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读《命若琴弦》有感精选7篇正文

《读《命若琴弦》有感精选7篇》

时间: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

《命若琴弦》读后感 1

活着也需要一个理由,有了这个理由后,生活也便有了意义,有了生气。在读了史铁生先生的小说《命若琴弦》后,我终于明白,那个理由是什么了。

故事讲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带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说 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弹断1000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愈自己的眼睛,好亲眼看看明亮的世界。小瞎子期盼着爱情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和心爱的姑娘幸福的`在一起。

当老瞎子真正好好弹断1000根琴弦,从琴盒里取出药方,他拿着师傅留下的药方去取药的时候,才知道那所谓的药方原来只是一张白纸,瞬间,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原来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此时的小瞎子也正因心爱的姑娘远嫁他乡而痛不欲生。失去爱情的小瞎子渴望获得光明,为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气,老瞎子用师傅的方式将药方封进琴槽,并告知只要他弹断1200根琴弦,就可取出药方治病。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句年幼时师傅临终说的一句话,老瞎子在这一瞬间才深深的领悟,目标只是虚设,但却是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生命就像琴弦,绷紧了才能拉出好听的曲子。那一根根断弦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艺人的希望,支撑着他们的梦想,正因为有了这个梦想,所以他们一路走来,便会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兴致勃勃的翻山、越岭、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的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这又让我想起一句话:“活着就是为了活着。”生,容易,活,容易,然而,生活却并不如容易。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希望。是琴匣里的那张白纸。它是每个人生存下去的原动力。老瞎子一生的精彩,就源於那张白纸。人生原本就是虚无的,所谓的人生目的说穿了其实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当人们有一天蓦然顿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过是一张白纸时,他又该为了什么而生存呢?

读《命若琴弦》有感 2

每个人都要承受生命之重,正如史铁生,正如他笔下的老瞎子和小瞎子。

《命若琴弦》向我们讲述的是老瞎子用尽一生的精力来弹断1000根琴弦,为的是拿到药方换回失却的光明,当他朝着梦想孜孜不倦的迈进时,意外的变故让他苦苦营造的精神之塔瞬间崩塌,他痛苦过,彷徨过,那种为了换回一天光明的执著信念啊,一下子砸倒了他。他终于明白师傅的教导,不是800根琴弦,而是要弹断1000根。读此,便真的是命若琴弦了啊。对于小瞎子来说,他的得以延续的生命,不正是要像老瞎子一样,为了这样一个“寻得最后光明”的目的而弹断一根根的琴弦么?小说还穿插了小瞎子朦胧青涩的爱情。小瞎子在和老瞎子走街窜巷的说书中认识了一个女孩兰秀儿,在品尝爱情片刻欢愉后听到兰秀儿远嫁山外,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将小瞎子一下子从梦境打回原形。这里也体现出生命的残酷,有身体缺陷的人不能和正常人一样享有爱情。小瞎子的经历老瞎子都经历过,他也曾苦口婆心的劝导,可人生哪能轻易转变航向?知是徒劳,也知经历过才能看清命运,才能懂得如何生活。

小说反复出现的是弹断多少琴弦,每次小瞎子对此有所怀疑时,老瞎子都会动怒。是啊,支撑你活着的惟一信念被别人否定时,徒然发现努力已久的目的竟然是空的,怎么能不让人绝望?“盼了50年!50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的路啊,挨了多少回的晒,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的委屈呀。”和看一眼世界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到啊!这也为老瞎子知道那张他保存了50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后的表现埋下了伏笔。

小说中两次写到老瞎子回忆往事的感受。每次都弥漫着浓浓的感伤气息。“琴声烦躁不安,像是年年旷野里的风雨,像是日夜山谷中的溪流,像是奔奔忙忙不知所归的脚步声。”这正道出了老瞎子的心声,为了一辈子的愿望,全力去弹断一根根的琴弦,当接近梦想时,又产生了惆怅,70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是为了最后看世界一眼,这值得吗?当老瞎子也对次怀疑时,他只能用“要不怎么着?就这么死去?再说就只剩下最后几根了。”这样的理由来安慰自己。正如我们中的许多人,在经历大风大浪后,马上就要实现理想时的脆弱。

小说的高潮部分就是老瞎子弹断1000根琴弦后动身去抓药。老瞎子从琴槽里取出一张叠的方方正正的纸条,他想起这药方放进去时自己才21岁,而如今,他已70岁,那张保存了50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命运的残酷彻底击倒了他,吸引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目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在经历无数艰辛后,仍不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她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的蓝天,月亮和星星。一切都空了,一切都熄灭了。他知道还有责任在,在回去的路上他想起师傅最后的话语“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他能做的只是告诉小瞎子,要弹断1200根才能睁开眼看世界。

