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优秀7篇正文

《少年小树之歌读后感优秀7篇》

时间:

在我五六的时候很爱听故事,每天晚上妈妈就会讲个故事给我听,从小到大我听的故事很多,但记得最清楚的就是:

小孩读后感 1

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知众生。--题记

《小孩》里的八个故事对我有所触动、有所启发。无法去被别人的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感染,却被大冰那娓娓道来的平凡人的故事穿越时空。仿佛来到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里,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一起围坐着。每一个故事里的主人都在讲述那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生存压力与生命无常中为自己及同类寻找出路的拉祜族小孩瓶罐,爱嬉闹爱助人常怀一颗赤子之心的顽童大松,把儿子以一块钱卖掉舍弃舒心生活照料父亲的台北儿子阿宏,抗战宿命漂泊半生为血脉丝承拼尽全力的客家姑娘采,爱憎分明雪中送炭不问回报的老大哥黄健翔,世俗而透亮干净而简单自度亦度人的老潘婷婷梁叔,种过大米养过小猪为自己找家找亲人的东北姑娘樱桃。他(她)们都是小孩,五光十色的小孩。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客家姑娘》了。故事里一个身影单薄的姑娘,素衣草履万里独行,34年来,满世界找爱。她的名字就像是一个暗号,不多一字,也不少一字。没错,她的名字叫做采。采会说多国语言,尤其泰语非常厉害;她人娇小,却能干许多活;她虽不爱笑,却能给人力量。采在家庭不健全的情况下,考上了深圳大学,读的理工科,选的还是最难的物电专业。采在大学时便有许多的追求者,在老师发现了多份代写作业后,她只是淡淡的说:“那份字最好的便是我的。”采太缺爱了,为了爱甚至被朋友背叛过,为了爱甚至可以牺牲自己。在快要生产时,只是淡淡的说保小不保大,着实令人心疼。从小缺少父爱,被母亲抛弃过的采,早已看透世态炎凉。无法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他们都是小孩,他们或好或坏,他们或倔或傻。却不改本质,都是一群心里住着小孩的小孩,都是一群孤单的小孩。

大冰曾说他是一个说书人,不是作家。文学与文艺,精英或红毯,皆与他无关。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一个筋疲力尽的悲观主义者。他曾说过见得越多越悲观,一天比一天悲观。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看透了世间的险恶,才更喜欢小孩,喜欢小孩那种干净,那种澄澈,那种学不来的孩子气。

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从未长大,也从未停止生长。生活,更多的时候,是要像孩子一样保持一颗童心!

小孩读后感 2

这个暑假我读了《香草不是笨小孩》这本书,读完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香草一点都不笨,是一个很可爱、很懂得怎么付出爱、对世界充满好奇、善于发现的小姑娘。

香草在小花园里发现粉红色蚱蜢的事情,让我觉得世界上的动物是千奇百怪的,什么样的都有。还有三只弟弟捉回来的不同颜色蜻蜓,有一只淡绿色的,一只翅膀透明的,还有一只是灰色的。香草把它们放到蚊帐里面和它们玩儿,我觉得香草很聪明,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她很像小动物的朋友,和它们关系很好。  爸爸出海的时候,香草和弟弟把家当成大海,把床当做海船,他们学着鱼的样子在床上玩,麦阿姨也陪着他们一起玩。这次麦阿姨也没有说香草是笨小孩,我觉得他们很好玩儿,我也想这么玩儿。爸爸回来的时候给香草带来的花瓶,上面有香草最喜欢的向日葵。爸爸给香草和弟弟带来鸭子的水晶玩具,给妈妈带来了海蓝色的手镯,给麦阿姨带来了北方麻花。爸爸真是个好爸爸啊,我也希望爸爸出差给我带回好东西,那该多好啊!

木先生邀请香草和弟弟到他家做客,还带他们听了不一般的音乐会——雨点音乐会。木先生的五只鸟养在铁皮小屋里,还和它们一起吃饭,木先生把它们当家人了,真有趣。下雨了,雨点音乐会开始了,香草他们到铁皮小屋里听音乐会。他们躺在干草上,听着雨的声音给它们打着拍子,原来下雨也可以那么有趣的!  喜欢读公主故事的香草,想要玩公主的游戏,她和对对在对对家里一起玩的。她们把床当做宫殿,被子做楼梯。对对也有自己的想法,她想要个荷花池,这样她就可以看着荷花梳头发啦,真棒。香草也想有自己的荷花池,可以在里面跳舞。可是大桶漏水,香草就想做海底的公主,结果香草家里发洪水了,爸爸说香草是个捣蛋公主。我觉得香草很有自己的想法。  爸爸给香草嘟嘴的糖来化解同桌小牛对香草的不友好,很管用。爸爸就是爸爸,真有办法!不过香草真是勇敢啊,要是把蜘蛛放在我的鼻子上,我一定会哭的,我要向香草学习,变的勇敢,而且要给别人留面子啊。不过我也知道了,原来植物也是会跳舞的,真神奇啊!我也要仔细观看家里的植物,说不定那一天它们开心就给我跳舞看呢!  香草把甜心还给小珍妮的时候一定很伤心,不过爸爸说香草长大了,还懂的付出爱了。我还是不太懂,不过我知道别人的东西要还给别人,就是自己再喜欢那也不是自己的。

向香草这样的小女孩学习!

