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优秀3篇正文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优秀3篇》

时间:

时间一溜烟儿的走了,眨眼间,一个星期已经过去了,这一周里,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认真地做好周记了。但是周记有什么要求呢?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会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5

(1)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的)

(2)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告诉学生: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4)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板书:6x=13.54。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在6x前加上解:)

(5)让学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

2、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

(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3、做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七第6、7题。

先说说按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含义。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并求解。

3、做练习七第8、9题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题。讲评时重点指导学生解决第(2)问。

4、完成思考题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34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泸粤版教案: 2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

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

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

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

结构的科学。

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

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认识研究问题运用科学方法。

器材准备

多媒体设备、激光光学光学仪器、感应起电机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先让学生朗读章首诗,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

播放有关海上日出和闪电的音像片段,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

演示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

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

“世界物理年”:投影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

(二)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运用多媒体,结合物理学发展史谈物理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系:

(1)有关简单机械的应用

简单机械的发明与使用:――人类从手工劳动到机械操作

(2)代表蒸汽时代的蒸汽机车、轮船的图片、录像

热学的研究、蒸气机的发明:――人类进入蒸气时代,机械工业进一步完善

(3)体现电气时代的各种设备和情景,如电动机、发电机、电力机车、城市夜景等

电磁学的研究:电动机、发电机的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空间探测技术以及我国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录像资料等。

电磁学、电子――电子计算机

2.举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有关物理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实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物理学是有用的。

(三)物理学的召唤

介绍几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同时结合这些科

学家的研究方法,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

归纳和数学分析、理性思维以及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等,从而

使学生领悟怎样学好物理学。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

练习设计

1.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物

质 的一门科学。

2.请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列举我国航天

技术的重大成果。

3.简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的贡献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

3.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

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4.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重、难点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教学难点: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范要求。

器材准备

没有刻度的直尺、常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自制的橡皮尺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你在哪些地方见到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指出: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研究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常常需要进行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一)测量长度

1.测量的标准问题

讨论:要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展示没有刻度的直尺,引导学生体会,刻度尺测长度实质上是靠上面

的刻度,也就是说,刻度尺上的刻度就是测量的标准。

2.单位:比较依据的标准量。

3.长度单位

(1)活动:

让学生“以手代尺”,量度讲桌的长度有几“拃”。

问题:由于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造成测量结果不一样。

(2)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和统一

让学生理解单位其实是一种规定的标准,并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

东西,是为了定量比较物体的长度而人为引入的。

统一单位制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

简单介绍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这里的教学最好,这也是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3)长度单位及换算方法:

仔细观察刻度尺上的1mm 、1cm 、1dm 、1m有多长,动手在纸上画1mm 、1cm 、1dm在黑板上画一画1m的长度,形成长度的具体概念。

4. 你会用刻度尺测长度吗?

交流怎样观察刻度尺、判断刻度尺的放置方法、读数、记录测量结果。

(1)观察自己常用的刻度尺。

三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分度值。

一思考:分度值的含义。

(2)练习用刻度尺测长度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规范的测量过程和操作方法。

(放置刻度尺,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

练习估读:

采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如1cm和1mm)测量同一物体的长

度,让学生练习估读方法,并使学生认识到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

量的结果就越精确。

5.介绍误差概念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6. 认识直方图(条形统计图)

仔细观察、分析直方图,并相互交流。

直方图作为一种数据处理方式,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

(二)测量时间

1.展示实物,让学生对照实物,认识一些测量时间的工具

介绍跑表的使用。

2.时间单位规定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2)单位换算:

换算方法:

通过换算关系,体会微秒、纳秒(谈微秒、纳秒意义)

3.活动:测测你的脉搏。

通常所说的脉搏是指把手按在手腕桡骨侧摸到血管的搏动。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的脉搏数,每分钟应为60~80次,运动后或发烧生病时脉搏会加快。测定你的脉搏,每次测一分钟,测三次,计算它们的平均值,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测量次数 1 2 3 平均值

脉搏数

(2)调查统计,画出心率直方图(做在作业本上)

四、小结:

重视物理实验,学会如何观察实验;

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掌握长度、时间的单位换算关系。

小结

1.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会用刻度尺测长度

3.会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4.误差与错误

练习设计

1.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约为2.27______,某同学的身高为165_______,

姚明比这位同学高出了________cm。

2.使用刻度尺前,应先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测量结果既要有_______,又要有_______,还要有___________。

3.下列物品的尺度,最接近15cm的是 ( )

A.橡皮的宽度 B.课桌的高度C.文具盒的厚度 D.圆珠笔的长度

4.下列过程中,经历时间差不多为1s的是 ( )

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

C.人打一次哈欠的时间 D.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5.李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块

木板的长度,如图所示。

(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_________。

(2)木板的起点对准_____________,终点对准_______________,

木板的长度应为_______。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1.会用累积法测算一张纸的厚度;

2.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

3.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4.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练习用这些“尺和表”进行估测。

重、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累积法和以直代曲等测量的技巧和转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

器材准备

毫米刻度尺、量筒和量杯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课题。

1. 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问题:

是否能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和曲线的长度呢?

