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连环套》读后感(优秀4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
张爱玲小说《连环套》读后感 1
对于《连环套》中霓喜这个人物,开始我是很同情的。她没有自由,像是一件工具一样被人买卖,看到中间的时候却也觉得她可恨,到最后却变成可悲可叹,心中掺杂着各种味道,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霓喜一生之中有三位丈夫,之所以称雅赫雅、窦尧芳以及汤姆生这三个男人是霓喜的丈夫是因为她能生存下来是要依靠这三人的金钱来养活自己,可在法律上霓喜和他们却不是夫妻关� 从某种意义上可能霓喜算是幸运的,她没有被人贩子卖到青楼,而是被卖给了一个印度商人雅赫雅。像霓喜这样的女子如果没有人家买的话,这些贩子也只会把她们卖到青楼当妓女,那么霓喜的命运可能比故事里面的结局要更加悲惨千百倍。小说中雅赫雅与人贩子交易的场景让我印象非常之深刻,他们二人像是买卖商品一样讨价还价,在他们的眼中霓喜只是一件货物,完全没有把霓喜当做人看,在交易的过程中霓喜完全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说自己想说的话,这从中也可以看到她内心的麻木,让人不寒而栗。
霓喜在雅赫雅家里充当着妻子的角色,她要为雅赫雅洗衣做饭,为雅赫雅生孩子。加上她有着十分出众的相貌,� 雅赫雅只是把她当做生育的工具外加免费的保姆,幻想变成了泡影,因此她这种不安定的状态,致使她内心没有安全感。也必然造成了她不安分的性格。因为她知道如果有一天被雅赫雅抛弃自己吃饭都会成问题,因此她学会了用自己的美貌与身体去找男人以让自己得以生存,她能想到自己能利用的资本只有两样那就是美貌与身体。
霓喜靠自己的资本遇到窦尧芳,一个中国商人大她几十岁的老头。窦尧芳对霓喜很好,她完全算是过上了少奶奶的生活,不用像以前那样必须每天给雅赫雅洗衣做饭了,物质上可以说得到了极大地满足。但物质的满足并没有遏制她欲望的贪婪,殷实的生活让她精神空虚,她选择用性来填埋她空虚的灵魂,因此她找了一个小情人店里的伙计崔玉茗,来发泄自己的欲望,他背叛了窦尧芳,在全然不知的情况下遭到了窦尧芳的报复,以致窦尧芳死后身无分无的离开。
霓喜靠自己的身体俘获的最后一个男人是英国人汤姆生,这也让她颇感自豪,因为她已经是几个孩子的妈了,但她的肉体与相貌对男人依然有诱惑力,这让她有一种满足感。她可以迷得汤姆生心甘情愿的掏出大把的钱给她花,以致于给她一种感觉在男人面前她会一直是胜利者。她不停地在姐妹面前炫耀,她是有魅力的女人。可是汤姆生只是把她当做是情人而已,注定是不会长久的,汤姆生最后毫无留念的抛弃了她,娶了有钱人的女儿做了妻子。
我发现霓喜与这三个男人之间是没有爱的,他们之间看似就是一种交易,霓喜曾想靠婚姻来稳定自己的生活,想靠婚姻来获得稳定的男女关系,以避免自己下次又被交易。但她却次次失败,她身处社会底层的地位,被人瞧不起。有几个男人愿意同在他们眼中是“下人”的女人结婚呢?霓喜没有得到过爱,她选择了用身体与相貌来获得物质、精神以及肉体的满足看似她别无选择,却实实在在让我感到这是霓喜最可悲的地方,最后当她发现她的身体与相貌对男人再无吸引力时,她的内心也只能被这残酷的现实击垮,沉迷于悔恨的痛苦之中。
内容梗概: 2
张爱玲的小说——连环套,讲述的是一个女子一生相继在一群男子身边周旋的故事,她自小被人贩子带大,后被卖给第一个丈夫,一个印度商人。她聪明精干,为了自己的生存不断与一个又一个的男人结婚,钻进一个又一个的连环的套子里,她从没有自由,没有幸福,唯一一点点对爱情的期待也被狠狠地辜负,她将自己的青春全葬送在了一个又一个男人身上,每每有了一点暖意,却很快发现被欺骗,辜负,背叛。唯一幸运的是,她始终能有巨大的勇气去闯去赌,带着她那强悍的美企图征服一个又一个的男人。最后,当第一任丈夫的弟弟提出要娶她的女儿时,她终于老了,心老了,心底的一生,也终结了。
张爱玲小说读后感 3
读张爱玲的小说是很容易中毒的,让人不知不觉地从字里行间染上她的气息,清冷的,而又骄傲的。
