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海上日出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4篇)正文

《海上日出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4篇)》

时间: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

海上日出优质课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观察日出的景象,了解巴金的生平及作品,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准备日出的录像片断或者有关的挂图、一段优美的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导读”要求

1、请学生自由读读“导读”的要求,交流:从“导读”中知道了什么。

2、教师小结。

二、谈话导入

1、大家观看过日出吗?请学生交流平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2、小结:日出的景象壮观迷人,很多作家诗人都曾赞美过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2)重点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读音。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写了在天气晴朗时看到的日出景象和有云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3、读了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

四、细读课文,解决疑问;感受日出的壮观

1、通过刚才读课文,我们发现:作者描写了天气晴朗时和有云时两种日出的景象,那么这两种景象你更喜欢哪一种?请大家先仔细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大家从一些重点的语句里感受了日出的壮观景象,想不想看看当时的景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日出的录像片断)仔细观察,看和你想象的日出的景象是不是一样。

[意图:运用电教手段,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景象,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日出的壮观,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为解决学生的疑问作铺垫。]

4、提问、交流:

(1)课文读到这里,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奇观了吗?

(2)作者说“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五、感情朗读。

1、让我们在感受了日出的美景以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日出的壮观景象。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然后可以把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请部分学生朗读(可配乐),大家评议。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日出的美和壮观。(在此环节后,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练习背诵。)

3、我们和巴金爷爷一起欣赏了海上日出,你想说什么?

[意图: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把自己阅读后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和作者形成共鸣。]

六、布置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本课的生字,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搜集、阅读其他的描写日出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上节课大家一起欣赏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课文里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样呢?

[意图: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把字词教学落实好。]

2、你们抄写了哪些喜欢的词句?读给大家听。

[意图:鼓励学生积累喜欢的词句,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

二、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

1、同学们抄写了这么多喜欢的词句,这些句子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小组讨论。)

(1)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2)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3)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4)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语句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教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准确生动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日出的壮观美景。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受到启发。]

三、背诵课文

1、课文写得这么美,想不想背下来?学生自由练习背诵课文。

2、小组内背诵。

3、全班指名背诵。

四、扩大阅读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描写日出的文章,简单说说好在哪里。

2、各小组推荐喜欢的文章全班交流。

[意图:通过搜集,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扩大了阅读量,将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

五、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巴金爷爷的其他文章阅读,可以举行一个巴金爷爷文章阅读会。

六、板书设计

日出前:浅蓝 红霞越来越亮

日出时:负 纵 升 冲 跳 射

海上日出 薄云:躲时 透过 直射 亮光

日出后: 厚云:镶 透出 出现 染成 光亮

海上日出优质课教学设计 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按预习题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⑴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海上

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⑵“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⑶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5、听写词语:

浅蓝 红霞 范围 扩大 夺目 光彩 分辨

灿烂 紫色 奇观 目不转睛 一刹那

〖板书〗

1海上日出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日出的全过程。

2、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画出不懂的句子。

2、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可以:①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②查阅资料理解难句。③� ④通过多读展开想像理解难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句子。指名读课后练习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种景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先讨论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

3、重点理解:

⑴“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为什么觉得太阳像负着重担?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是写太阳由露头儿至跳出海面的上升过程。是动态的。此时作者是在船上,船、人、海都在动,所以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⑵“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先指名说“奇观”的意思,再说句子意思。(海上日出是伟大、雄伟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象)先改成陈述句读一读,再想想反问句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①在难句的上下文,有对这个句子进行解释说明或提示的文字,读了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难句的意思。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句,就是联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句子。)

四、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欣喜)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五、指导背诵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

⑴读背交叉。

⑵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

⑶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板书〗

海上日出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小学四年级语文《云海日出》优质教材教案 3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崎、岖、廓、跨、撞、袅、黎、橙、缤、锦、绽、弧”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选出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二、教学难点:

1.在读中理解、积累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三、教学准备:

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配乐朗读的音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辽阔的草原上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当我们爬上高山看日出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

(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集体品读。

结合出示词语进行积累:

崎岖 盘旋缭绕 变幻无穷 帆樯林立 光怪陆离

稀薄 景象万千 缤纷灿烂 晶莹剔透 金碧辉煌

绽露 瞬息万变 眼花缭乱 心神飞扬 云烟袅袅

3.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真切感悟

1.默读课文。学习要求:

把课文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并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

(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3.学习“云海”

(1)谁对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试着读读。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韵味?细细品读课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将它们划下来,读给大家听。

(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重点指导积累叠词:

明晃晃、光闪闪、白茫茫、亮闪闪。

你们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来吗?