二、新课教学:

(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活动A:阅读课本,讨论、操作,交流测量的方法和测得的结果。

拟定测量的方案和步骤,理清思路。

描述中要介绍清楚实验过程,使用什么仪器,测量什么物理量,测得

的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以及怎样计算求得最后结果。

如:

⑴用刻度尺测量课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为 mm;

⑵查出课本中纸的张数为 张;

⑶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求得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 mm。

2. 活动B:

(1)介绍“以直代曲法”和“滚轮法”

(2)让学生交流其它方案;

尽量让学生阐释他们的认识和观点。

(二)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对照仪器阅读自学。

注意:

1.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

2.量筒的刻度与量杯的刻度区别。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齐。

(三) 你身上的“尺”和“表”

1.身上的“尺”

(1)测出你自己身体上某些部位的尺寸:

身高、一庹、一拃、一步长、指甲宽、脚长等

(2)估测:在没有任何现成测量工具时,判断一物体长度。

估测训练。

心中“尺”:普通纸的厚度约几十微米;指甲宽约1cm;

拳头宽约1dm; 教室高约3m。

2.身上的“表”

脉搏数等

小结

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2.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练习设计

1.要测量图示的一根曲线段MN的长度,谈谈你的方法。

2.请你用一把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测出一层教学楼的高度,写出你

办法

3.给你一枚一元的硬币,你能想出多少种测硬币直径的方法?把所用

的器材、步骤写出来。

1.4 尝试科学探究 教学点滴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2.练习熟练准确地测量长度、时间和组装简单器材,提高操作技能。

3.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在科学

探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体验来学习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

要素。通过探究摆的奥秘,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

究对象、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

器材准备

大摆钟、铁架台、细线、单摆球、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来引入新课

观察和认识摆钟的摆以及摆动过程。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摆的奥秘

1.提出问题

钟表工作的道理:利用摆的摆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指针

转动,从而指示时间的变化。摆动越快,齿轮转动就快,指针运动

就快。即:摆钟是靠钟摆摆动的快慢来计时的。

问题:钟摆摆动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1)演示实验建立情景。

将自制几个快慢不同的摆,挂在一个大的支架上。这些摆有的

长、有的短、有的重、有的轻、有的摆幅大、有的摆幅小。

使它们摆动起来,让学生观察,比较其快慢。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出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 有关?

依据是:

猜想②:摆动的快慢,可能跟偏离的 有关?

依据是:

猜想③: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的 有关?

依据是: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阅读课本,分析、领悟书上的设计。

思考:课本每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吗?

通过讨论交流,明白简化法和控制变量法。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看课本记录数据的表格,弄明白每个表格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各个

栏目的含义是什么,需要测量记录哪些数据等等。

5.分析论证

分析实验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由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比较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比较这些数据可以

得出什么结论。

比较时仍然要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经过分析数据材料,

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

6.评估

对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推敲,审视实验方案是否有问题、有无需要进

一步改进的地方,实验数据测量的是否准确,怎样做能够使误差更小;实

验的结论与生活经验和事实是否符合;哪些实验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可能

对实验产生了影响;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

经验和教训,等等。

7.交流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回顾探究过程,理清探究的程序,每一步有哪些要点,运用了哪些科

学研究方法。

归纳全程科学探究的要素,组织学生阅读课本。

指出:在实际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这7个要素是可以灵活运用的,而是

根据实际研究课题的需要来选择和确定。

小结

1.科学探究七要素

2.如何简化研究对象

3.控制变量

练习设计

1.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2.牛顿说过,没有_____________,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3.在科学探究中,猜测与假设是以自己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为基础做

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

4.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由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和交流七个要

素组成,其中___________是贯穿整个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2、应用面积的变化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探究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 课堂提问

1.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4.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 情景导入,合作探究

1. 出示教科书第48页上面的两个长方形

说明: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

(1) 请同学们分别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写出对应的边长之比

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比是( ):( ),宽的比是( ):( )

(2)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按比例放大后,它的面积发生变化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面积的变化 ,板书课题。

(3)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面积比是( ):( ),再通过计算,验证自己估计的对不对?

(4) 全班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2. 出示教科书48页下面的一组图形

说明:下面的图形是上面相对应的图形放大后得到的。

(1) 请同学们测量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再填写下表,再填写教科书第49页上面的表格

(2) 组织讨论:通过上面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组交流

(4) 总结:把一个平面图形按N:1的比例放大后,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2N:1

3.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把一个平面图形按指定的比例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分组练习

让学生选择第49页图中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计算它的实际占地面积

四、当堂检测

1. 在比例尺是1:800的平面图上,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是3.5cm,宽是2cm,它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

2. 一块长方形运动场,长150米,宽80米。在一幅比例尺是

1:250的平面图上,这块长方形运动场的面积是多大?

3.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xx的世界图上,量得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厘米,它的实际面积是多大?

五、 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