曾看过一张她的照片,摄于旧上海时期,黑白的。她穿着深色的旗袍斜斜地抬着头,直直地挺着身体,眼神望向远方,绝然地、不屑地和深藏眼底的寂寞。
是的,张爱玲是寂寞的。所以,她的小说也染上了莫名的让人心疼的寂寞和孤单。她说,“这世上有那么多人,可是他们不能陪你回家。”她笔下的那么多位女子,有坚强如曼桢者,到最后,仍孓然一身。张很现实,她告诉我们,有些事有些人不是多年之后重逢,冰释前嫌便可以从此安稳快乐,不是的,正如沈世钧在《半生缘》中说的,“那也许眼睛一霎,就错过了。”于千千万万之中才能遇到的人,可是一次擦肩而过却换来了一辈子孤单。一直有人对《半生缘》的`结局不满并试图改写出很多不同版本的结尾。而我,却觉得这恰恰是最合适不过的结局。多年之后再相遇,无论是感慨万千还是追悔莫及,十多年的时光足以消融一切。这就是生活,往往能够改变一切我们所认为永远不会消失或者变化的东西,比如当初的海誓山盟壮志雄心。
张爱玲很擅长讲故事,她仿若一位老人,在黄昏中烧一壶粗茶然后在门口或古老的榕树下缓缓道来:“请你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沈香屑听我讲一段海上浮生的故事,你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这一段故事也就完了。”然后她开始“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看她的小说得不急不徐,慢慢来,才能发现她在字里行间所体现出的点点哀伤和释然,使人唇齿留香。
张爱玲是聪明而又极端的。她说,“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虱子。”可是,她又教会我们怎样生活:“较量些什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便是人生。”看不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只有妥协,愤怒,无奈以及极度的轻视。很多的时候,她就像是站在生活的另一高度上,一针见血直中要害地说出生命的可悲或者生活的本质。
我最喜欢她的一句话是:生命就这样自顾自地走过去了。我不知道当她写下这句话时是哀伤的还是一如即往的一脸冷漠。可是,当这句话从我笔下流泄出时,我忍不住微微颤抖,我感到莫大的悲哀和无助。这也许就是张爱玲的魅力所在,直白地解剖生活的每一个现象,然后再将它们一个个写在纸上用不轻不重甚至带点冷漠的语气告诉所有人。
张爱玲或许称不上大家,但绝对不能否认她才情似海。而她的文章也正如她其人:冷漠、哀伤、清高以及一种看透红尘的淡然。
张爱玲小说读后感 4
我挺喜欢看张爱玲的小说的,但是有时候感觉人物的性格非常难揣测。
她的成名小说好像是《倾城之恋》,但是我更喜欢《第一炉香》。其实两篇都写的是一个题材,大背景也差不多,人物背景和境遇不同而已。
张爱玲小说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不论是小姐,太太,还是丫头,平民,每个人都很有心计,说话之前都得想到厉害关系,仿佛那个时代的人都这样?不得而知了
《第一炉香》写的是薇龙只身在香港读书,由于生活拮据,不得已来投靠做过姨太太,现在是上流社会交际花的姑姑。
一次偶尔机会认识了乔琪乔,一个混血的,上流社会的公子哥。她明知他不过是个富家花花公子,但还是爱上了他。为了和他在一起,接受姑姑的安排。后来她如愿和乔琪结婚。但还是忙碌,为姑姑弄钱,也为乔琪弄钱。
整个故事里,我最不能明白的就是乔琪乔这个人。
张爱玲小说里,对女性的心理都有很细致的`描写,但是对男人的心里总是怀着揣测。并不做具体的描写。
乔琪这个人,如果说他不爱薇龙,但“他从来没有对她说过谎”;但是,如果说他爱薇龙,却看着薇龙为了他在上流社会交际也不心疼不顾及。就像他说的,自己过惯了舒服日子,又没什么本事,父母子女又多,像他这样不受宠的,也不会分到多少财产。因为这样吗?真是不明白他怎么想的。
为了好日子就什么都不管吗?想不明白,也许也只有张爱玲才能说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