《爱心树》读后感 3

从前的从前有个故事……很感人很感人。可以说是教育了很多人,感动了很多人!读这本书的人有人三岁,有人八十岁。读完这本书,有人花了三分钟,有人花了一辈子。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棵树,她非常爱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也非常爱这棵树。男孩小时候常常来到这棵树下玩,男孩很开心,大树也很开心。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男孩长大了,长成了少年。男孩不经常来了,树好孤独好孤独……后来,这个男孩几次来到树前,向大树不停地索取,� 大树用他全部生命陪伴了男孩一生,为他创造了一生。男孩曾因成长而离开,但他在生命的开始与结尾都和大� 一个温馨、又带点哀伤的动人故事。作者用简单俐落的线条,充满诗意又带有嘲讽幽默的文字,为我们各个年龄的读者们创造了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故事。树的那种无私、无悔,无怨的这种精神让我感动不已。最催人泪下的是树奉献出了一切,却很快乐。

看着看着,我不禁联想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故事。这棵大树就是母亲。她们为我们无私的奉献。却很快乐。她们尽最大的力量满足我们。她们希望我们健康,幸福,快乐。这还可以说是朋友之间的故事。我们有困难了,朋友为我们排忧解难。不管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故事,还是朋友之间的故事。但总言而之,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那棵爱心树,在我们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都会无怨无悔地帮助我们,支持我们。而我们多么像那个男孩呀,有了快乐我们只会独自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他们。我们真的好坏呀!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做人不能一味地索取,做人要懂得奉献,更要懂得感恩。爱是无私的,如果爱心是花,那么感恩就是这花的果。但愿天下所有爱心之花都会结出累累感恩的果实。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最珍贵的东西,因为它,我们的世界才会美好。如果没有它,就算有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人们的心也都是冰冷的。所以,让我们向那棵有爱的树学习吧!只有那样,世界才能更美好!

小孩读后感 4

开篇的瓶罐的故事,他的童年很好的诠释了“人生底色是悲凉”这句话。他的出生非常非常的寒门,因此他不得不在初中面对第一个人生抉择,到底是他自己继续读书,还是让同样成绩优异的姐姐去读书?最后他骗了姐姐,说自己不想读书。把机会给了姐姐。人和人的不同在于,有些人幸运,成年之后才遭遇和看清,而有些人遭遇的时候,还是个孩子。

第二个人生抉择是他最好的朋友—建敏,和他的友谊时命中注定。因为瓶罐在自己家附近捡到了建敏丢弃损坏的摇滚乐的磁带。磁带的歌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但是一听又非常入迷。建敏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他也是大学里小有名气的人物,因为家庭背景 瓶罐是他唯一的朋友,他和瓶罐的相遇是因为瓶罐和妈妈做好快餐在大学门口卖,建敏在练琴,瓶罐听到了他捡到的磁带的音乐被吸引了,后面建敏邀请他一起弹吉他,建敏发现了瓶罐的天赋,于是邀请瓶罐一起组建乐队。瓶罐拒绝了,因为光是活着,他已经够呛了。建敏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他只有瓶罐一个朋友,经常去找瓶罐聊天,不管瓶罐是不是方便听,总是持之以恒的去找他。最后建敏在2007年除夕夜见完瓶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建敏去世不久,他另外一个和命运抗争的朋友,阿江 于是瓶罐开始背着建敏留給他的吉他,去到了大冰的朋友的鼓店,学习了一门技艺,最后碰到一位学者,学者看他和别的人不一样,除了练鼓就是看书,于是出钱让他去建敏一直想去的大学读书,但是没有毕业证,他非常高兴的去了,学业也非常好。本来我以为他找到了他的出路。他最后回到了深山老林,种起了茶叶,給哪个穷苦的地方带去了希望,也让很多人吃上了饭。

