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实用三篇》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精选3篇)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篇1
《幸福的拾荒者》一书是胡歌在他车祸痊愈后书写的一本他亲身的心路旅程,由于个人偏爱,所以总是在彷徨、烦躁时翻出来品味一番,借以沉淀心灵,平静思绪,让自己远离喧嚣繁杂,更会在遇到不顺心的事儿的时候拿来安慰自己,激励自己继续前行。
整本书并不长,有四万多字,二十来个章节,却将他这个人生的重大转折及内心的所思所想刻画地淋漓尽致。在序言中,他称自己为拾荒者,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甚至差点失去生命,挽回生命后却又不得不面对并承受支离破碎的一切,在漫长的黑暗中他艰辛地摸索,试图去拾起那些碎片,但在他逐渐拾起生命、光明、自信、智慧的同时,恐惧、迷茫、懒惰、焦虑、贪婪也把他压的喘不过气,在这样的境遇里,他却能重新审视自我,以最真实的状态去寻找新的动力和方向。
他说,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惯性中生活,总觉得生活就该如此,没有办法也没有欲望去真正认识自己,而他恰巧在这场变故中得到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看到他这句话的时候我也在回想我的生活,确实如此,习惯了每天的忙忙碌碌,习惯了周而复始的惯性生活,在习惯中忘记了自我,忘记了反思,一旦习惯的事物发生了改变,便会变得焦躁不安,却不记得审视自己。
所以看完这个篇章的时候,我也在反思自己,现在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曾经所追逐的,以后要走的路自己是不是该有个更加清晰的规划,如果现在习惯的生活发生变化,我要如何去面对……这是我看这本书的第一个收获,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在反思中前行,在反思中寻找最真实的自己。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波澜不惊的,但又有多少人在遭遇重大的变故的时候依然能处变不惊,坦然乐观的面对?见过他的医生都说,那天他离天堂很近,颈部一条七八厘米的伤口使他的颈动脉和颈静脉都暴露在外,所以能保全生命已是奇迹,而能重见光明则更是传奇。
在车祸后救护过程中他向医生询问自己眼睛的情况,得到的答案是“不确定”,这三个字让他不得不开始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虽然情况很糟糕,但他却用了很诙谐的文字来表述他对自己可能成为“独眼侠”的遐想,当他偷偷在洗手间的镜子里看到自己支离破碎的容貌时,他也几近崩溃,但后来他告诉自己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够让我真正重新站立,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
在生死关头,人生巨变面前仍然能保持着一份如此豁达开朗的心态,实属不易,真的是打从心底里佩服他的这份从容和乐观,我自问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真的是不能像他这般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
书中有一个章节提到他去学唱歌的感悟,他说“做事不能只靠着天赋,勤奋才是让你迈向成功的关键。依赖着空虚的外表不能让我走得更远,唯有内在的修习将之转化成实力才能让我的人生更加踏实。”确实,再怎么华丽的外表也经不起岁月的洗礼,只有内在的修为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积淀,才能让人踏踏实实地走向成功。
生活中总会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波折,但不管之前怎么遭遇风吹雨打,每经历一件事,总要收获点东西,总会有果实的。生命注定要经历一次次磨难,才能塑造出与众不同,他说“所有的经历都是获得,所有的获得都是上苍给予的恩宠,”所以他把自己成为是幸福的拾荒者,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只要我们用满心的从容、乐观和感恩去面对生活的一切困境,总会在困境过后收获成长的喜悦,总会在风雨后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篇2
拿到这本书,随手翻阅了一下,就被其中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展示吸引住了,迫不及待的从第一章读起,内心完完全全被“生本教育”幸福地占据了。
