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清明节诗句古诗优秀2篇正文

《清明节诗句古诗优秀2篇》

时间: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细心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2篇清明节诗句古诗,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诗句古诗 篇1

【关键词】中华传统;经典;古诗词;教学

从古至今,古诗词滋养了无数读书郎,对儿童的心灵、情感的熏陶与升华,个性、人格的健全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高古诗词教学,打造高效的古诗词教学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古诗词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重视这一内容的教学。现在我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古诗教学的看法。

1以读为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20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

2语言赏析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 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3 换词对比

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4 指导吟诵

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DD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往往通过自己的范读指导学生朗读。但是,同样的一首古诗,有的教师能读出感情,引起学生共鸣,而有的教师平铺直叙,缺乏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范读教学不尽如人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效果会更好。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得非常到位。

5提高素养

清明节诗句古诗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