才明白了“目的虽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

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弹不响就没弹断的可能,弹不断就不会有看一眼世界的希望,如此,便命在琴弦了啊。小说写到这里,无非是要告诉那些“命若琴弦”的人,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生命不会因看不到光明减轻了重量,黯淡了华彩,只要找到自己心中的太阳,生活也会处处充满阳光。

《命若琴弦》读后感 3

史铁生,一个将自己的实际生活融入到写作中的人,读他的《命若琴弦》,仿佛在读他本人,文中通过对一老一小两个瞎子的遭遇,向我们诠释着生活乃至生命的意义,“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里去,”生活是一种体验,是体验追求目的的过程,而不是体验达到目的的感受。

老瞎子有着自己的目的: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得到复明的药方;小瞎子也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自己心爱的女孩在一起。而后小瞎子明白要想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要“睁开眼看看”,目的是和老瞎子统一了,但是老瞎子此时已经知道其实复明的药方不过是一张白纸,也恰恰是这张白纸,成为他坚持活到今天的动力,让他体会到过往生活的充实美好,于是他又不得不继续的“骗”小瞎子,因为他明白了目的是虚设,但却是支撑他们一代代活下去的动力,看不见是他们的宿命,但却不能剥夺他们生活的权利。老瞎子最后的醒悟无疑是在提点我们:既然你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那你就好好生活吧!

人生就想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琴弦上装载了瞎子的梦想,每一根断弦都是瞎子走向复明的希望,在这追求复明的`过程中,他们天天都在用心弹着每一个音符,一路走来,尽管目的是虚设的,但是他们享受到了生活的快乐,正如书中所说,“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如果没有这目的,或许他们早已离开这个世界。

联系我们自己,生活中的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出生如一张白纸,每个人在这张白纸上勾勒着自己对世界的未知,生活正因这样而有意义,每个人都在享受着追逐梦想的过程,途中的每一份磨难都是将来美好的回忆,“人生就像是一列火车,不在于终点在哪里,关键是享受途中的风景,”一语破的。

当我们遇上自己的盲区,不要因恐惧而迟迟不敢迈步,在抱怨也不过如此,所以只要我们将目的虚设好,绷紧自己心中的那根弦,便能弹奏出独属于你自己生命的美妙之曲,这样才能激发我们的动力,走出黑暗,享受阳光的温暖。

为活着找个充分的理由,那就认真的对待每一天吧,轻松走自己的路,便是生活的意义。

《命若琴弦》读后感 4

读着史铁生的作品,其实就是在读着他本人。因为他完全将自己融入了他的作品。阅读史铁生的作品,那是在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而阅读他本人,更是在接受一个人间奇迹。

读完《命若琴弦》,我在老瞎子的身上仿佛看到了史铁生的影子,我也突然明白了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让他们坚强的活着。

对于身残的史铁生,开始并没有志坚。他曾经千方百计寻找机会自杀,但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为他为活着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选择了写作,写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从此,他的生活有了目标和方向,可以说,是这个目标支撑着他一直走下去,并且比别人走得更远……

人生必须有目标,因为目标会给人带来力量和勇气。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老瞎子有一张可以使眼睛复明的药方,但必须要真真正正的弹断一千根琴弦,否则就不会灵。这张药方支撑着老瞎子走过了七十多个春夏秋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中的挫折和难关。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将一千根琴弦弹断,以图看一眼世界。终于一天,老瞎子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没有想到他七十年来为之奋斗的药方竟然只是一张白纸,老瞎子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他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最后他绝望了,他不想再动�

他开始怀恋过去的日子,想起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都是多么欢乐。因为他当初心中怀有理想,怀有目标。虽然目的是虚设的,但他却引导着生命的过程,使生命有了意义。

突然觉得人生很荒谬,这一切都很荒谬,人生竟然是被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或根本不存在的希望所指引着,直到我们走近它,才发现我们心中所谓的目标只是我们的幻想。这就像是一个圈套,一个生命的圈套,为了活着,我们只有奋不顾身的往里跳。

是啊,为了活着。老瞎子的师傅为了活着,用其一生弹断了八百根琴弦;老瞎子为了活着,弹着琴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而小瞎子也将为了活着,弹起三弦不断的。走下去……

