的必要性。

3、行为目标:学会感恩,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社会。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怎样对待我们的生活,珍爱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并感激我们的母亲对我们的无条件付出。

三、教学思路

1、教师主导教学,整体引导、把握教学过程,学生为主体,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讨论、分享;

2、运用动感、美感兼具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准备

1、2名学生排练一则相声,3名同学事先背诵汪国真的诗《感谢》,全体同学学习手语舞《感恩的心》。

2、收集和熟悉有关感恩的资料、寻相关的跟母爱相关的歌曲和视频短片。

3、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活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教学时长

一节课(45分钟)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以两首歌颂母爱的经典歌曲《鲁冰花》和《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班会课的主题。

2.相声表演。

母亲是伟大的,首先她历尽千辛万苦,带我们来临这个世界上。那么她又是如何历经辛苦的呢?我们有请两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相声表演。相信大家在观看过相声之后会有更深的感触。

3.观看视频《宝贝,妈妈爱你》

母亲不仅给了我们的生命,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也是无微不至、爱心满怀。在危险的时刻,她们甚至不惜一切将生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孩子。现在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是发生在20_汶川大地震中一个真实而有感人的故事。

4.播放flash《男孩与苹果树的故事》。

苹果树象征着母亲,他们无怨无悔、穷其一生为子女付出。而那个男孩就是天下许许多多子女的缩影。我们不断地索取、依靠自己的母亲。而有的时候却忽视关心、陪伴自己的母亲。请记住:他们是我们一生要感谢的人。

5.诗歌朗诵《感谢》

先由三位同学朗诵《感谢》,然后师生一起深情朗诵这首歌颂母爱的诗。

6.调查:我们了解母亲有多少?

7.阅读古诗《游子吟》,谈一谈母亲亲令你感动的一件事和生活细节。

8.母爱的诠释。

在英文中,母亲的单词是mother,每个字母都有自己的意思。那么每个字母都代表着什么呢?

9.交流分享

我们如何感谢母亲呢?怎样才算是爱母亲?

同学们各抒己见。

10.思考并交流:

除了母亲,父亲,除了那些照顾我们、关心我们的人以及老师同学,还有哪些人也是值得我们感恩的呢?

11.手语舞《感恩的心》

全班同学一起边唱边表演《感恩的心》。

12.总结

让我们记住这两个字,感恩。让我们感谢母亲,感恩父亲,感谢所有照顾我们、关心我们、帮助过我们的人。也让我们感谢那些曾经伤害过、藐视过、遗弃过我们的人,因为他们使我们更坚强!

八、教学反思

1.在请同学来演绎汪国真的《感谢》这首诗时,是课前询问有没有同学在即将到来的班会课上来演绎这首诗,而这几位同学自荐的,我只是给了他们这首诗,让他们进行准备。但是未做足够指导,显然他们对诗歌的感情把握还不够充沛,演绎的时候情绪不够饱满。

2.在怎样做才是感谢母亲的环节,最好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尽力做到人人有机会分享沟通(否则有的同学在进行了思考,但是没有勇气举手发言,而失去了课堂上分享讲述的机会)。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打开思路,让自己的金点子更多。

3.在母爱的诠释这个环节,每个字母都有自己的独特意义。若让同学们自己猜而不是一下子在屏幕上给出,会更有趣、印象也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