还有一个是采,一个广东女孩子,倔强独立,沉着冷静。家里开始因为父母是老师家境一直还可以,可是时期,一切都变了,家里的情况一落千丈。父亲为此染上了赌博,并且性格也变得暴虐。她成了母亲的垃圾筒,成了母亲唯一倾诉的对象,可是母亲说的东西对她来说,实在是太沉重了。她不知道怎么回应母亲,只能保持沉默看着。后面父亲去深圳,母亲也去了,最后只有她和弟弟在家,要知道有时候孩子的恶,比一个大人更加恐怖。没有保护伞的采以及他的弟弟,成了大家传播谣言的对象,说他们的母亲是小姐。采被大家欺负,衣服被撕破,她不还手,就是冷漠的承受着。采后来自己一个人去了深圳找父母,在深圳和父母在一起,在深圳大学读了书,在深圳大学混的风生水起。但是除了社团活动,依旧是一个人,依旧和书在一起。最后她自己长大后的采最后成为了一名国际志愿者,全世界到处做义工,去了非常偏僻的地方。最后在泰国开了酒店。定居了下来。

另外一个女生是婷婷,她也是一名国际志愿者,同时也是一位从小就有抑郁症的患者。深受抑郁症的困扰,最后遇到了大冰的朋友老潘,她居然不用吃药了,也能正常的生活和控制情绪了。看到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的朋友,我希望奇迹也出现在她的身上。能遇到一个让她不用吃药的人,男的女的都没关系。

《小孩》这本书,讲的都是一些童年比较悲凉的“孩子”的故事,可是即使他她们的童年很悲凉,她反而做起公益来更加的大公无私,更加的无私奉献也更加的热爱生活。可能因为她他们已经见过了世界最差的样子,已经也知道世界是如何的,所以内心获得了安宁,因此也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爱心树》读后感 5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爱心树》这本书,我们听完后,许多同学都禁不住地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这本书讲的是: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他们每天在一起玩耍,有时小男孩玩累了就在树下睡觉。随着时光流逝,这个小男孩渐渐地长大了,他很长时间都不来看大树了,大树很孤寂。有一天那个小男孩来了,他说他需要钱买些小东西,大树就让他把树的苹果卖掉换钱,小男孩把苹果带走了,大树很快活。过了些时候,男孩又来了,他向大树要房子,大树让他把自己的树枝砍掉。又过了很长时间,男孩又来了,这次他向大树要一条船去旅行,大树把自己的树干给了他。最后,男孩老了,大树就让他坐在自己的身上休息。大�

这就是老师给我们讲的《爱心树》,非常令人感动。文中的大树总是无私地奉献着,小男孩不停地索取着。我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小男孩,妈妈就是那棵大树。

妈妈非常辛苦,爸爸在四川上班,家里的事情都是妈妈操心。经常是我睡着了,妈妈还在洗我当天换下的衣服。记得有一次,我已经进入了梦乡,中间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发现妈妈正蹲在厕所聚精会神地洗着我的脏衣服,两只手不停地搓着,非常认真……

小孩读后感 6

喜欢大冰的书,起源于某次出差,在机场书店买了他的那本《乖,摸摸头》,从此以后喜欢上大冰老师,每年都会买他的一本书。《小孩》是去年出版的。也许跟着很多年轻朋友们一起叫他冰叔,更为亲切。

他的人生过得很传奇,也很霸气,特别有自己的个性,也非常的善良,在他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里,都可以读到不可思议的有情的故事。也许那就是他所谓的江湖,看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每个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的角落里。很多人生活得没有希望,但是不甘于这样没有尽头的生活,选择了改变,相信自己的信念,相信音乐的力量,然后走出了困境,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这本书里每个故事的主角,都已经超过18岁,然而冰叔仍然给这本书取名“小孩”,正如封面所说: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从未长大,也从未停止生长。

这本书里的故事:

送你一棵树——写的是一个叫瓶罐的小孩

兄弟——写的是一个叫大松的小孩

天津往事——写的是一个叫苹果的小孩

台北儿子——写的是一个叫阿宏的小孩

客家姑娘——写的是一个叫采的小孩

道歉感谢信——写的是一个叫黄健翔的小孩

凡人列传——写的是一个叫老潘和一个叫婷婷的小孩

妹妹——写的是一个叫樱桃的小孩

说书人——写的是一个叫大冰的小孩

印象比较深的三个故事:

瓶罐,家境贫寒,被迫辍学,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但是他坚持练鼓,坚持看书,直到神秘老者的出现,改变了命运。其实改变命运的,还是他自己。

阿宏,人生辉煌,在得知父亲重病无人照顾时,毅然放下一切,全身心去照顾父母,帮助重病的父亲复健,照顾生活起居。反观现在社会大部分现象,年老的父母帮助孩子照顾孩子,有的人买房创业娶妻生子,都还是在用父母的钱。而当父母有个身体酸痛的时候,孩子经常说的是多休息,多喝水。其实有时候父母想要的,只是你的陪伴而已。当父母越来越老,变回小孩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要承担起家长责任的时候,希望我们都有阿宏那份勇敢与担当。