但是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五十多年前,老瞎子的师傅告诉老瞎子弹断一千根琴弦就能重见光明。于是老瞎子活着,为了这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但他并不知道,他活着,为了那遥远的希望。

如今,老瞎子又告诉小瞎子要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才能重见光明。于是小瞎子也将活着,也将为了这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

也许不知道在多少年以后,小瞎子也变成了老瞎子,他也会对另一个小瞎子说要弹断一千四百根琴弦才会重见光明……

这个谎言会一直流传下去,会有一个又一个的小瞎子把它作为自己活着的理由和目标,因为有了希望,所以他们活着。

不知道这些小瞎子们会不会和他们的师傅一样,弹断了那最后一根琴弦,却发现那药方只是一张白纸,他们憧憬的、梦想的、追寻的都是一场空,这一切都是一个圈套。也许他们会和老瞎子一样,断了心弦。

这的确是一个圈套: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为了那一点希望。

那希望是什么呢?——是一个骗局。

设下这个骗局又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活着。

老瞎子终于看清楚了这一切,走出了这个圈套,但他的弦已经断了。

也许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也许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不必太多考虑,也许就像老瞎子的师傅所说:“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那所谓的希望、目标都是遥远而虚幻的,真正真实的只有我们手中的琴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拉紧手中的琴弦,弹好了,一路弹下去。

《命若琴弦》读后感 5

人生路上,我们追逐的,是太阳。

《命若琴弦》,琴弦是命。瞎子的信念,便是弹琴。那么,我们呢?有的人的目标,像风一样,因为碰了壁,轻易地改变了方向,变幻不定。从堂皇的天宫,落入凡间,最终坠入深渊――掉进了炙烤不断的地狱。于是,志存高远变得甘于平凡,最终自甘堕落。

有的人的目标,似云雾一般,虚幻飘缈。付出与梦想成反比,已是渺若尘埃,仍心想着宏阔宇宙。这种人,志在千里,可是自己压根不愿摆脱槽枥――他只想着享受马料,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做着白日梦,“真正成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为这两类人感到悲哀,并衷心劝告:

人的目标,应该像太阳,永远的东升西落,即使有乌云密布的时候,请相信,万丈金光泼洒的景象会降临的。旭日东升,我们能够感受到梦想的。活力,触摸梦想的温暖;日至中午,你能摸到愿望,发现它的丝滑,从手缝间穿过;日落西山,你能看到漫天繁星,他们是陪你逐梦的路边美景。

夸父逐日,也许我们的脚步永远追不上梦想,也许我们的欲望早已飞出天际,但是请你正面巨浪。梦想实现不完有什么关系呢?只回首你走过的路,不愿辜负,过去那个对你满心憧憬的少年,逐梦,我们不能止步,更不能退缩。至少,别悔恨:我本可以!

某电影台词这样说:“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努力了,却没有收获,那就再努力一点。”瞎子弹断1000根弦,这种执着,这份持之以恒,我们有吗?

太阳,燃烧自己,所以发光发热,因而才有了生机勃勃的地球。瞎子说书,一世不见人间,但让世间闭塞山村欢笑不断。我们常常怀疑活着的价值所在,殊不知这个价值就在于你对他物无私,无偿的奉献。

夸父逐日中,有明确的目标,有不懈的奋斗,有不凡的价值。琴弦是命,逐日是命。

《命若琴弦》读后感800字 命若琴弦读后感字 6

生命如歌,悠扬美妙;生命如花,娇艳芬芳;生命如水,淡泊悠远;生命如画,浓墨重彩……可读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才真正地感悟到生命如弦,不懈追求,才会使生命焕发出美丽的色彩。

文中的老瞎子,一生的追求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看一眼世界。于是他遵照师父的要求,要弹断一千根琴弦,然后才能打开琴槽上的蛇皮,取出那能让他达到希望的药方。当他弹断了一千根琴弦,欣喜若狂地去抓药时,却发现那一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经过一番煎熬与思考,他终于体会到师父的苦心。虽然他一生追求的希望是虚无的,可他却在追求“弹断一千根弦”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欢乐,即使是不能用眼睛来看一下这个世界。也真正地从感悟到了师父临终时的那句话:“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目的与希望只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不论我们能到达哪里,这前行的过程中我们依然会得到快乐。

