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描写春天的诗句(经典5篇)正文

《描写春天的诗句(经典5篇)》

时间: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理的5篇描写春天的诗句的相关文章

描写春天的诗句 篇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歌辞·长歌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姣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描写春天的诗句 篇2

1、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陆游《豆叶黄》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志南

3、春风如醇酒,着物物不知。——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4、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5、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胡只遹《阳春曲·春景》

6、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陈亮《南歌子》

7、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8、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金·王庭筠《谒金门》

9、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10、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丘为《题农父庐舍》

11、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清·卢道悦《迎春》

12、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13、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钱惟演《木兰花》

14、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范《题望苑驿》

15、枝头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苏轼

16、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李白《古风》

17、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懈恋花》

18、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19、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0、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辛弃疾《浣溪沙》

2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2、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天净沙·春》

23、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

24、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25、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26、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27、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杨凌《句》

28、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2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30、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31、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3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史记·秦始皇本纪》

33、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34、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35、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洪异《长生殿·禊游》

36、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辛弃疾《满江红》

3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9、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东方虬《春雪》

40、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41、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4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昚虚《阙题》

43、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44、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45、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46、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钱起《春郊》

47、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昚虚《阙题》

48、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49、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杜甫《曲江对雨》

50、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51、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52、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

53、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杜甫《清明二首》

54、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55、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56、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苏轼《一丛花》

5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

58、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6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孟浩然

《春宫怨》 篇3

唐·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描写春天的诗句 篇4

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唐代大

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凯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

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描写春天的诗句 篇5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赠别·其一》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翻译】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出自唐朝诗人唐彦谦的古诗作品《垂柳》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翻译】

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可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肢也像垂柳般纤细轻盈,宁愿忍耐饥饿,甚至白白饿死。

“春风知别处,不遣柳条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劳劳亭》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处,不遣柳条青。

【翻译】

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是那行人送别的劳劳亭。春风也知道离别的痛苦,不肯让柳条生长出嫩芽。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出自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古诗词作品《听筝》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翻译】

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耳中秦筝声声,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南北远离,相隔千里,两地相思。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出自唐朝诗人武元衡的古诗作品《春兴》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翻译】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