婷婷,曾是抑郁症患者,她尝试向社工寻找帮助,可是病情反反复复,最终求助于精神科医生,接受药物治疗,可是一停药,又开始复发。她明白了不管是什么方式,都要靠自己撑过去挺下来。于是她离开香港,开始去参加一个个公益项目。世间有一些很奇妙的规律:成全别人,往往也就拯救了自己,渡人者亦是自渡。最好的自我救助,往往来自于对他人的付出。在做公益中遇见了老潘,有了这段爱情佳话。

摘抄冰叔的话:

“”孩子,别人的故事,永不应翻刻成你的故事。

同理,我笔下的故事桥段,与你脚下的人生也无关。

自己尝试,自己选择吧。先尝试,在选择,认准方向后,作死地撑住,边撑边掌握平衡。

不要怕,大胆迈出第一步就好,没必要按照别人的脚印走,也没必要跑给别人看。

会摔吗?会的,而且不止一次。

会走错吗?当然会,一定会,而且不止走错一次。

那为什么还要走呢?

因为生命应该用来体验和发现,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

因为尝试和选择这四个字,这是年轻的你理所应当的权利。

因为疼痛总比苍白好,总比遗憾好,总比无病呻吟的平淡是真要好得多得多。

因为对年轻人而言,没有比认认真真地去“犯错”更酷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愿你知行合一,愿你能心安。

愿你永远有心力,去当个小孩。

有一天你会明白,人生底色是悲凉。

有一天你会明白,悲凉之上,有自修自证的温暖。

所以,如果可以,去试着当个小孩。”

我也是个小孩,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前行,而我并不孤单,因为有每周和我一起读书的你们!也希望我的每周一篇读后感,里面的某一个观点,能对你们有所启发。感恩前行~

小孩读后感 7

第一篇的《送你一棵树》里的瓶罐,大冰说:“人和人不同,不同的起点左右着不同的际遇人生,恒古以来这世间罕有平等。”健敏的敏感、抑郁;阿江的那种不服气的劲,最后却发现牙关咬得再紧也发现改变不了什么。所以瓶罐和他的两朋友的经历就这样谱写着平淡却不平凡的人生。

第二篇《兄弟》说得是大松,对就是那么在大冰在之前的书中经常提到的那个大松,那个把非洲鼓传往我们现在古镇各个角落的大松。大松不是一个计较的人,所以大松永远没有挣到大钱。文中的开始与结尾大冰都以大松在北京郊外准备建养老院的事情来透视这他们的兄弟感情。

第三篇《天津往事》我想大冰也很爱很爱的吧?只是那时候我们都太年轻,什么遗憾都敢拥有,什么羁绊都不想拥有,所以才错过了那个天津姑娘。

可是最后她135的号码也没有换,你你也没有在现场认出她来,当然她也是和以前一样,没有跟你打招呼。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她的声音穿越十年的光阴再度响起在耳畔:你刚才并没有认出我我,是吧?

她轻轻说:什么都不要说了好不好……

她说:忘了就忘了吧。

可是冰叔,那个时候的喜欢就是真的只是单纯的喜欢啊,那么遗憾的拥有乃至到10年以后再次相遇,你居然没有认出那个人。我想那样的情愫就留给那个样年代吧。关于天津到此为止。

第四篇《台北儿子》这个是《好吗好的》里的《台北爸爸》的姊妹篇《台北爸爸》说的时候阿宏怎样为人父,《台北儿子》里诠释了阿宏怎样生为人子。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阿宏他真的做到了,做到了一个儿子该做的的样子。只凭那句:“那是父亲啊。”对啊,那是父亲啊,那是我们曾经的英雄啊,可是如今那个曾经的英雄已经开始双鬓斑白,腰也开始慢慢的躬了。台北儿子,是我都需要学习的。生为人子,请一定要对得起那个养育你的人。

第五篇《客家姑娘》客家姑娘采,这边故事好长,长到我都不忍心关于采的故事有结局。可是最后最后大冰也没有给我说,采是否母子平安。就这样匆匆结尾。

每一个人都是传奇,所以除了你不放弃,谁都不放弃不了你。比如采,在小时候曾那么绝望无助,到后来的那么平静……

第六篇《道歉感谢信》记录着大冰的人情冷暖,主流世界里的各种冷暖。

这篇让我重新又再一次认识了大冰。从前啊,只知道大冰说:他拿起话筒就是个主持人,拿起手鼓就是个流浪歌手,拿起画笔就是二流子的画家,回到丽江他就是个酒吧老板等等。这些只知道他他平行世界,过得真的很多远话,却从未知道原来在他提笔的时候,是他人生中最低谷的时候。那个时候原来发生了很多事,大冰的书也是几番波折才到了我们的手中,才让我明白原来:真的不要那么难过,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那那目前就这样吧,《小孩》我也才浏览到这里而已,我相信接下来的故事更美,更精彩。

但,不管如何,请一定相信所有的故事的结局都是美好的,记得是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