兢兢业业的老师们,永恒不变的目标就是让自己的学生进步,看到自己的学生成才。为了这一目标,我们在平凡的两点一线间徒步,几年如一日,几十年如一日。这就是我们的追求,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命若琴弦。人的心弦需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只有这用这两头绷紧了的心弦——有了目的,有了追求,才会让生命绽放如花,悠扬如歌。生命的本质不是结果,因为我们无论是谁,最终的结果都只有一个,从自然中来,回归自然的怀抱,成为一个“土馒头”。生命的本质是过程。这个过程,不一定非要笑傲江湖,不一定非要一比高下,不一定非要飞黄腾达,不一定非要大智大勇,不一定非要无私无畏,只要我们有追求,有希望,只要把我们生命中的那根“琴弦”弹好就够了

在为自己找到活着的理由之后,史铁生在为别人寻找活着的理由。史铁生当然算得上是经历过绝境了,绝境从来是这样,要么把人彻底击垮,要么使人归于宁静。史铁生属于后者。我们在史铁生的作品中,往往看到生活的激情,也时时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宁静。所谓“宁静以致远”,史铁生并不是在呐喊,而是在剖析,在阐释,为了生活。“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人生就是一条漫长的河流。你也可能会是老瞎子。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命若琴弦》读后感1300字 命若琴弦读后感字 7

那是两个瞎子,一老一少。

老瞎子带着小瞎子不知道趟过多少条河,翻过多少座山,走过多少个村落,度过多少个苦涩的黑夜……

现在他终于拨断了第一千根琴弦,他终于能够看看师父留给他的复明药方了。

那其实是一张白纸,他哭了,他看着那张白纸哭了,他看着那张白纸哭了几天几夜。

我看着他在哭,我知道,这是一个让他无法接受的事实,可想而知,当一片绿叶从生命的最开始就没能够享受到阳光的爱抚,那种心情和从未选择尽早凋落于地下的勇气是带着无奈的,或许是和着血的。可想而知,当一只快要纵崖而下,羽击长空的雄鹰,突然间被身后的猎人用子弹打穿胸膛而跌落悬崖,也许这并不只有不幸,是命运的无情与冷漠,冷漠到捅破了那个理想的泡泡。但也许我并不知道,我不知道这张白纸带给他的其他感受,因为他的生活我并未经历过,甚至未曾感受过,因为我的心思还远不及他的深。

在人的一生中也需要白纸,可以是一张,也可以是多张。但你并不知道那是白纸,你只知道它是你过好充实的每一天的动力,是你努力不懈地奋斗下去最充分的理由。你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向那张白纸输入你毕生的激情与热血,你给它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甚至连爱情和生命,你都甘愿为它所付出。

也许你辛苦了一生都不知道那其实是一张白纸,因为你的心里那已经不是一张白纸而是用你生命中的每一秒钟和身体内澎湃的热血所编织而成的一幅最感人的画卷,但其实那还是一张白纸,一张真正的白纸,看似无色,其实有色,看似无字,其实写满了字的。也许是岁月的风沙阻止你看清上面那一行行无色的字,恐怕你心酸,但如果当你真正看懂了上面的字,你会清楚地明白:原来你这一生就是一张白纸。

老瞎子的事也让我明白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堵砌得完美的墙。墙上是始终都会有裂痕,只不过有的裂痕小的罢了,所以人只能带着裂痕去生活。人也必须努力去超越那裂痕,去战胜那裂痕,在裂痕的生活中得到意义。当老瞎子把真相隐瞒之后,小瞎子也拥有了一张白纸,他的人生也开始有了新的裂痕,老瞎子知道这裂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小瞎子的生命。他们的生命就寄托在这脆弱的琴弦上,寄托在这一条深深细细的裂痕里。老瞎子做到了,因为小瞎子相信了。这时,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生本来就有困境和残缺,如果没有孤独,爱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没有欲望的痛苦,就得不到实现欲望的快乐,如果没有人生的白纸,就永远只是看到多色的世界。生命的残缺,看似困境的困境,都是为了能让你更好地战胜自己,领悟生命存在的真谛的一阵助力的风。

“活着就是为了活着。”读着史铁生的作品仿佛也看到了他的面容,他的那颗生活的心,更是一个永不向生活屈服的灵魂。感动着的是活下去的理由,活下去的自信。他用他的文字证明了“人活着所应拥有的理由,他用他的光亮又照亮了一条通向人生象牙塔的道路。

那是两个瞎子,一老一少。“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人生就是一条漫长的河流,但这条河有它向前流的理由,有它向前流的方向,它为它的生命寻找,为它的生命去证明,为它的白纸而不息。如果你是这条河,你是否有你要寻找的那张白纸呢?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