(5)(出示黄山日出视频)指导朗读:在脑海中想像着黄山云海的神奇景象,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配乐)

4.学习“日出”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几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变化。

小组交流,指名说,教师点拨,出示日出视频。

(结合板书:……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2)哪些语句写出了黄山日出的壮美?找出来多读几遍,读给大家听。

(3)重点积累:

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

同桌试着说说这样的词语。

(4)指导朗读:(配乐)喜欢黄山日出的同学一起读读描写日出的段落,要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哦!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既感受到了黄山云海日出的神奇与壮美,也领略到了作者的语言魅力。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语言变成自己记忆中的珍宝吧,你想用什么方法?

(背诵、摘抄积累……)

1.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记下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五)板书设计

云海日出

(奇幻 壮美)

云海:……像……似……

日出:……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小学四年级语文《云海日出》优质教材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 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 感情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如动静结合)。

三、教学难点

能通过朗读,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一定会被它迷人、秀美的景象所陶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黄山“云海日出”的美景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30课(板书:云海日出)。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1990年12月被录《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主峰莲花峰海拨1864.8米。黄山常年雨量充沛、林木茂盛、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黄山可以说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闻名于世,成为全人类的瑰宝。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来也有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来高度赞美它。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方瑞华的笔触,走进黄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呢?

(2)、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色?

(三)分析课文,真切感悟

(1)课文从大体上看,可以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云海的,而哪些自然段又是写日出的呢?(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2、学习“云海”

(1) 云海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读第3、4自然段。(评价)

(2) 根据刚才我们同学所读的内容,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它 们分别说出了云海的哪些特点?

a我们看见北面山谷中明晃晃、光闪闪的一片,似乎是放在深山空谷中的亮闪闪的大镜子,又如无边无涯的白茫茫的水面。那就是云海。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b师拿镜子演示,与图片对比,说说共同特点?(平、静、大) c这就是作者对云海日出的静态描写,突出云海的静态美(师板书静态描写:平稳光洁、漫无边际)。

d老师在这就中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词,谁发现了?(明晃晃、光闪闪、亮闪闪、白茫茫),指导朗读这一句。

3、“山峰时隐时现,变幻无穷,云朗上下翻滚着,一会儿像万马奔腾,一会儿又似帆樯林立,光怪陆离,景象万千,把黄山点染得有几分仙气。”

a 云海的景象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b请生回答(云由静态变得动起来了)。 c这一句出现了哪种修辞(比喻) 师问:在这里作者把云海的景象比喻成棉絮、轻纱,万马奔腾、帆樯林立,这些又表现了云海的哪些特点呢?(质地轻盈、光怪陆离、景象万千)这样的美景让我们看得出了神,忽然„„梦幻之中。”(置身梦幻)

4、刚刚欣赏完云海,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美丽、神奇等) 4学习“日出”

(1)师读第5自然段。

(2)叠音词的家族可真多,在这里我们又和它们碰面了,是哪些词呢? (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

(3)等着等着,一会儿,朝霞出来了,呈现在人们眼前是她的新装: “橙红艳丽,缤纷灿烂,像一幅悬挂在天边的织锦。”

(4)同学们,如果此时,一轮红日冲出云雾,霞光瑞气照彻天际,那又将是一番怎样奇异的景象呢?齐读第7自然段。这一段,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日出的变化的?

生:从颜色和形状来描写太阳的变化。

生:形状的变化:红色光点---圆弧---半圆-----大半圆——一轮玛瑙盘;颜色 变化:红色---胭脂色---鲜红欲滴——金碧辉煌。

师:真是美丽壮观啊。那么日出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生:速度快,我是从“蓦地、一瞬间、很快、一眨眼。”看出来的。

师:颜色形状变化的快,让人眼花缭乱。 师:由此看出作者为我们描摹了日出时的瞬息万变。

(5)看到太阳后,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黄山云海日出的神奇与壮美,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组云海日出图,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六、板书设计

云海日出

云海: 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日出:光点→圆弧→半圆→大半圆→玛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