且看——“课堂上让学生主讲,作业让学生批阅,无论是抽考还是统考,学生成绩稳居全镇第一。”“因为能调动学生,效果就好。”“努力把繁重的课堂讲授变为轻松机智的主持,让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把课堂变成剧场,小品、相声的舞台。”“语文课重在自读自悟,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入大阅读。”“真做不累,我是天天生本,每天快乐,享受生活。假做会很累。”
说实话,读荆老师的文字,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几年前。那时,我们校也刮起了一两年的“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的课改风,而且是轰轰烈烈,小黑板,全组参与展示,小组围坐,小组评价等等强制入课堂。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就没有再进行下去。再后来,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随心所欲”起来。现在,有的课堂上,老师讲解像郁郁葱葱的森林,唯恐哪里漏掉什么。我是个很笨的人,经常在各家不同的教育观中有点迷失方向的头晕。再加上总是觉得任务多、课程紧,把课堂当学生的舞台,充分让他们展示,一开始他们弄不好,浪费了不少时间,我又没有耐性等待他们展示的成长,因此,本来还没有成熟地操作的我就丢掉了原来的大胆放手。现在的课堂,不是主持,而是占完完全全的主导加示范,有时候“导”的有些累。学生听课状态不佳时,我经常用强硬手段强制学生回到正常的课堂状态,比如提问、罚站等,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是自发释放出来,我经常感觉自己手中像是有一根绳子,紧紧地拉着学生,自己一松学生就不往前走了。多么希望预习课上,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课上,老师轻松自在,只是适时点拨即可。
现在所接的班级,没有尖子生,我期末考试后在总结这学期的措施时其中有一条是让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口才。这学期,虽然有所关注,但还没有完全放手,还没有放心!
我憧憬荆老师的生本课堂,憧憬他们课堂上随心所欲的展示,憧憬学生上上下下来来去去的自由,憧憬他们的积极主动。但我知道,课堂上的精彩呈现,是因为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教育措施,如,预习措施、小组评价措施等。而所有这些,是有根的,荆老师的生本教育之根是“六心”——爱心,创造心,平等心,细心,耐心,关心。这才是教育的灵魂啊!
相信学生,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的力量,把“生本教育”的种子种在自己的灵魂里,把“生本课堂”的种子里种在学生的心田里,相信,岁月能见证神奇!莫徘徊,莫犹豫,大胆地走在“生本课堂”的课堂教学之路上,收获的将是课堂的异彩纷呈,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幸福地做老师》读后感 篇3
一个满脸污垢,浑身血迹的人单独坐在公路边。明明在做着美梦,梦碎了,自己被无情的揣入人间,如同一个拾荒者般。红蓝灯在眼前闪烁,穿白大褂的人在奋力奔跑,自己如同一个看客,看着这慌乱的一切。慢慢坠入黑暗,什么东西都在离他而去,包括生命。苏醒后的他成了个一无所有的拾荒者,慢慢拾起他所丢失的东西。
首先被拾起的是他的生命,活下去的动力。不禁想起佛教中的”应无所住”,告诉我们不可停留。在他自传中曾写道“上天赋予每个人时间有限,若不为自己命运疾走,那生命的痕迹就太短浅了。”正因为如此,他赢了,战胜了黑暗之神。赢得生命是值得高兴的,浑身的伤对他来说就不怎么重要了,生命只有经历一次磨难才会于众不同。
当医生告诉他脖子里的伤与动静脉只有1毫米,当医生为他眼睛能否保住而争论不休时,他与朋友谈笑风生,似乎与己无关。这份心怀是别人所没有的。他是一名演员,脸对他来说是那么重要,可他不再乎,因为活着。放眼现在社会,又有多少人明有白,要不就没有那么富士康员工从高楼跳下。外貌只是外表,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值得人尊重的,只求外表但内心不强大的人如同空心芦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四处摇摆。而内心强大的人那,他就像沙漠中的胡杨,根紧紧抓着土地,无论多大的风暴,他毅力不倒。
然后,面对现实,接受已经发生的。好朋友的逝世,司机的判刑,自己工作暂停使得公司赔钱......一切的一切他都从容面对。
即使再猛烈的暴雨,也有雨过天晴彩虹乍现的时候,即使再悲痛的苦难,也有烟消云散淡出视线的一天,历经劫难后,我们应该把创伤留在心底,再次满怀希望踏上人生新旅途,毕竟人生还在继续,阳光依旧灿烂。如同《功夫熊熊》中的经典名句“yesterday is history,tomorrow is mystry,but today is a gift ”那个’拾荒者’还在为他目标前进,朋友们,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